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 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周杰  李德昌  卢志坚 《华夏医学》2006,19(4):641-643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76例儿童恙虫病与198例成人恙虫病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儿童与成人恙虫病的发生均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儿童平均为9.6岁,成人平均为35.2岁;咳嗽、腹痛、呕吐、咽充血、胸腹水的发生率儿童组较成人组高,而结膜充血的发生率儿童组较成人组低;肺损害、贫血、中毒性脑病的发生率儿童组比成人组高,而中毒性肝损害、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儿童组则比成人组低;血W BC>10.0×109/L的比率,儿童组比成人组高,而血W BC<4.0×109/L和血小板<100×106/L的比率则儿童组比成人组低。结论:儿童与成人恙虫病的某些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辅助检查表现以及误诊状况不尽相同,充分认识这些特点,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猫抓病1例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案,进一步加深对猫抓病的理解与认识,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报告2017年08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猫抓病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儿3月前有被幼猫咬伤病史,伴一过性发热,有腋窝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特点:肉芽肿性炎。结合患儿病史及病理等实验室检查,证实为猫抓病。结论猫抓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率较低,较易误诊及漏诊,需结合患者病史、病理结果等多方面结果来确诊,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抗生素如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必要时肿大的淋巴结可行手术切除以达到确诊与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漪  陈志刚  李煜华  龙滨  赵燕  吴娜娜 《西部医学》2017,29(8):1158-1160+116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穿刺活检与手术确诊的8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患者,观察其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回声变化以及血流情况。结果 超声初诊为猫抓病8例患者的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腋窝、上肢及腹股沟。单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者4例,多个部位淋巴结均有肿大者4例。部分肿大淋巴结周围伴有小淋巴结卫星样分布。肿大的淋巴结多呈均匀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皮髓质分界不清,球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其内血流多为低阻型。结论 明确有宠物抓伤及接触病史的前提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快捷、方便,随访证实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断一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4~ 1999年收治 7例缺乏典型症状的猫抓病病人 ,现对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病理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中女性 4例 ,男性 3例。年龄5~ 4 6岁 ,平均 2 4 .6岁。病程 2周~ 6个月 ,均有明确的被猫抓咬史。1.2 就诊原因  3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2例为长期发热 ,2例为长期痉挛性腹痛。 7例均有淋巴结肿大 ,其中 2例伴肝、脾肿大 ;单纯腋窝淋巴结肿大 3例 ,腋、颈、下颌及腹股沟淋巴结同时肿大 4例。肿大淋巴结由黄豆大小到直径 8cm大小 ,其中 5例淋巴结有触痛 ,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2例界限清楚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50例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并与50例成人阑尾炎临床资料比较,归纳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儿童组和成人组在症状、体征表现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4,χ2=6.24,均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B超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阑尾炎患者在病理学分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5)。结论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分布均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掌握儿童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对患儿进行耐心的询问和详细的体查是确诊的基础,彩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2004-2006年收治的3例猫抓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有猫抓、咬史;均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发热;1例以癫癇持续状态就诊;早期均误诊;病理特点是淋巴结内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经抗感染和(或)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均治愈。结论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但与猫密切接触史、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病变淋巴结病理组织学特点是诊断本病的关键。治疗以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阿奇霉素效果较好,必要时可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汪靖  金润铭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2):1018-1021,102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302例NHL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14岁)68例和成人组(1560岁)234例,对比2组NHL患者的好发性别、首发症状、受累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男性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χ2=4.712,P=0.031;χ2=4.921,P=0.027),但2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3,P=0.481)。儿童组浅表淋巴结大、发热、颈部包块、腹痛和腹胀、纵隔肿块、呕血和黑便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成人组鼻塞、涕中带血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成人组B细胞NHL的比例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儿童组自然杀伤(NK)/T细胞NHL的比例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Ⅲ期患者无全身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成人组Ⅳ期患者有全身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NHL患者在首发症状、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成人患者鼻腔受累及晚期有全身症状的比例更高,B细胞NHL为成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而NK/T细胞NHL为儿童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病情和预后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96例SLE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将其分为儿童组67例和成人组129例,记录2组患者入组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及随访过程中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比较2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结果儿童组SLE起病时感染发生率、肾脏受累发生率、器官受累数量、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SLE起病时、随访1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和随访1年时的SLE疾病活动度评分与糖皮质激素平均日剂量均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比较,儿童组E量表得分低于成人组(P<0.05),而N量表得分高于成人组(P<0.05)。结论 儿童和成人SLE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儿童SLE疾病活动度高于成人,恢复也较成人更慢。儿童SLE随访过程中应当加强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和心理问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科1997~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例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均有猫狗密切接触史,其中有猫抓伤史12例。临床症状以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伴低热、乏力等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临床上初诊符合率较低。结论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在临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应提高诊治该病的准确率。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行感染治疗配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2月~2011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科收治住院的27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以农民、无业青壮年男性居多,传播途径以性传播(77.8%)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为消瘦(100.0%)、纳差(100.0%),其次有贫血(77.8%)、腹泻(63.0%)、发热(55.6%)、腹痛(59.3%)、淋巴结肿大(37.0%)等.门诊误漏诊24例,占88.9%,外院误漏诊率达100%.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减少者占77.8%,血清白蛋白降低者占88.9%,血沉加快者占88.9%.胃镜检查11例,发现念珠茵性食道炎4例(36.4%),肠镜发现结肠黏膜病变者占80.0%.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为结核病(37.0%),消化道真菌感染(29.6%),混合感染两种或以上病原体者占40.7%.结论 消化系统是艾滋病常见的累及部位,临床医师应提高对以消化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HIV/AIDS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治,避免漏诊、误诊及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尿十联检验联合细菌定量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来潮州市人民医院诊疗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58例以作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9例。对照组采取尿十联检验方式,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联用细菌定量检测,以此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后误诊及漏诊情况,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患者对诊断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尿路感染采用尿十联检验与细菌定量检测联合的方式,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显著降低诊断时误诊及漏诊情况,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RSV在广东地区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广东地区RSV的监控和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25家哨点医院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提取标本RNA,反转录成cDNA,利用巢式PCR进行RSV检测;对RSV阳性标本进行其他6种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了解混合感染情况?检测结果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Excel 作图表,对病人人口学特征?不同病例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时间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琢取0.05?【结果】共收集了14 227份咽拭子标本,7 318份来自门诊病例,6 909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8 485人,女性5 742人;病人年龄从0岁到110岁?RSV阳性标本1 113份,检出率为7.82%?住院病例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病人检出率(P < 0.001),男性病例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病例(P < 0.001),儿童检出率高于成人(P < 0.001),阳性病例中2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为77.72%;1-4月份RSV检出率较高(P < 0.001)?245例发生了混合感染,215例为双重感染,29例为三重感染,1例为四重感染?混合感染中男性病例较多,占69.39% (170/245);住院病例比例较大,占74.70% (183/245);小于3岁的儿童和20 ~ 35岁青年人较多,分别为75.51%(185/245)?11.43% (28/245)?混合感染多发生在1 ~ 4月?【结论】 广东地区RSV的主要感染人群是2岁以下儿童,要加强对0 ~ 2岁儿童的防护,特别是男性病例和住院病例;预防工作要全年进行,重点在1 ~ 4月,预防因RSV感染导致的住院率和混合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探取术的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异物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各12例.对比观察麻醉手术过程中患儿缺氧发生率(SpO2<95%和85%的次数),咽喉分泌物分级、手术及麻醉苏醒时间、苏醒评分情况.结果 R组的术中缺氧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且咽喉部分泌物分级明显降低(P<0.01);R组的手术时间(P<0.05)及术后苏醒时间(P<0.01)也短于K组,苏醒评分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 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探取术,其麻醉效应更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更轻,苏醒更快且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及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锁定钢板加缝线技术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探讨优化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方法选择信阳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半螺纹松质骨空心钉固定,观察组采用小型锁定钢板固定并辅助不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肩袖于钢板上。两组术后外固定时间、康复锻炼方式相同,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失效率,失效后大结节骨折块上方移位距离,肩峰撞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内固定失效率、肩峰下撞击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块辅助不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肩袖于钢板上,这种手术方式骨折稳定性明显高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并且患者术后可以更早接受更大强度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血清中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111例,采用德国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血清中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并根据结果分为变应原阳性组(65例)和变应原阴性组(46例)。回顾性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中吸入性变应原sIgE的分布情况、主要临床症状和腺样体肥大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 111例患儿中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58.6%(65例),阴性为41.4%(46例)。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尘螨32.43%(36例)、猫毛狗毛16.22%(18例)、霉菌14.14%(16例)、蟑螂11.71%(13例)。变应原阳性组中腺样体肥大Ⅲ度为13.51%(15例),Ⅳ度为45.05%(50例),阴性组中腺样体肥大Ⅲ度为27.93%(31例),Ⅳ度为13.51%(15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1)。111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睡眠打鼾82.89%(92例)、张口呼吸71.17%(79例)、鼻塞63.06%(70例),而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结论】 尘螨是腺样体肥大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变态反应是引起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该病的漏诊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52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17%(52/1248).其中,术前诊断者17例,术前诊断正确率32.7%( 17/52),术前漏诊率达67.3%(35/52).术前漏诊的35例中,26例经术中探查结合病理切片得到确诊,7例术中未发现但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其余2例为取石及肝叶切除术后数月病情恶化,再次手术得以证实.术前及术中诊断的患者有2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切除率为40.4%(21/52).肝胆管癌行根治切除者平均生存34.2个月(14~65)个月;仅作姑息性内或外引流者平均生存11.7个月(3~14个月);仅作剖腹探查者平均生存2个月(1~4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高.根治性切除较姑息性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重视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