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温病条辨》一书对寒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辨证纲领、治法、方药性味配伍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建立了一套辨治寒湿病的完整体系。吴鞠通认为,寒湿之病乃由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其病机为寒湿伤阳,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其中以中焦脾胃居多,其兼证、变证繁多。对于该病的治疗,吴鞠通善用性味配伍理论,在寒湿病辨治中最常用的方剂性味配伍方法为苦辛法,临床常根据其病位、病机、治法等不同进行具体运用。通过探析吴鞠通辨治寒湿之病,为现代临床寒湿所致之病的辨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3.
总结赵瑞华教授运用鸡内金-薏苡仁药对治疗妇人癥瘕的临床经验。认为妇人癥瘕以血瘀为基本病机,正气亏虚为致病之本,治疗以磨积消癥为宜,临证常配伍鸡内金-薏苡仁药对。二药合用温和化瘀而不伤正、健运脾胃以扶正祛邪,于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处方中配伍,治疗妇人癥瘕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最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灼口综合征的病位在口窍,通过经脉与脾胃紧密关联;且其常与情绪障碍相互为病,“七情内伤,脾胃先病”,脾胃亦有调节转化情志之功。笔者认为“因虚致郁”是灼口综合征发病、病程进展以及预后的重要病机。脾胃虚损则诸窍不利,继而内生痰浊、气滞等多种病邪,形成郁滞之象,导致疾病进展,迁延难愈,故在灼口综合征的防治中应重视顾护脾胃。提出治疗灼口综合征应重以补益脾胃,令中焦不虚,气血通调,同时兼施化痰清火以安疾病之变,调肝脾畅气机以防疾病迁延。临证当从病机入手,共施“补、疏、通”之法,遣方用药则根据病机演变和偏盛程度灵活配伍加减,晓治病之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耿雨晴 《江苏中医药》2016,48(6):21-22,25
章永红教授认为脾胃亏虚是原发性肝癌病机之本,湿热、气滞、痰瘀是主要致病因素,故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根本,兼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痰祛瘀,适时滋养肝肾阴液,并配伍解毒抗癌类中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的论述,发现《伤寒论》中论治心悸的内容分散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四篇中.病因各有不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先天亏虚为主,或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实以气机郁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精血津液运行受阻,痰瘀由生,痹阻心脉.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阴虚阳亢、阳气郁滞、肝郁气滞5个证型,在治疗上应从把握病机出发,首辨虚实,对于虚实夹杂者,辨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温阳,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实者理气、温通、化饮,配伍重镇安神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辨证论治亦当注重调补脾胃.从脾胃与心的关系、脾胃与致胸痹之实邪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乃胸痹病因病机的关键,从先哲们注重脾胃治疗胸痹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运用论述了调补脾胃亦为胸痹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辨证论治亦当注重调补脾胃。从脾胃与心的关系、脾胃与致胸痹之实邪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乃胸痹病因病机的关键,从先哲们注重脾胃治疗胸痹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运用论述了调补脾胃亦为胸痹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尿道综合征是一种慢性泌尿系统疾病,是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抗菌治疗效果欠佳。尿道综合征归属中医学"淋证-劳淋"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用药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湿浊内蕴,病性为本虚标实,而脾胃亏虚为发病关键,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生内湿,而湿邪又碍脾胃之运化,互为因果,相互交错,脾旺湿自去,湿去则脾健,故治疗以健脾胃为核心,兼以化湿,标本兼顾,从脾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主要成分,考察HPCE指纹图谱的变化,药理指标采用体外抑菌、体内抑菌、解热试验、抗腹泻试验和病理损害模型。结果葛根和黄连降低黄芩苷的含量,黄连降低甘草酸的含量,葛根、黄芩、甘草使小檗碱的含量降低。配伍产生的沉淀,经分析含有黄芩苷、小檗碱、葛根素、甘草酸。各药配伍组合中,以黄连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最强,不同的菌株强度有差异;解热试验中,最佳组合为葛根和黄芩;在抗腹泻试验中,最佳组合为黄连和炙甘草。结论从治疗“协热下利”证来说,全方4味药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2.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以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pH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整理、分析有关葛根的文献资料,采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进一步探求葛根功效,初步认为葛根主治病证以脾胃为中心,其所针对病机可归结为浊邪壅滞与精微不足,具有输肌以散与升精以养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具有清热作用的葛根、黄连、决明子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家兔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葛根组、黄连组及决明子组.空白组动物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动物饲喂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喂养期间各组动物按体质量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12周后,测定血脂水平、血清抗氧化能力、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动脉斑块形成程度.结果 葛根、黄连可显著降低AS兔主动脉弓部斑块校正面积(PA/CVA)与最大斑块厚度(MPT),降低AS兔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决明子则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葛根与决明子可降低AS兔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葛根、黄连与决明子均可降低AS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葛根与黄连可降低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结论 具有清热作用的葛根、黄连、决明子有较好的抑制AS形成的作用,与其降血脂、升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药葛根功效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有关葛根的文献资料,采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进一步探求葛根功效,初步认为葛根主治病证以脾胃为中心,其所针对病机可归结为浊邪壅滞与精微不足,具有输肌以散与升精以养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分别以葛根、黄芩及黄连的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及盐酸小檗碱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0倍,第2煎8倍;提取1.5 h;提取2次。黄连单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2倍,第2煎10倍;提取1.5 h;提取2次。结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后各成分的提取率较高,保证了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本文基于上市中成药处方信息,收集、整理,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有黄芪、天花粉、生地、葛根、黄连、麦冬、五味子等;挖掘出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核心组成主要为:黄芪、生地、天花粉、麦冬、葛根、枸杞、黄连、五味子。由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药、活血药的灵活应用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用药的一个趋势,对糖尿病新药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DCC)的专利情况,并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配伍规律。方法:在SOOIP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检索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  相似文献   

20.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