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运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CS)的血流变化,以探讨超声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用于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灌注改善情况的可能性.方法:22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和内支架置入术 (ICS) 的冠心病患者(皆为左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病变),包括单部位介入(11例)、双部位介入(9例)和三部位介入(2例).治疗前后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及计算冠状静脉窦的指标为:平均内径(Dmean)、平均流速(Vmean)、速度时间积分(VTI)、血流量(Q);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指标(E、A及E/A)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在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冠状静脉窦的Vmean、VTI和Q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TTE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可以反映PTCA及ICS术后冠脉灌注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冠状窦检查的方法及其可行性。 方法 :经胸探查在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基础上 ,探头稍向下倾。尽量压缩左心房 ,显示右心房。经食管超声探查采用变更的四腔切面。冠状窦在二尖瓣上 ,横置于左心房室沟的后缘 ,开口于三尖瓣隔瓣上右心房内。 结果 :经胸超声的检查成功率 6 0 % (18/ 30 ) ,冠状窦显示长度 (16 .5 3± 2 .5 7)mm ,宽度 (4 .5 1± 1.30 ) mm。经食管超声检查成功率 93% (2 8/ 30 ) ,显示长度 (2 4.11± 2 .46 ) mm ,显著长于经胸探查 (P<0 .0 1) ,宽度 (5 .0 6± 0 .97) mm ,冠状窦血流呈双期三峰 ,收缩期和舒张中期朝向基线下方 ,收缩期流速大于舒张中期 ,舒张晚期血流朝向基线上方 ,为右心房收缩时逆流入冠状窦。收缩期、舒张中晚期三峰的流速分别为 (39± 7.8)、(31± 6 .1)、(2 1±4.7) cm / s,速度时间积分分别为 (4 3± 11.6 )、(4 3± 13.0 )、(2 7± 8.2 ) cm / s,经胸探查因角度大于 40°不适合冠状窦血流探查 ,经食管超声则角度在 30°以内。 结论 :经食管超声探查冠状窦优于经胸探查。无创性冠状窦探查成功对判断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指导介入诊断与治疗 ,以及诊断某些先心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腺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Ⅱ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和心功能的评价。方法 正常对照组2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3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相匹配,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彩色血流显像引导下,显示位于室间沟心外膜脂垫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段(LAD)长轴切面,记录静脉注射腺苷(0.84mg/kg,6min内)前后LAD血流频谱,计算CER。结果 经胸超声心图检测LAD远段血流的成功率为88%。对照组腺苷激发后LVEF、LAD血流峰值流速显著增加,DM组注射腺苷后LVEF、LAD血流峰值流速无显著改变,DM组的CER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4vs 1.75±0.12,p〈0.01)。结论 DM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冠脉血流储备下降,提示DM患冠脉微循环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为评价冠脉微循环提供了一种无创、简单易行的新技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TE—CDFI)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8例LAD病变且进行PCI的冠心病者,应用TTE-CDFI观察PCI手术前后LAD血流变化。观察方法与指标:在3个改良标准切面水平检测LAD中远段、穿隔支和心尖部血流频谱,测定各点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P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DPV),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VTIs)、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VTId),对比观察PCI手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变化。结果PCI术后SPV、DPV、VTIs和VTId的测值高于PCI术前(P〈0.05或P〈0.01);以PCI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MI)血流〈1级与≥2级分组,后组的各项超声指标测值高于前组(P〈0.05或P〈0.01)。结论TTE-CDFI检测LAD各段PCI前后血流频谱变化可较好评价PCI的疗效,可用于PCI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经胸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CFR)功能.方法 2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23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o-LVH)和25例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经静脉注射潘生丁,测量用药前、后心尖部心外膜冠状动脉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速度时间积分,计算其比值,作为冠脉血流储备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LVH,CFR峰值速度比、CFR速度时间积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显著(P<0.05,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冠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应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42例心肌肥厚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静脉注射潘生丁前后冠状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心肌肥厚患者C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5土0.53 vs 3.O土0.55,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和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VSD10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的患者99例。于术前、术后48h、术后1、3、6个月、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左房、左室内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介入封堵术不仅可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早期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左心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煦  沈卫峰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1):686-688
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后应用电子计算机测定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结果:冠心病组(45例)与对照组(26例)比较,左前降支和右冠脉近段内径、截面积、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血流储备减低。X综合征(16例)左前降支近段内径(2.6±0.7mm)及截面积、右冠脉近段内径(2.4±0.3mm)及截面积与对照组相似,但其左前降支血流速度(198±81mm/s)、血流量及血流储备(1.8±0.7),右冠脉血流速度(2408±7mm/s)、血流量及血流储备(2.2±0.8)较对照组降低(P<0.01)。表明冠心病和X综合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下降,且与不同水平冠状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吴惠宁  罗菊霞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9):820-821,I000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筛选及监测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ASD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型ASD69例,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术前以二维超声为主,多切面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与周边情况,剑下双房心切面尤为重要;术中超声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封堵器位置、大小的确定,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的显示;术后即可观察评价封堵疗效。结果经胸超声测量ASD大小与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选用封堵器直径通常较所测缺损值大约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66例术中显示无过隔血流;2例封堵器腰部微量残余分流,宽约2mm左右,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封堵器脱落行急诊开胸手术治疗后痊愈。68例病例3个月后复查,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残余分流消失。结论经胸超声术前筛选、术中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及随访对ASD封堵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心肌超声造影(MCE)对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90例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术患者前后的二维超声节段运动、超声造影节段运动、室壁血流灌注结果与经导管冠脉造影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23例患者,比较患者术后3~7天及术后6个月的超声心肌造影检查与冠脉造影结果。 结果 术前超声造影提示752个节段运动异常,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514个节段运动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血流灌注提示677个节段灌注异常,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冠脉造影吻合率809%(752/930),室壁运动及血流灌注异常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超声造影提示节段显示及血流灌注情况与二维超声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冠脉造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术前心肌超声造影诊断心肌梗塞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与经导管冠脉造影结果接近,在冠脉介入术后近期及6个月内MCE能敏感地发现异常心肌,较二维超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MCE既可以作为术前诊断心肌梗塞的常规手段,也可以作为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效果的评价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炎症介质IL-6、hsCRP水平及血小板活性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方法: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30min,术后2、24、72、96h分别检测炎症介质IL-6、hs。CRP和血小板功能活性指标CD62p、CD63水平。hs—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IL-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CD63水平。选择5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作对照,观察冠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IL-6、hs-CRP、CD62p、CD63明显增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2、24、72hIL-6、hs。CRP、CD62p、CD63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术后24h达峰值,术后72h降低,术后96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脉介入治疗激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及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发病〈12h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分为PCI前早期应用组及PCI前即刻应用组,各80例。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观察PCI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3%、33.8%;PCI后TIMI 3级及TMP 3级分别为92.5%、75.0%;两组PCI前TIMI 3级与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PCI对AMI患者在细胞分子学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MI患者PCI术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例健康人(健康组)、3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51例直接PCI术的AMI患者(PCI组)的术前即刻、PCI术后12h、24 h、48 h、72h TNF-α、IL-6、CRP的动态变化。结果:(1)AMI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较健康人群升高(P<0.05);(2)IL-6和TNF-α的动态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4h无明显升高(P>0.05),12h升高明显(P<0.05),术后24h达峰值(P<0.01),48h后下降,72h后继续下降(P<0.01);CRP的动态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4b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达峰值(P<0.01),72h后下降(P<0.05)(3)常规治疗组IL-6、TNF-α.和CRP均与治疗后48h达峰值(P<0.01)。结论:TNF-α、IL-6、CRP均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的发生,PCI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但比常规治疗能更快速的降低炎性反应,直接PCI术后的患者血清中TNF-α、IL-6、CRP均有明显的快速达峰后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经胸二次谐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检测冠状静脉窦血流储备(CSFR);与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探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速度计算血流储备(CFR)相对照,分析研究经胸探测冠状静脉窦血流储备(CSFR)可代替TEE的探测CFR可靠性。方法检测40例正常人,CSFR或CFR为潘生丁负荷试验后最大峰值血流速度与静息状态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利用TTDE探测CSFR,TEE探测CFR。结果TTDE探测CSFR的成功率为95%。TTDE所测的CSFR与TEE所测CFR值密切相关。结论TTDE为一种新的检测CF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32例,其中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12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 PCI术后1个月HRV中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和高频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术后6个月HRV除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P>0.05)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 PCI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与PCI改善了患者心肌缺血及纠正神经体液因子对窦房结功能、心室肌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细胞凋亡&#65380;心肌损伤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65377;【方法】 入选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择期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连续病例8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例和43例&#65377;试验组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基础上,术前8 h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65377;分别在术前,术后6 h及术后24 h检测凋亡因子Fas,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T(cTnT),并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65377;【结果】 试验组Fas水平在PCI术前,术后6 h及24 h依次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在对照组,术后24 hFas水平较术后6 h有升高趋势(P = 0.056)&#65377;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 h细胞凋亡因子F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试验组细胞凋亡因子Fa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试验组心肌损伤标记物cTnT在PCI术后24 h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对照组术后24 h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试验组cTnT在术后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65377;随访3个月,试验组有6例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14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PCI术后细胞凋亡因子Fas水平有增高趋势,术前8 h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术后细胞凋亡因子Fas水平,并能减轻心肌损伤,减少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6537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6例,分别于术前5 min、术后48 h、1月及6月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PCI术后48 h 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5 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CRP水平较术前5 min明显下降(P<0.05)。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冠状动脉炎症,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CRP水平持续或再次升高,提示患者病情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5天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对术中冠脉前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确诊的ACS病人,PCI术前5天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标准组20 mg及强化组40 mg)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