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手术患者43例,术前均应用CDFI对胫前动脉血管进行探测,并行胫前动脉肌皮穿支体表定位,术后常规随访皮瓣成活情况及血供情况。结果胫前动脉主干及肌皮穿支的位置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致。43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40例(93.0%),部分成活3例(7.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胫前动脉方法简便、无创,结果快速、准确,对临床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皮瓣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7例拟行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患者的小腿血管进行探测,带皮瓣修复者行腓动脉肌皮穿支体表定位.结果 腓血管及分支显示率为100%,术后腓骨肌(皮)瓣均一期愈合.结论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血管方法简便、无创,结果快速、准确,可作为腓骨肌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前小腿血管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钟雷  游晓波  邓燕  傅荣 《西部医学》2009,21(7):1165-1166,116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技术对下肢皮瓣移植术前供区血管的检测,掌握皮瓣血供分布状况。为皮瓣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usonsoquoia512及百胜AU4彩色超声检测仪,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34例下肢皮辩内深部动脉干及其肌皮穿支动脉血管的数目,内径,走行方向及分布范围等形态学表现进行检测和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4例拟行移植皮瓣的供皮瓣区动脉血管形态学表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检出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34条,肌皮穿支动脉62条,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内径,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相符。通过测得下列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每分血流量(CQ),提示供区血管质量良好与术中检查结果一致,34例移植皮瓣术后全部成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观,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为术前正确选择皮瓣类型,合理设计手术,以及准确评价皮瓣供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蒂周围携带部分肌肉的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1例,术前皮瓣设计时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胸背动脉外侧支主要穿支血管在体表的分布并定位,术中分离穿支血管时周围携带宽3~5 cm肌肉,供区保留大部分背阔肌及胸背神经,即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植皮或拉拢缝合修复供区,其中同侧血管蒂邻近转移4例,游离移植7例.结果:11例中仅1例游离出现血管危象后坏死,余10例全部成活.皮瓣最大面积为22 cm×15 cm,最小为8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除足部切面修复者稍显臃肿外,余者外形满意.供区隐蔽,有明显瘢痕但无背阔肌功能障碍.结论:通过多普勒血流仪可指导术前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胸背动脉的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周围携带部分肌肉蒂的改良皮瓣切取较方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小腿内侧皮瓣血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US)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方法 :9例拟局部转位小腿内侧皮瓣 ,术前应用 CDU S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的数量、起点、内径、距离体表深度 ,并做体表定位 ,与手术对照。结果 :超声显像共探及 4 6条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 ,内径 0 .5 mm~ 1.0 mm,距离体表深度 0 .5 cm~ 1.6 cm ,5 7%分布于小腿内侧中段。手术验证超声定位血管符合率 10 0 %。结论 :CDUS可准确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 ,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小腿内侧皮瓣血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方法:9例拟局部转位小腿内侧皮辩,术前应用CDUS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的数量、起点、内径、距离体表深度,并做体表定位,与手术对照.结果:超声显像共探及46条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内径0.5 mm~1.0 mm,距离体表深度0.5 cm~1.6 cm,57%分布于小腿内侧中段.手术验证超声定位血管符合率100%.结论:CDUS可准确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穿支变异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方法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常规设计,切取时发现皮穿支变异,经重新设计原皮瓣为倒水滴状皮瓣或为蝌蚪状皮瓣,使进入皮瓣的皮穿支位置合适,血管蒂转位点向内踝远端分离,无张力修复前足。结果该组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下肢功能、外观改善满意。结论术前术者对该皮瓣有充分思想准备,在皮瓣设计切取时考虑到胫后动脉皮穿支变异的可能性存在,术中可根据皮穿支进入皮瓣位置重新调整原皮瓣及血管蒂转位点,以达到顺利移植成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在15例轴型皮瓣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轴型皮瓣移植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拟移植的轴型皮瓣,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对其进行主供血管及穿支的扫描,并记录皮瓣轴心动脉的起源、穿支数目、血管外径、管腔光滑度、血栓检出等,并作体表定位,并与术中解剖测值相对照.结果 高频超声对15例拟移植皮瓣的供皮瓣区动脉血管所作的探测,检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15条,穿支动脉47条,各皮瓣轴心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2-2.0 mm,管腔光滑,未见血栓检出.手术验证超声定位血管符合率100%,未见血管变异及缺如现象.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可对皮瓣轴心血管状况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为临床皮瓣的术前设计和术中成功切取提供保障,提高了皮瓣术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行内踝上穿支探测并体表标记,在解剖学基础上,皮辩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设计在穿支穿深筋膜处,深筋膜上游离皮瓣,术中可根据受区情况适当修整皮瓣厚度。结果13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术中可修整皮瓣,术后外形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后带血管蒂软骨皮瓣在耳廓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2006年1月之间采用耳后带血管蒂软骨皮辩修复两例耳廓部分缺损的病例。术前以超声多普勒确定耳廓后动脉,术中切取带耳廓后动脉为蒂的耳甲软骨皮瓣,转位重建修复耳廓缺损。结果两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软骨皮辩无坏死,色泽及形态满意。随访2~4年,修复结构未见萎缩及变形。结论耳后带血管蒂软骨皮瓣由于具有与耳廓缺损区域接近的皮肤色泽,纹理以及厚度,靠近修复区域,而且耳廓后动脉可以提供充分的血液供应,避免术后的缺血萎缩,是一种较好的修复耳廓局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8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提高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成活率的经验。方法:选择血供良好的左前臂桡侧皮瓣,先从设计皮瓣远端内侧及外侧1/3边缘切开皮瓣的切取和显微外科的血管吻合方法,术后严密观察皮瓣的色泽变化。结果:84例皮瓣修复中,78例完全成活,成活率93%;6例坏死。结论:前臂皮瓣的切取及血管吻合方法的改进可使皮瓣保持血流平衡,提高游离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携游离皮瓣移植及二期大隐静脉重建修复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病例采用健侧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皮瓣桥(含大隐静脉)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应用修复的皮瓣种类:侧胸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5周后血管造影显示皮瓣与周围组织之间血液循环完全建立后断蒂,断蒂时应用健肢大隐静脉重建患肢大隐静脉,改善静脉回流障碍。结果随访6个月~5年。7例皮瓣一期完全成活,二期患肢大隐静脉重建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回流通畅,溃疡根治。结论 健侧胫后血管蒂皮瓣桥(含大隐静脉)携带游离皮瓣移植及二期大隐静脉重建修复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游离皮瓣高质量成活以及重建静脉系回流通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或感染引起的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13.
作者比较系统的观察了50具尸体(100侧)的髂骨及100侧干性髂骨,并做了血管的局部墨汁灌注和X线血管造影。对髂骨及其血管的位置、形态、口径、长度,以及考虑到手术显露中所需要的局部关系等,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作者认为髂骨质疏松,可塑性大,血液供应丰富,充填确实,承重较好,且有适当的截取长度,故力理想的移植供区。按游离显微血管髂骨移植的要求:臀上动脉、旋髂深动脉、第三腰动脉作为髂骨移植的血管蒂的条件是很优越的;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淺动脉适于作骨肌皮瓣复合组织的移植蒂;旋股外侧动脉适于作股骨头、颈骨内移植血管;第四腰动脉、髂腰动脉不适用于骨移植的血管蒂。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下肢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下肢轴型皮辩移植术前检测供区血管中的应用,了解轴型皮瓣血供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Acmon soquoia 512及百胜AU4彩色超声检测仪,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32例下肢轴型皮瓣内深部动脉干及其肌皮穿支动脉血管的数目、内径、走行方向及分布范围进行检测,进一步作出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产对32例拟行移植皮瓣的供皮瓣区动脉血管所做的超声影像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检出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32条,肌皮穿支动脉82条,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内径,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相符。上述供区轴型皮瓣深部动脉干与皮炎、穿支检出率100%。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图,测得下列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每分血流量(CQ)。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观,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为术前正确选择皮瓣类型,合理设计手术,以及准确评价轴型皮瓣供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的原则。方法:对9例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和慢性溃疡恶变行局部广泛切除,根据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分别选用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及内踝上皮瓣转移修复。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在功能及感觉恢复方面,足底内侧皮瓣与足外侧皮瓣最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恢复良好,内踝上皮瓣效果稍差,没有感觉。结论: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应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采用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的组织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游离植皮的方法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或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等方法治疗小腿及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成活率100%,结论: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带血管蒂的皮瓣效果更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健康志愿者44侧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内径、走形、穿深筋膜位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腓动脉共44支,检出穿动脉总数161支,每侧2~6支不等,平均3.6支。穿支穿深筋膜位置大多(81.3%)在腓骨小头最凸点下方9~23cm。将腓骨小头最突出点与外踝最突出点的距离等分为3段,深筋膜穿出点位于上段者共36支,占总数22.3%,中段者共104支,占总数64.6%,下段者共21支,占总数13.1%。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5±0.23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7±0.08m/s。最粗大穿支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SV)左右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腓动脉穿支的走行分布、评价血管质量,并能在体表准确定位,可以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并研究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结果 :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 ,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 ,营养筋膜皮肤。结论 :以上述 4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 ,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 ,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