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胃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蛋白在各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高于胃炎及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P<0.05),进展期胃部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转移预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胃癌患者CD44v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 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 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 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黏膜.胃癌组织CD44v6mRNA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患者(75.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84%),有远处转移者(92.86%)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1.87%),患者性别、肿瘤长径<5cm与≥5cm、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CD44v6表达阳性率无关.结论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多,CD44v6表达较多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扩散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观察MMP2和CD44V6在 7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MP2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在肠型组、弥漫型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2 )CD44V6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肠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组 (P <0 .0 1)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3)胃癌MMP2和CD44V6两者表达间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结论 :MMP2、CD44V6在胃癌中均过度表达 ,MMP2、CD44V6均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CD44v3、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测定5 2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 1 2例正常肺组织的CD44v3、CD44v6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CD44v3、CD44v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P <0 .0 5 )。CD44v3、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CD44v3、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CD44v6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更密切 ,表达CD44v6的肺癌更易向周围淋巴结转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 ,可能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4v6和E 上皮钙粘附素 (ED)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110份HCC组织中CD44v6及ED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HCC组织中 ,CD44v6和E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2 .7%和 44 .5 %。CD44v6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 (P <0 .0 5 ) ,其分化程度和患者 5年生存率低 (P <0 .0 5 ) ;ED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低 (P <0 .0 5 ) ,其分化程度和患者 5年生存率高 (P <0 .0 5 )。CD44v6表达与ED表达呈负相关 (r =-0 .5 2 ,P <0 .0 1)。结论 CD44v6和ED表达与HCC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HC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42例肺癌组织中CD44v6和CEA表达的情况 ,并分析这些因子的表达与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CD44v6和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和 5 2 %。CD44v6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P <0 .0 5 )。CEA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4v6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它可作为肺癌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44v6和FOXD3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种蛋白在100例人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和110例人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 传统病理切片中CD44v6 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22. 5% ( P <0. 001),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 001). FOXD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90% ( P<0. 001 ) ,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P <0. 001 ). CD44v6 与FOXD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 rs = - 0. 276, P < 0. 01 ).CD44v6和FOXD3在110例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与以上传统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相似. 结论 FOXD3作为干细胞因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与CD44v6的相关性提示FOXD3可能作为胃癌干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4v7 8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宫颈鳞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10例正常宫颈、16例鳞状上皮CIN (其中轻度 5例、中度 5例、重度 6例 )、1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4v7 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7 8无阳性表达。轻、中、重度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40 %及 6 6 .6 7%,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从鳞状上皮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CD44v7 8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 ,但原位癌与浸润癌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D44v7 8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1) ,与病理分级无关(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7 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结论 CD44v7 8阳性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CD4 4v6和PTEN蛋白检测 ,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中CD4 4v6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2 .1%和 4 8.4 %。进展期胃癌CD4 4v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而PTEN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CD4 4v6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 ,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 <0 .0 5 )。CD4 4v6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8,P <0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TEN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CD4 4v6和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SP(Streptavidin-Peroxidase)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不典型增生、16例原位癌和55例宫颈鳞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原位癌的阳性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P <0.05);鳞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原位癌 (P <0.05)。CD44v6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CD44v6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既可作为早期癌变出现的指标,也可是判断宫颈鳞癌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Lewis X抗原 (sialylLewis X ,SLeX)和CD4 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1 7例早期胃癌和 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SLeX抗原和CD4 4v6蛋白检测 ,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中 ,SLeX和CD4 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3%和 82 .1 %。SLeX和CD4 4v6表达阳性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SLeX和CD4 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 ,均与胃癌浆膜浸润 ,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SLeX和CD4 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SLeX和CD4 4v6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nail、CD44v6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Snail、CD44v6 mRNA在70例宫颈鳞癌、35例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炎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7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CD44v6 mRNA阳性率分别为80%(56/70)、78.6%(55/70),分别高于上皮内瘤变组织的60%(21/35)、42.9%(15/35)和炎性组织的20%(3/15)、13.3%(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nail、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均为95.84%(23/24),高于无转移组71.74%(33/46)、69.57%(32/46)(P<0.05);CD44v6 mRNA在不同FIGO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Snail mRNA与CD44v6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348,P<0.05)。③Snail、CD44v6 mRNA与年龄、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之间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Snail mRNA与CD44v6 mRNA的表达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4.
葛波  杨燕伟  周英琼  陈锋  高漓 《华夏医学》2003,16(6):779-781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E- cad)和 CD4 4基因含 V6外显子的变异体 (CD4 4 v6 )在肾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病理、临床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4 6例肾癌和 1 2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 E- cad和CD4 4 v6的表达。结果 :E- cad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2 6 .1 % )显著低于正常的肾组织 (75 % ) ,P<0 .0 1 ,且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 (P<0 .0 5 ) ,CD4 4 v6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5 8.7% )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 6 .7% ) ,P<0 .0 1 ,且与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系 ,与淋巴转移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肾癌组织中 E- cad无表达或低表达 ,CD4 4 v6基因的高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CD44v6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含量,并以(S-P)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2.15±0.78 ng/ml)明显高于16例正常对照组(1.18±0.43 ng/ml),14树根治性手术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1.21±0.39 ng/ml)比术前(2.67±0.83 ng/ml)明显下降(P<0.01),而6例非根治性手术后(3.29±0.41ng/ml)比术前(3.61+0.49 ng/ml)下降不明显(P>0.05)。而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在肠型和弥漫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有关,sCD44v6含量升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早期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60例,正常组织10例,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TIMP-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TIMP-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CD4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不同浸润深度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晚期高表达,提示可作为联合检测肿瘤负荷的标志物之一。结论提示CD44蛋白的低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并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TIMP-1的失活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制作组织芯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8例食管炎症炎组织中P53及CD44v6的表达,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53和CD44v6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在食管炎组中的表达(P<0.05),且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病例中的阳性率远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P<0.05);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02,P>0.05) 结论 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其高表达预示转移性大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p16蛋白 ,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p16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 (8/ 46 ,2 1.0 5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 (2 7/ 46 ,5 8.70 % )。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 (71.74% ,33/ 46 ) ,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癌大小无相关性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16与分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而CD44 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 ,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中 ,而p16在Ⅰ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中的表达率。p16与CD44V6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但有淋巴结转移组(2 7例 )中 ,p16阳性表达率 3 .70 %明显低于CD44V6阳性表达率 88.89% ,且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结论 p16蛋白、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p16蛋白、CD44V6可为临床诊断胃癌、判断预后、指导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