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的影响。方法 54例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低剂量环磷酰胺(CTX, 50mg/d) 联合泼尼松(Pred, 15mg/d) (CP方案) 持续口服,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分别取患者的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PDGF-BB的表达。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69%。其中有效并重复检测血清标本3次的患者30例(其中CR2例,VGPR4例,PR24例),可评估无效患者7例。此30例有效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前及治疗2,4,6个月后,血清VEGF(pg/ml)水平为516.68±59.6,394.48±56.71,267.58±32.1,216.66±19.9;PDGF-BB(pg/ml)水平为483.52±59.6,304.4±31.4,273.5±30.9,196.3±21.7;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而7例无效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血清VEGF(pg/ml)水平为498. 16±54.72,512.25±39.20,PDGF-BB(pg/ml)水平为488.23±44.21,452.33±39.13,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明显疗效,并明显降低血清VEGF及PDGF-BB水平。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治疗初发和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初发和难治复发性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化疗,每21 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歇4周,观察疗效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2-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例(1/14),接近完全缓解3例(3/14),部分缓解8例(8/14),总有效率为85%(12/14).毒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指端麻木、疼痛)、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及感染等.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治疗初发和难治复发性MM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2例(初治者30例,复发难治者12例)。初治患者开始单用沙利度胺治疗,据病情变化加用联合化疗。复发难治者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沙利度胺从小剂量50mg/d开始口服,每周增加50mg,直至最大剂量200mg/d并维持治疗。沙利度胺单药治疗者3例,联合化疗者39例。联合化疗方案采用标准MP(美法伦+泼尼松)方案、M2(卡莫司汀+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伦+泼尼松)方案、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6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月测定骨髓MVD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VEGF水平。结果:所有病例中部分缓解27例(初治24例,复发难治3例),进步8例(初治4例,复发难治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前后比较,血红蛋白明显上升,骨髓浆细胞比例、血β2-MG、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治疗有效者血浆VEGF水平及骨髓MV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无效者血浆VEGF水平及骨髓MVD变化不著(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肯定,副反应小,且治疗有效病例血浆VEGF水平及骨髓MVD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4.
陆滢  徐薇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712-713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本院采用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反应停)治疗的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0.O%。M2、MP、VAD方案有效率各为55.6%(5/9)、50%(2/4)、66.7%(8/12)。8例联合反应停治疗的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有效4例。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可作为初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剂量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反应停起始剂量100mg/d,每周增加50mg,两用后增至200nag。化疗方案选择VAD方案:VCR0.5mg静脉持续滴入第1~第4天,ADM10mg缓慢静滴第1~第4天,地塞米松20mg bid静滴第1~第4天。第9~第12天。第17~20天。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一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进步2例.未出现神经病变静脉血栓等副作用。结论 低剂量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VEGF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方法 28例MM患者,其中初治组14例,复发难治组14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每一例患者VEGF水平。结果 初治组14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85.7%,复发难治组14例,部分缓解6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64.3%。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情况相关,化疗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化疗无效者则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应停(thalidomide)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12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反应停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50 mg/d,根据患者耐受剂量的不同,直到200-400 mg/d,并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进步3例,无效2例,无不能耐受的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反应停联合VAD化疗方案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M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6例初诊和复发难治性MHD患者以及24例初诊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以1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为对照。结果初诊和复发难治MHD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210.17±97.54)ng/L和(251.71±141.34)ng/L,均高于对照组(98.13±45.36)ng/L和治疗有效组(120.48±77.36)ng/L(P<0.01);VEGF低于初诊平均值(207.35±119.43)ng/L的15例初诊患者化疗均有效,其余9例初诊患者VEGF水平高于平均值(207.35±119.43)ng/L的有效率为44%。结论检测MHD患者VEGF水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反应停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反应停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前瞻性设置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3例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反应停与全反式维甲酸、维生素B6、或/和小剂量阿糖胞甘治疗,随访观察疗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与6月分别测定每-例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用统计软件STATA5.0采用卡方检验完成全部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反应停组)10例,总有效率60%(26%-88%).对照组13例,总有效率15.4%(x2=89.36,P<0.001).对照组13例患者治疗前血中VEGF水平为179.48±14.63pg/ml、治疗后3月内169.27±14.11(P>0.05)、治疗后6月为161.26±15.14pg/ml(P>0.05).反应停组10例患者在反应停治疗前血中VEGF水平为177.33±15.86pg/ml、治疗后3月为136.53±12.83pg/ml(P<0.05)、治疗后6月为112.37±10.59pg/ml(P<0.01);其中有效的6例其血清VEGF水平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分别为182.41±14.37pg/ml、121.69±13.74pg/ml(P<0.05)和102.52±10.16pg/ml(P<0.05).反应停治疗的10例患者中,3例使用反应停后出现嗜睡、3例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4例有便秘现象,但都能耐受.结论反应停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反应停可明显降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00-1002
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分为初诊及复发/难治两组,初诊组反应停联合VCMP方案,复发/难治组采用反应停联合VAD方案进行化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同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初诊MM组: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7例、微小反应(MR)3例、无效(NR)11例,有效率为65.63%;复发/难治的MM组:CR4例、PR3例、MR2例、NR2例,有效率81.82%;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Logisitic回归分析示骨髓浆细胞比例以及Hb浓度是预测反应停治疗疗效的指标。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初诊及复发难治的MM;骨髓中浆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以及ISS分期是提示反应停治疗的最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VAD方案):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地塞米松;实验组: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d,每周增加100mg,最大剂量400mg/d;地塞米松40mg,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口服,30d后重复,至少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均可以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较好,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云 《西部医学》2016,28(10):1382-1385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治疗的MM患者56例,其中初发及难治MM患者36例、平台期患者20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另选匹配的非随机、历史对照患者23例(标准剂量组)采用标准剂量的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结果低剂量组36例初发及难治性患者中21例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为58.33%,其中完全缓解(CR)2例(5.56%),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2.78%),部分缓解(PR)18例(50.00%),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53.70%和43.50%。标准剂量组的23例患者中CR 2例(8.70%),VGPR 3例(13.04%),PR 9例(39.13%),总有效率为60.87%,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肺部感染等副作用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可有效治疗初发及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可用于MM平台期患者的维持治疗,临床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毒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反应停及反应停协同环磷酰胺对小鼠荷瘤H22(肝癌)实体型肿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移植实体型肿瘤模型,比较不同剂量反应停对小鼠肝癌的影响,同时观察反应停协同环磷酰胺对小鼠肝癌的影响。通过研究反应停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探究其免疫作用。结果反应停对小鼠荷瘤H22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反应停与环磷酰胺具有协同抗小鼠肝癌作用。反应停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结论反应停具有抗肝癌作用,而且与环磷酰胺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此作用与反应停抗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取VAD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10-112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等治疗6个月。观察组予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象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Plt、WBC水平分别为[(89.12±16.85)g/L]、[(90.56±13.90)×10~9/L]、[(5.46±1.31)×10~9/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b、Plt、WBC水平[(73.12±11.37)g/L、(85.61±12.05)×10~9/L、(4.13±0.41)×10~9/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象,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淼  陆滢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698-698,70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mg/d,每周增加50mg/d,最大剂量为400mg/d,持续12周以上;VAD方案,长春新碱0.4mg/d静脉滴注第1~4天;表阿霉素10mg/d静脉滴注第1~4天;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第1~4天、第9~12天和第17~21天。28d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8例(60%),进步8例(26.7%),无效4例(13.3%),有效率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和嗜睡头昏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