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杏香兔耳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β-D-glucopyranos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岩白菜素(2)、glucozaluzanin C(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4)、costunolide-15-β-D-glucopyranoside(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8)、绿原酸(9)、1,3-O-二咖啡酰奎宁酸(10)、3-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原儿茶酸(14)、5-O-顺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5)、1-O-咖啡酰奎宁酸(16)、隐绿原酸(17)、5-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  相似文献   

2.
王晓丹  郭坤  郭敬兰  李娟  路金才 《中草药》2017,48(2):236-240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8)、hippophamide(9)、L-色氨酸(10)、阿江榄仁酸(11)、熊果酸(12)、山柰酚(13)、芦丁(14)、腺苷(15)、β-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3~10、15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2、11、12为首次从翅果油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金鸡脚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金鸡脚Phymatopteris hastat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鸡脚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金鸡脚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酸乙酯(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4),核桃苷(5),柚皮苷(6),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反式咖啡酸(8),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4-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10),2-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11),2-O-β-D-吡喃葡萄糖基顺式肉桂酸(12),绿原酸乙酯(13),原儿茶酸(14)。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9,13,14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未见文献报道,推测可能为化合物9与乙醇反应后的人工产物;化合物1~9,13,14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1,(8)
目的研究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 DC.的化学成分。方法多叶棘豆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MCI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α-鼠李糖-3-O-(6″-反式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吡喃葡萄糖苷(1)、brainoside B(2)、蒙花苷(3)、香叶木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檞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槲皮素(8)、blumenol C glucoside(9)、D-3-O-甲基肌醇(10)、水杨酸(11)、原儿茶酸(12)、没食子酸(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1~2、4~6、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倪付勇  温建辉  李明  赵祎武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7,48(18):3689-3692
目的研究金银花(忍冬Lonicera japonica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MS、1H-NMR及13C-NMR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香草酸(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3′,4′,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异鼠李素(6)、金丝桃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环裂马钱子酸(9)、断氧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0)、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1、12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赵一懿  陈有根  郭洪祝  傅欣彤 《中草药》2013,44(15):2027-2034
目的 研究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O-芸香糖苷(1)、槲皮素-3-O-(2”,6”-α也-二鼠李糖)-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2”,6”-α-L-二鼠李糖)-β-D-葡萄糖苷(4)、芦丁(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芸香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2)、丁香亭-3-O-芸香糖苷(13)、山柰酚-3-O-(2”-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14)、槲皮素-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15)、山柰酚-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16).结论 经UPLC-PDA分析检测,所有化合物均为黄酮苷类成分,且在银杏叶提取物及注射液样品中全部标定定位,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酮醇苷K.  相似文献   

7.
周渊  周思祥  姜勇  孙健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8):1479-1483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奈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糙叶五加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胶质细胞BV2为生物活性导向模型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糙叶五加茎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反式咖啡酸甲酯(3)、咖啡酸(4)、反式松柏醛(5)、丁香醛(6)、香草醛(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8)、反式芥子醛(9)、十一烷二酸单甲酯(10)、(-)-芝麻素(11)、3-O-咖啡酰奎宁酸(12)、5-O-咖啡酰奎宁酸(13)、1,3-双咖啡酰奎宁酸(14)、1,4-双咖啡酰奎宁酸(15)、1,5-双咖啡酰奎宁酸(16)、豆甾醇(17)、β-谷甾醇(18)。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2、14、17、1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金弘昕  赵亚  赖小平  陈建南  黄松 《中成药》2012,34(12):2362-2364
目的分离野金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ODS柱层析,聚酰胺树脂柱层析,制备液相的方法对野金柴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IR、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胡萝卜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苷(3)、3-羟基根皮苷(4)、根皮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6)、齐墩果酸(7)。结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为首次从野金柴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9,(10)
目的:研究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新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HW-40F和Toyoperal Butyl-650C等柱色谱对钩锥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氢谱、碳谱、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2-O-没食子酸(3)、槲皮素(4)、槲皮苷(5)、2″-没食子酰基-槲皮苷(6)、杨梅素-3-O-莽草酸(7)、ethyl 2-(5-(ethoxycarbonyl)-2,3-dihydroxyphenoxy)-3,4,5-trihydroxybenzoate(8)、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24-脱氧-绢毛榄仁苷)(9)、3-O-二聚没食子酰奎宁酸(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子菜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地上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MS和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子菜地上部分8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二酸(1)、丁二酸单甲酯(2)、丁二酸单乙酯(3)、丁二酸甲酯乙酯(4)、对羟基苯甲酸(5)、水杨酸(6)、异香草酸(7)、对香豆酸(8)、马栗树皮素(9)、槲皮素(10)、山柰酚(11)、异槲皮苷(12)、紫云英苷(13)、芦丁(14).结论 化合物1~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半枝莲药材中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10,280 nm,柱温26℃。结果: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分别在0.148~1.776 μg(r=0.9998),0.062~0.992 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RSD 1.5%),99.3%(RSD 1.8%),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通过对8批半枝莲药材的测定,结果发现湖北(批号130501)样品中2种成分含量总体优于其他产地样品。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适用于半枝莲药材中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海南狗牙花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RP-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枝叶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冠狗牙花定(1)、19-海尼山辣椒碱(2)、19-表海尼山辣椒碱(3)、冠狗牙花定羟基伪吲哚(4)、老刺木碱(5)、乌苏酸(6)、积雪草酸(7)、8α-hydroxypinoresinol (8)、丁香脂素(9)、狗牙花脂素(10)、飞龙掌血内酯(11)、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yl)-3-methoxy-propanol (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6~8、10~12为首次从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D和2D-NMR、HR-ESI-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分心木中共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胡桃酸...  相似文献   

15.
福建野鸦椿籽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  向德标  胡乔民  谭洋  孟英才  裴刚 《中草药》2014,45(18):2611-2613
目的对福建野鸦椿Euscaphis fukienensis籽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福建野鸦椿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酚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1)、琥珀酸(2)、没食子酸(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对羟基苯甲酸(5)、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6)、己二烯二酸(7)、槲皮素-3-O-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桂野桐Mallotus conspurcatu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对桂野桐75%乙醇粗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桂野桐根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丁香脂素(2)、2,3-二羟基-5,7-二-甲氧基-2,8-二甲基-6-(3-甲基-2-丁基)-吡喃-4-酮(3)、2,3-二氢-5,7-二羟基-2,6,8-三甲基-吡喃-4-酮(4)、paeoveitol B(5)、pinellic acid(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酸(10)、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1)、3,4-二羟基苯甲酸(12)、阿魏酸(13)、丁香酸(14)、丁香酸乙酯(15)、1-正十六酸甘油酯(16)、没食子酸(17)和没食子酸乙酯(18)。结论除化合物3、4和1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徐玉玲  白婷钰  付春梅  谭悦棋  郑燕  刘涛 《中草药》2016,47(24):4357-4363
目的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FC)中三萜酸类成分UPLC/Q-TOF-MS指纹图谱方法,为评价GFC的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UPLC分离三萜酸类成分,用Q-TOF-MS检测,建立UPLC/Q-TOF-MS指纹图谱。结果得到灵敏度、选择性和专属性良好的GFC中三萜酸类成分UPLC/Q-TOF-MS指纹图谱,确定了26个共有峰,其中3、5~18、20、23、24共18个峰来自于茯苓,2号峰来自于白芍和牡丹皮,4号峰来自于茯苓、牡丹皮、白芍、桂枝,19号峰来自于牡丹皮、白芍和桂枝,21号峰来自于牡丹皮和白芍,22、25号峰来自于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桂枝,26号峰来自于桂枝、白芍、桃仁。10批GFC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以上。UPLC-Q-TOF-MS共鉴定出16个成分,分别为16α-羟基松苓新酸、16α-羟基-栓菌酸、3-酮基-6,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去氢土莫酸、土莫酸、3-酮基-6,16α-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依布里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3-O-乙酰基-16α-羟基松苓新酸、3-表去氢茯苓酸、3-O-乙酰基-16α-羟基-栓菌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松苓新酸、去氢齿孔酸。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GFC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沙秀秀  宿树兰  沈飞  江曙  严辉  郭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5,46(22):3414-3419
目的对丹参地上茎叶、花序中7种丹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探讨其在丹参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动态积累规律,以期挖掘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化利用价值与产业化开发前景。方法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以Acquity UPLC BEH C18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 L/min,柱温35℃,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检测(MRM)方式,对7种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结果丹参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学成分,但未检测到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不同生长期丹参茎叶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的量差异较大,除丹酚酸A外,各酚酸类成分量均在7~8月积累量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丹参花序中的丹参酚酸类成分总量在花盛期达到峰值,其在达到花盛期前动态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当花冠进入凋萎期时,丹酚酸类成分量急剧下降。结论丹参非传统药用部位茎叶及花序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丹酚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尤其是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量较高,生长茂盛期其酚酸类成分的总量明显高于丹参根及根茎中的量。因此,丹参茎叶、花序可作为获取丹酚酸类化学物质的重要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20.
北栽秧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朦朦  肖世基  丁立生  周燕 《中草药》2014,45(3):314-317
目的 研究北栽秧花Hypericum pseudohenry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该植物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北栽秧花茎叶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2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 4-O-异亚丙基莽草酸(1)、莽草酸(2)、原儿茶酸(3)、咖啡酸(4)、苯甲酸(5)、绿原酸(6)、绿原酸甲酯(7)、1, 3, 6, 7-四羟基氧杂蒽酮(8)、4-羟基-2, 3-二甲氧基氧杂蒽酮(9)、1, 5-二羟基-2-甲氧基氧杂蒽酮(10)、C-3/C-8″双芹菜素(11)、山柰酚(12)、槲皮素(13)、槲皮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15)、金丝桃苷(16)、异槲皮苷(17)、黑燕麦内酯(18)、杜鹃素(19)、1-棕榈酸单甘油酯(20)和β-谷甾醇(2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20为首次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