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虚、痰、瘀、毒"是心悸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尚与"胸痹"、"心痛"等有所关联。历代医家多认为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及体内痰瘀蕴蓄日久所化之毒为标,治疗当以扶正补虚、温阳化痰、益气活血、标本兼治之法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邓铁涛教授论治冠心病规律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铁涛教授强调以心脾相关理论作指导,运用调脾护心、补气除痰法治疗冠心病.指出心阴心阳亏损内虚是内因为本;痰与瘀构成冠心病的继续发展为标.痰与瘀在辨证上属实,是标实而本虚之证,痰瘀相关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依据.从三个方面,即病因病机乃心脾相关、痰瘀相关;冠心病辨证以虚实为纲;治疗着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对调护心脾法作了论述.强调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以气虚痰浊型多见.提出"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级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治瘀可益气行血,从而寓通瘀于补气之中.  相似文献   

3.
试述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疾,本虚多属气虚,而标实则为痰瘀交结为患。由于气虚不运,气不行则血亦瘀滞,或因心阳不运,则脾阳不振,痰浊内生,痰瘀阻痹心脉发为胸痹。  相似文献   

4.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5.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6.
孔薇 《江苏中医药》2011,43(6):10-11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肿瘤,其认为泌尿系统肿瘤当责之为癌毒伤肾,本虚标实;病机繁杂,湿浊痰瘀互结成为疾病的病理产物。治疗应权衡标本缓急,辨证结合辨病;对泌尿系统肿瘤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因常证变证,区分治疗。并对其证候复杂,病机错杂多端的病情,创立了多脏兼顾的复法大方,为疑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认为气阴两虚为该病主要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发病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综合近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脉搏波速度、相关候选基因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上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气阴两虚为主,以血瘀痰阻为标,其证型与相关的临床理化指标密切相关,多以气阴两虚型、或气阴两虚夹瘀或夹痰型、或痰瘀互结型、或痰浊内阻型为常见。但目前该病临床研究尚缺少国家标准化的中医辨证分型,认为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尤其通过结合现代客观化指标,形成较为一致的中医量化客观指标,最终将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现代中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10.
梅国强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思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梅国强临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思辨特点。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及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脏腑亏损,血脉瘀阻可诱发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心肾脾肺诸脏虚损,标实是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湖北地区冠心病患者以痰热血瘀型多见。提出"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本病证候规律为气阴两虚为基础,痰浊(热)和血瘀并存。基本治法为清热化痰、调和气血。常用方剂包括加减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温胆汤等,重视兼夹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等疾病,其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等为患,病位主要在心。孙兰军教授为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其擅长运用脏腑相互关系辨证,心病不独治心,具有一套完整的辨治理论体系与用药经验。文章主要从理论来源、病因病机、临床经验等几个方面介绍孙兰军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李曰庆教授从医50余载,在中医外科和泌尿男科领域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泌尿男科等疾病进行治疗,经过多年临床积累了很多极具特色的用药经验。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上李曰庆教授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施治,综合治疗。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上,李教授提出从肾虚、血瘀、痰浊论治的辨证思路,采取温肾、活血及化痰的治疗方法。主要围绕李曰庆教授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理论及思路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胸痹之病包含了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伯礼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以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注重对该病本虚标实之辨识,除化痰逐瘀之法治疗标实之证外,尤注重补益气血以治本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医者认为胸痹主要矛盾是血瘀,故多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胸痹的病机及虚实变化认识不足,不识护本,不辨气血,长期使用攻伐活血之品,犯虚虚之戒。文章通过整理验案,体现张伯礼教授以气血论治胸痹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是识别率和诊治率较低。目前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学说、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等相关;中医认为气血阴阳亏损以及气滞、血瘀、痰浊为主要病因病机。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联合中西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焦虑抑郁,有效控制其危险因素。现主要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调护等多方面总结王耀光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王耀光教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标实为主,辨证当属“热痹”范畴,多由湿热、痰浊、瘀血合而流注肢体关节为病。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属脾肾亏虚,兼夹瘀毒之证,但究其致病之根应属于“浊毒”,故泄浊解毒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加减,并根据患者病性偏胜的不同,加用化痰泄浊或活血化瘀之品,又根据中医取类比象之法,于处方中加入祛风通络之青风藤、海风藤、忍冬藤等藤类药物,取其伸筋通络止痛之功,并内外合治应用痛风止痛方外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期以补脾益肾,化瘀解毒为主,以玉屏风加味合宣痹降浊方治疗,反复发作者加用“虫蚁搜剔”之法,配合间断饮用土茯苓水巩固善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 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 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活血药、补虚药和化痰药运用频次最多;根据不同证型组方用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 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常谨守病机要素,活用君药;治标用药相对固定,通用队药。但机械且单纯的数据挖掘不能全面体现用药规律,需对方法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炼,使结果能真正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魏娟  张喜莲  戎萍  刘璇 《天津中医药》2022,39(7):826-828
儿童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文章总结了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痰浊雍盛、引动肝风为标,以肝肾阴虚、脾肾亏虚、心脾气阴两虚为本,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与肺的关系亦相关。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病位,实证以豁痰息风为主,虚证则以补脾肾为主,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及遣方用药,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竹英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通过对李竹英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了李竹英教授对哮喘病机“阳虚痰瘀”的认识。李竹英教授认为痰、瘀、虚是哮喘发病主要病机。李竹英教授治疗哮喘经验如下:第一,温阳益气为本,治疗哮喘应注重温补肺阳; 第二,散瘀化痰并重,哮喘发病痰瘀与血瘀同时存在,治疗时酌加活血之品; 第三,缓解期要固本防复。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属消渴变证,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由消渴日久而发。"消渴重,心中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脾虚失运是发病关键,运脾是治疗根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都应在健脾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擅用调理脾胃之方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王晓峰教授继承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沈宝藩教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多年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依据扶正祛邪的原则组方芪红散治疗心衰经验阐述。方法:根据心衰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是心气(阳)虚,标实是血瘀、痰饮的原理组方芪红散。芪红散具有益气活血,温阳化痰利水功效,用于治疗心气(阳)亏虚,血瘀痰饮型心衰患者。结果:芪红散中益气活血药物能增加冠脉血流量,调整心肌代谢,降低氧耗,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使患者左室功能得到改善,活血化瘀药多具有扩血管作用,同时还有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利水渗湿药则类似西药利尿剂等。结论:芪红散具有不同程度降低基础心率、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的作用,能提高病人实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在心衰患者的体能恢复中显示出明显优势,是改善心衰症状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