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寻找评定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工具。方法:用自制的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forpsychiatricinpatients,ADLPI)对658例长期住院的具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精神患者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ADLP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在0.65以上,较易掌握,内部结构一致性较好。与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分类相对照,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45,0.794,0.758),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照,后者不适合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运用。结论:ADLPI有望成为评定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疗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住院慢性衰退精神病患者分级开放康复管理模式。方法 :将病区内 87例慢性衰退精神病患者分成 3级 ,配以相对应的开放内容进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用SSPI、IPROS、ADLPI量表评定 ,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训练前后自身对照 3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分级对照显示 1级患者只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提高 ,2级在精神残疾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改善 ,3级患者的变化最显著 ,表现为多种功能的恢复。结论 :病区内的分级开放管理对恢复慢性衰退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生活技能训练(SST)与放松疗法相结合的精神康复模式,对54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采用SST评估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训练前、后及随访1年时,各量表分值发生较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韵律操治疗技术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住院时间5年以上的5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韵律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第12个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第12周末研究组BPRS、SDSS和A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韵律操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6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和总积极因素分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主动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因子分均较优质服务前显著升高(P<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激惹、迟滞因子分和总消极因素分均较优质服务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始动训练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按常规用药,训练组患者同时每个月集中进行1-2个项目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专题训练。治疗前后2组分别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住院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个月后,训练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ADLPI及SSPI总分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始动训练能显著改善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冯义萍  倪慧贤 《中国康复》2003,18(6):391-391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行为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总分及因子分均有下降。阴性症状第4个月始有改善。结论: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4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治疗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合并改良森田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疗效。 结果 治疗前后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SSPI量表总分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改良森田疗法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并且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康复医学中有许多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但符合康复护理程序的评定量表甚少。为此,浙江省康复中心从2000年开始研究设计了康复护理ADL(rehabilitative nursing ADL,RNADL)评定量表,并制定了评定内容和评定标准。目的:探讨康复护理ADL评定量表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测中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及量表的有效信度。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浙江省望江山疗养院,浙江省康复中心。对象:2001-04/2003-04浙江省望江山疗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ADL功能障碍的40例患者。方法:对40例住院康复患者用RNADL量表进行评测者内部、评测者之间的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用Cronbach α计算;并分别用RNADL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出、入院各项目评定,用Peanson分析入院、出院及出入院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RNADL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测结果。结果:RNADL评测者内部和评测者之间的信度良好,各项组内相关系数(ICC)范围为0.966~0.998,r=0.996-0.997;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0.822,各项之间a=0.925,RNADL内部一致性较好。RNADL和MBI的比较研究得出:出、入院RNADL与MBI改变值间相关性良好(r=0.89,P&;lt;0.001)。结论:RNADL.具有很高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较好,与MBI有良好的关联效度,是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信、有效的评测量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PROS)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两组间对照,研究组经康复治疗后,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阴性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自身对照在工疗、生活、社交、关心等阴性症状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人组标准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两组间对照,研究组经康复治疗后,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阴性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自身对照在工疗、生活、社交、关心等阴性症状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入院、出院时均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定,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测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F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精神康复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恢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及社会能力措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为2001-07/2002-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维持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工娱疗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6次/周,治疗7~92次,平均(32±2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每组各有19例患者的评定结果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疗次数呈负相关,与活动能力、配合治疗呈正相关。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次数多、活动能力好、配合治疗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淫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4例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自编手淫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对手淫的频率、时间、地点及心理体验进行调查,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精神症状进行追踪评定。结果手淫发生率为73.17%。青壮年、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是影响手淫的主要因素。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精神症状追踪评定无差异性(P〉0.05),提示手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无影响。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淫发生率高,对精神症状无影响,对青壮年、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应重视其性心理卫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艺术行为治疗在基层医院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康复作用。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工娱治疗,观察组在工娱治疗基础上配合艺术行为治疗。治疗前后进行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及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ANS、SSPI及ADLP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行为治疗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较好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和社会能力恢复措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恢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及社会能力措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为2001-07/2002—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维持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工娱疗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6次/周,治疗7~92次,平均(32&;#177;2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每组各有19例患者的评定结果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疗次数呈负相关,与活动能力、配合治疗呈正相关。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次数多、活动能力好、配合治疗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程亮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临床康复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组训练1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和社会功能。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对11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女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无个人收入、无职业、住院时间≥15年及长期停服抗精神病药物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差,痴呆程度高(P&;lt;0.01)。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及住院时间≥15年者,其社会功能也明显衰退(P&;lt;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痴呆程度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3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观察比较2组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观察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和护理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个月后,观察组个人卫生、社会能力及社会兴趣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症状、激惹、抑郁、退缩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可提高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十字法"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实行"十字法"(床、衣、饭、药、言、动、安全、卫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传统看管式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用自制的"十字法"干预评价标准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组患者的自理行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层次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对照及干预前,差异有极显性意义(P<0.01);IPRO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ADL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及工具性生活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十字法"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和社会功能缺陷,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