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和社会功能。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11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女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无个人收入、无职业、住院时间≥15年及长期停服抗精神病药物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差,痴呆程度高(P<0.01)。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及住院时间≥15年者,其社会功能也明显衰退(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痴呆程度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受到临床关注,但其对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是否有显著作用?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8-01/20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门诊和住院32例AD患者。干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5mg/d治疗16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the 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及Blessed-Roth Scale痴呆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AD患者治疗前后MMSE,ADAS,Blessed-Roth Scale痴呆量表评分。②AD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4.1&;#177;1.1)分(P&;lt;0.01),ADAS认知部分改善(5.1&;#177;1.3)分(P&;lt;0.05);Blessed-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2&;#177;0.5)分(P&;lt;0.05);ADAS韵非认知行为部分减少(3.7&;#177;0.9)分,(P&;lt;0.05),2例(6%)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患者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70个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实际亲密度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562,-O.545,-O.485,-O.520;P&;lt;O.01);理想亲密度得分与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373;P&;lt;0.05);不满意亲密度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O.397,O.528.O.404;P&;lt;O.05-P&;lt;O.01);实际适应性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455,-O.457,-O.437,-O.381;P(O.05-O.01);不满意适应性得分与依赖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O.403;P&;lt;O.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5.
康复训练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韩康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88-418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选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估。结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呈现较普遍的提高,激惹、抑郁、迟缓和精神病表现亦有相应改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肯定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陈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6-2596
目的 了解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与护理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修订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对住院的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的评定,并对开放管理组与非开放管理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对职业和工作(t=4.6l,P&;lt;0.05)、社会性退缩(t=7.92,P&;lt;0.05)、家庭外的社会活动(t=6.75,P&;lt;0.05)、个人生活自理(t=8.64,P&;lt;0.05)、对外界兴趣和关心(t=8.07,P&;lt;0.05)、责任心和计划性(t=7.96,P&;lt;0.05)等6项因子分,开放管理患者与非开放管理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存在着高缺陷率,开放管理与药物紧密结合,有利于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记忆障碍特征及LA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LA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LA组记忆商(MQ)(72&;#177;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177;18)(t=6.32,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其中图像自由回忆[(11&;#177;5)比(24&;#177;5)](t=11.63),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177;5)比(24&;#177;5)](t=8.94)下降最明显;单纯LA组(77&;#177;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6,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LA合并脑梗死组(CI)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显著降低(P&;lt;0.01或0.05),以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11&;#177;7)比(16&;#177;6)](t=2.90,P&;lt;0.01);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随病损程度加重而降低,指向记忆(t=2.36,P&;lt;0.05)、无意义图形再认(t=2.57,P&;lt;0.05)差异显著,余各项差异不显著(P&;gt;0.05);LA组中MQ≤69者17例,其中MMSE符合痴呆者5例,MQ为70~79者30例,MMSE符合痴呆者1例,MQ为70~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x^2=4.49,P&;lt;0.05)。结论: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LA的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朝晖  胡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8-2598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方法 将70例恢复期(BPRS&;lt;35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30例,研究患者进行定期家庭回归观察,在观察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量表(SAPS)量表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前后BPRS总分分值均明显下降,观察前后研究组中BPRS中的缺乏活力因子分(t=2.06,P&;lt;0.05)和SANS总分(t=4.4l,P&;lt;0.01)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SANS量表总分(t=3.37,P&;lt;0.01)及BPRS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减分值(t=2.46,P&;lt;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定期家庭回归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8例2003-07/2004-03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抗抑郁组43例,对照组4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脑卒中后无抑郁者50例作为无抑郁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n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抑郁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②抗抑郁组治疗后Ban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lt;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③抗抑郁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lt;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6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系统职业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评定量表(inpatient psvchosis rehabilitation observe scale,IPROS)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结果:经过职业治疗后,SANS,IPROS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t=15.6,15.8.P均&;lt;0.01),而SRHMS量表总分和各子量表分高于治疗前(t=7.5,P&;lt;0.01)。结论: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可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RSPM)评价认知功能,采用MRI技术测定脑叶和海马体积。结果:①血管性痴呆组P300峰潜伏时(435.57&;#177;89.95)ms较脑梗死组(367.77&;#177;29.14)ms和正常对照组(341.90&;#177;29.27)ms明显延长(F=5.16,P&;lt;0.01)。②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与MMSE,BSSD评分呈负相关(r=-0.87,-0.89,t=6.89,7.05,P&;lt;0.01)。③血管性痴呆组额叶和颞叶体积【(15.19&;#177;1.51)%,(4.57&;#177;0.51)%】比正常对照组【(16.72&;#177;1.46)%,(4.92&;#177;0.50)%】显著较小(T=2.85,P&;lt;0.01;T=2.21,P&;lt;0.05)。④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与额叶和颞叶体积呈负相关(r=-0.56,-0.62,t=5.53,6.65,P&;lt;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反映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病理改变,客观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李秀辉  万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58-4959
目的:探讨参与型护理对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氯氮平治疗的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辅以8周参与护理决策和自理,并以40例同期用氯氮平治疗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用t检验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参与组从参与后第2周起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和精神表现的改善及总积极因素、病情总评估优于对照组(P&;lt;0.05-0.01),第4周起几乎所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0.001)。结论:参与型护理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汤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10-4111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损害程度及特征。方法:收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老年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2例,AD患者30例,分别在入院初期给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日常生活能力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ascgawa’s dementia scale,HDS)、智力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总分及MMSE各项分测评。结果:BPRS总分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48.13&;#177;8.47和47.98&;#177;9.37;t=0.432,P&;gt;0.05);ADL,HD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ADL:20.28&;#177;3.86和4.88&;#177;15.53;HDS:19.23&;#177;6.32和16.12&;#177;4.36;t=0.891,0.912,P&;lt;0.05);MMSE总分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19.23&;#177;4.65和19.84&;#177;3.72;t=0.53,P&;gt;0.05)。两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及延迟回忆各项分值测评差异有显著性(t=2.47,2.059,2.32,P&;lt;0.05.0.01)。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程度远比AD轻,但定向障碍、延迟回忆、物体命名各项分值明显高于AD患者,可能与其病理生理改变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补肾逐瘀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甲磺酸二氢麦碱、胞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逐瘀汤。观察中医征候、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7.405,P&;lt;0.01)。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677,P&;lt;0.01)。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MMSE,ADL积分,t=7.115-15.225,P&;lt;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MMSE和ADL能力积分的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t=2.874,P&;lt;0.01:ADLt=2.248,P&;lt;0.05)。结论:补肾逐瘀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用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8.1&;#177;2.1)、主观支持(19.8&;#177;3.5)、对支持的利用度(7.3&;#177;1.7)、社会支持总分(35.3&;#177;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02.P&;lt;0.01-0.05),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t=3.78—6.02.P&;lt;0.01)。(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χ^2=4.20-18.43.P&;lt;0.05—0.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均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临床痴呆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echinski指数量表对65岁以上693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2%,男女无差别,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lt;0.01)。机关干部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核、丘脑多见。  相似文献   

17.
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测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测健康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s scale,SRH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n=210)和一般人群(n=240)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健康子量表分,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以及自测健康量表总分低于一般人群,SRHMS各因子分及总分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意义(u=-2.3841~-8.1856,P&;lt;0.05~0.00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组的SRHMS总分与病程、住院时间、药物剂量、SANS总分、IPROS总分、BPRS总分等成显著负相关(r=-0.250~-0.144,P&;lt;0.05~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药物剂量是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自测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健康因子、心理健康因子以及社会健康因子均存在较严重缺陷,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康复干预手段。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龙泉山医院17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总评分(67.72&;#177;18.84)、生理功能(78.61&;#177;23.14)、生理职能(53.71&;#177;34.25)、社交功能(67.78&;#177;27.46)和情感职能(64.66&;#177;37.8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24,4.82,7.69,9.08,4.65,P均&;lt;0.01);家庭支持少、病程长、年龄轻、多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lt;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SDS,TESS和病程(P&;lt;0.01~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选择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 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D和89例VD,对两组病例使用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on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2.0)量表评定。结果: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痴呆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aria,BPSD)等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D女性多于男性,VD则相反,性别比较,X^2=20.50,P&;lt;0.05;AD的受教育年数少于VD(t=2.81,P&;lt;0.05);认知功能方面,AID组在心算力、定向力及画图能力方面较VD受损严重(t=2.72~6.00,P&;lt;0.05);BPSD方面AD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失语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58~34.01,P&;lt;0.05)。结论:AD与VD患者在认知及精神行为方面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与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脑卒中患者智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200例脑卒中患者[男124例,女76例;平均年龄(66&;#177;10)岁]均给予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扫描,测量病灶范围,计算病灶容积。病程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结合Hachinskl缺血指数诊断血管性痴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排除严重抑郁患者。比较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和CT检查结果。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占36.5%(73/200)。痴呆组患者年龄[(69&;#177;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177;10)分,高于非痴呆组(63&;#177;7)岁、(12&;#177;8)分(F=8.95,11.34,P&;lt;0.05)。痴呆组患者受教育≤6年者65.8%(48/73),非痴呆组仅为43.3%(55/127)(x^2=6.11,P&;lt;0.05)。痴呆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者高于非痴呆组(87.7%,54.8%,38.4%比62.2%,26.8%,19.7%,x^2=6.15,9.47,9.95,P&;lt;0.05)。痴呆组患者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痴呆组(F=4.96—5.62,P&;lt;O.05)。cT显示痴呆组病灶多为多灶(63%比33.9%),病灶容积显著大于非痴呆组(x^2=6.46~7.07,P&;lt;0.05)。结论:脑卒中后痴呆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智能障碍与年龄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与文化程度低和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相关;与高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和病灶的部位、数量及病灶的总容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