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在 1 990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无手术死亡。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4例 ,女 1 2例 ;年龄30~ 68岁。其中胰头癌 1 9例 ,胆总管下段癌 5例 ,乏特壶腹癌 6例 ,慢性胰腺炎 3例 ,胃癌侵犯胰头 2例 ,大肠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 1例。1 .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的切除范围 :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 ,即切除胃窦、胆总管及胆囊、胰头、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重建方式 :按 child术式重建。其中 ,2 2例行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1 4例行胰空肠端侧粘膜吻合。…  相似文献   

2.
<正>1984年以来,我院行空肠双腔代胃术2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6~70岁。胃底贲门癌3例,贲门癌2例,胃体癌14例,胃窦癌1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2例,其余采用上腹正中切口。 二、手术方法 完成全胃切除后自Treitz韧带下20cm处向远侧切取带血管蒂空肠段45~50cm,经结肠后上提至胃区。空肠段近侧端与食管吻合,远侧端封闭后向上折迭空肠段的1/3行侧侧吻合制成双腔胃囊,然后将十二指肠与胃囊之空肠折迭缘行端侧吻合。Treitz韧带下空肠端端吻合,恢复连续性见附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病率。方法 切除胰头后,将胰腺残端游离2.5-3.0cm,利用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胰液可以变蓝的特征,帮助寻找胰腺断面被横断的小导管,丝线贯穿缝合。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cm浆肌层剥除,施行套迭式胰空肠端端吻合,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固定套入的胰腺残端。最后,用纤维蛋白胶封闭吻合口。结果 47例患中无1例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腹部大手术。我院1978~1991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胆空肠吻合法改进41例,胰瘘与死亡率均较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1例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壶腹痛24例,胰头癌12例,十二指肠癌2例,胆管下端癌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32岁。1.2 手术方法改进:41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在主胰管缝挂一细线作标志,胰断面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以免漏出胰液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首先将近端空肠于结肠后拉上与胆总营行端端细针细线间断单层缝合,吻合口上方胆管内置一“T”型管,下臂较长,通过吻合口达空肠腔内,以便术后引流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消化道重建原位胰胃吻合、肠肠吻合、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采用原位吻合方式,即胰胃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于胃后壁直接切口,黏膜与胰管、胃浆基层与胰断端直接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15个月,5例病人中,近期并发胃排空延迟(呕吐)1例(1/5),腹腔感染1例(1/5),无明显胰、胆瘘发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远期无胰功能不足及胃肠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幽门原位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符合生理机制,胆胰瘘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6.
<正>例1,男,51岁。挤压伤后3小时入院,体检:血压12/7Kpa,板状腹,腹透隔下有多量气体,诊断为腹膜炎,肠破裂,行剖腹探查,发现空肠距屈代韧带2cm处离断,腹腔被肠内容物污染,作空肠对端吻合时见近端空肠不断有血液流出,切开后腹膜见十二指肠第三段有5cm长横裂口,相连的胰体血管撕裂出血,结扎损伤血管,修补十二指肠裂口切除胃窦,吻合离断空肠并将残胃与空肠吻合处远端吻合,十二指肠残端置引流管,二周后拔除,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谈燚  崔陪元  金浩  吴华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29-1030,103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使用特制导管插入胰管做外引流预防胰漏发生的临床资料。方法:我院外科2004年2月。2008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其中,胰头癌26例,胆管下段癌3例,壶腹癌7例。吻合方式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端一侧吻合方法。36例均采用胰肠吻合,经空肠腔内胰管内插入特制细硅胶导管(距尖端2cm处膨大。送人胰管形成膨胀状态)外引流,自肠袢侧壁戳创引出腹壁。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胰漏,1例因腹腔内有少量胆瘘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端一侧吻合方法中经肠腔内胰管插入特制细硅胶导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是可靠的,该术式可为临床进一步研究预防胰漏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以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一胰漏的发生。方法 1996年5月~2002年11月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除经典的手术步骤,笔者对手术术式与方法进行了改进,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在门静脉与胰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对受到浸润时的门静脉(PV)或肠系膜上静脉(SMV)作部分切除,PV端或SMV端端吻合或人造血管连接吻合,胰肠端侧吻合时,将胰腺残端确切地套入空肠,并在吻合口两角危险区及前壁覆盖一束大网膜。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而且并发症并未增加,本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68.8%、24.4%;采用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附以带蒂大网膜无胰漏发生。仅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内大出血1例,胃排室障碍3例,继发腹腔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并切口裂开2例。结论 随着肝胆外科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PV部分切除以及SMV部分切除已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胰肠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覆盖大网膜能有效地降低或防止胰漏的发生。此法为提高胰头癌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胰腺损伤16例,十二指肠损伤13例,其中包括联合胰十二指肠损伤3例,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采用单纯胰腺、十二指肠修补,远段胰腺切除,胰-空肠Roux-y吻合,带血管蒂空肠间置十二指肠修补,十二指肠二段与空肠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等.结果 全组治愈,并发胰腺坏死化脓1例,胰瘘1例,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手术是取得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胰瘘。临床上虽对胰空肠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但仍时有胰瘘发生 ,如何预防术后胰瘘 ,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1] 。笔者在 2 0 0 0~ 2 0 0 2年采用空肠翻折式胰肠套入吻合法 ,对 30例患者施行了胰肠重建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5 4岁。Vater壶腹癌 7例 ,胆管下端癌 5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4例 ,胰头癌 13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性变 1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 ,游离胰腺…  相似文献   

12.
胰疾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在5%-20%[l]。自1986年10月一lop年10月,我们以Chil术式为基础附加腔胆液分田外引流的方法,连续行26例腹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对一68岁,平均54岁。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底9例,胆总管下段癌7冽,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2手术方式:采用Clllln术式,于胰颈处横断胰腺,维持胰腺横断面呈圆形,以便吻合时与空肠的环形相配。寻找主胰管,并游离出长约Icm。切除肿瘤标本后,上提空肠断端…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 ,同时还要进行胰胃、胆肠和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 ,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手术出血多 ,对病人造成的损伤大 ,术后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 ,已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科 8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3~ 2 0 0 0年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86例 ,其中男性 6 2例、女性 2 4例 ,年龄 31~ 76岁 ,平均6 1.5岁。其中胰头癌 5 8例、壶腹周围癌 15例、胆总管下段癌 10例、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组1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和1981—2002年组1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切除率、手术死亡率和生存率。结果:2003—2010年组和1981—2002年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胰头、壶腹周围肿瘤符合率分别为90.3%和86.5%;胰十二指肠切除率分别为79.8%和68.2%;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5.4%;生存率:平均生存期胰头癌分别为16.1个月和11.7个月;壶腹癌分别为18.3个月和12.7个月,胆管下段癌分别为23.1个月和21.8个月;十二指肠癌分别为44.5个月和29.1个月。结论:2003—2010年组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诊治水平明显高于1981—2002年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是外科的主要疗法,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可防止胰瘘的发生,治愈瘘的关键是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2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2组(n=1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十二指肠,保留腹主动脉段和门静脉。完整切除受体胰腺而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修整后的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物用腹主动脉膈下端与受体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实验共完成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10例。1例移植胰腺术后第六天血栓形成。平均生存14.6d。结论 此新型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大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病死率为50%。如何预防手术后胰瘘成为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1]。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对8例壶腹癌,25列胰头癌患者采用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病人,男21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壶腹癌8例,胰头癌25例。术后无胰瘘病例,每日胰导管引出胰液150~300 ml左右,无导管中途脱出,3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临床上少见,本例患者女性,69岁。因上腹部隐痛、嗳气嗳酸半年,症状加重伴呕吐1个月收住院。患者于3个月前曾在院外做X线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服用Ranitidine等药,病情无好转。入本院时行纤维胃镜检查,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腺癌)。入院后经支持、对症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手术所见:十二指肠降段(壶腹部)及胰头肿大,与肝门各脏器粘连,胆囊增大,胆总管粗大,张力大,无法切除而行改道手术,即胃空肠吻合、胆囊与空肠吻合、空肠端侧吻合术(Roux-Y式空肠胆囊吻合术)。术后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呕吐等症状,食欲改善,体  相似文献   

19.
金星林  张松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104-1105,1108
目的探讨空肠腔内无胰腺断端裸露的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57例行胰十二指肠Wipple式根治性切除,胰空肠吻合中,胰管内置引流管采取胰液经主胰管流出,空肠腔内无胰腺断端裸露,空肠胰残端套入吻合。结果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漏,术后随访均无胰管扩张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完成吻合时间平均20min。结论胰液经主胰管流出,空肠腔内无胰腺断端裸露的方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93年5月~1997年12月对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传统的双层缝合法作了改进,26例患者均采用单层间断缝合法手术,术后无吻合口疾及狭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28~65岁,平均48.5岁。责门胃体瘤23例,胃底癌1例,责门与胃窦双重癌2例。经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4例。消化道重建方式:食道空肠端侧吻合加空肠Braun吻合19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加R。XX-y吻合7例。手术方法:按常规方法游离全胃及食管腹腔段,切断十二指肠,将胃上翻。在食管后壁预定的切除线上逐层切开,粘膜比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