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黄灌肠方汤剂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气虚腑实型急性胃肠损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0例脓毒症气虚腑实型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参黄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保留灌肠120min,疗程均为6d。观察记录治疗前1天、治疗第3天、停药第1天、停药第4天,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腹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肠鸣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下降趋势在治疗第3天(P<0.05)以及停药第1和第4天(P<0.01)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鸣音在各观察时间段都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参黄灌肠方在降低脓毒症气虚腑实型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方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内压、肠鸣音变化,比较两组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75.5%)(χ~2=6.376,p=0.012)。两组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腹内压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肠鸣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腹内压、肠鸣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399;χ~2=0.211,P=0.646)。结论针刺联合多潘立酮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肠鸣音次数以及异常的胃肠道动力,并使异常的肠鸣音逐渐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因素与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干预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友谊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急性胃肠损伤分为急性胃肠损伤组(n=88)和对照组(n=252),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发热、心率、呼吸频率、感染部位、肠鸣音、大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总胆红素(TB)、血小板(PLT)、肌酐(Cr)及入院30 d预后情况;再根据患者是否应用中医药干预将脓毒症并发AGI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非中西医结合组,收集胃肠道症状及体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并发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影响急性胃肠损伤的因素有机械通气比例、心率、发热比率、呼吸系统感染比率、消化系统感染比率、TB、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GI组患者MAP、PLT、中西医结合干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为机械通气(OR 2.508,P=0.005)、TB(OR 1.01、P=0.044)、中西医结合干预(OR 0.19,P<0.01)3个指标为脓毒症并发AG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脓毒症合并AGI患者的肠鸣音消失(P<0.01)及便秘(P<0.05)。结论:机械通气、TB、中西医结合干预是临床判断脓毒症合并AGI的有效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增液通腑逐瘀方灌肠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病房收治的6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单纯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增液通腑逐瘀方灌肠,每次150 mL,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GI分级的差异,以及治疗前、治疗后5、10 d两组患者腹内压、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肠屏障标记物水平以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G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 d,两组患者腹内压、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肠屏障标记物水平以及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其中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增液通腑逐瘀方灌肠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肠屏障具有一定的改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48-125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周期为5天。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腹内压、AGI分级改善及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变化及28天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以改善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程度,不能减小腹围和提高28天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对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屏障功能障碍及系统性炎症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与试验组24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供给,试验组实施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供给,观察两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供给能显著改善屏障功能障碍的修复及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且发病率仍在持续增加,病死率居高不下。胃肠道作为脓毒症病理过程中最早及最严重的受累器官之一,加重危重症患者病情,甚至可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随着胃肠道功能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共识,危重症患者的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问题更加得到重视。如何防治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成为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中、西医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认识,搜索文献中治疗急性胃肠损伤的药物以及部分中药的作用机制;探讨ICU中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中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急性胃肠损伤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68例急性胃肠损伤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加味大黄附子细辛汤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仅予西医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内压、肠鸣音次数、腹壁张力、胃潴留量的改善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79.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急性胃肠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联合莫沙必利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临床症状、腹内压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分入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腹内压、肠鸣音、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各炎性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vs 78.85%)(χ2=7.121,P=0.008)。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腹内压、肠鸣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内压、肠鸣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94.23%vs 90.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P=0.462)。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佐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时能否改善急性胃肠损伤所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方法:在线检索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华中医药杂志》、《胃肠病学》、《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等期刊,收集中药复方佐治急性胰腺炎改善其胃肠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急性胃肠损伤恢复的相关指标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研究,合计490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中药复方加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在缓解腹痛、腹胀,减少肠鸣音、促进自主排便和排气发生时间有优势,在提高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恢复周围血清IL?6水平上具有优势。结论:目前证据表明中药复方佐治急性胰腺炎时相比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损伤障碍。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宇  石现  何磊 《针刺研究》2007,32(3):199-202
目的:探讨电针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同时,电针治疗组选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悬钟、公孙、太冲,KWD-808Ⅰ多功能电针治疗仪电针治疗,每次60 min,每日2次,共5 d。选用Metealf改良简化技术,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SITZMARKS)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的结肠转运时间(CTT)。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浓度变化。结果:56例电针治疗患者的全结肠及各结肠节段的CTT比对照组38例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TL、CCK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其改善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的机制是否与对胃肠激素的调节有关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急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现状及中医对刺血疗法的认识,指出刺血疗法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的干预有独特疗效,但缺少严谨的科学实验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且临床操作欠规范;立足于学科前沿,学贯中西医,按照DME方法进行科研设计,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寻找突破口是今后研究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傣雅解护肝方对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经傣雅解护肝方预防性灌胃给药7天后,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模,24小时后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傣雅解护肝方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ALT、AST的升高(P〈O.05或P〈0.01);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傣雅解护肝方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急性肺损伤的病因病理出发,通过对本病中医病变部位的分析,结合温病的三焦辨证论述其中医下治思路。关于本病的致死率高,以为吴鞠通的死证五大纲能加深理解,同时对本病的辨证治疗、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加味胃管内注入联合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联合灌肠.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排气恢复时间,禁食天数、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的第4日腹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联合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对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2018年我科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四组,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1: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口服或鼻胃管注入。观察组2: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保留灌肠。观察组3: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观察组1和观察组2在上述基础上均给予芒硝腹部外敷。四组患者均治疗7天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腹痛和腹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禁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淀粉酶(Serum Amylase,AMS)数值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口服或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组织修复的影响,为肌肉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负荷自由落体打击法复制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刻予以不同方法干预,观测各组大鼠小腿周径变化;IL-1、IL-8、TNF含量变化;电镜观察肌原纤维损伤情况。结果:电镜下针刺组改变显著,可见肌原纤维损伤部位聚集较多线粒体和肌质网,正常的肌节附近有普遍增多的线粒体,同样范围内肌卫星细胞较其他组多3~4倍;IL-1、TNF水平明显增高的是正红花油组,其次是针刺组和冰敷组,2组间无显著差异;IL-8水平明显增高的是正红花组、针刺组、模型组。结论:骨骼肌损伤后需要良性修复,在临床治疗中,不要一味的消肿、消炎,应考虑如何用药,使肌肉损伤处良性修复,非瘢痕修复,促进肌肉的再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丹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李锋  胡波  王文  任秦友  行利  张雅萍 《中药材》2007,30(4):442-444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SM)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水通道蛋白-1(AQP-1)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丹参注射液预保护组、丹参注射液7 d治疗组、ALI 7 d模型组、丹参注射液8hr治疗组、ALI 8 hr模型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7 d和8 hr后电镜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脏水通透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法及肺组织匀浆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P-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均出现肺损伤症状。SM7 d治疗组的肺水肿病理改变与ALI 7 d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但两组AQP-1表达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SM8 hr治疗组和SM预保护组与ALI 8 hr模型组比较肺水肿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流变明显改善(P<0.05),其中SM预保护组AQP-1表达上调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LI时SM能增加肺组织毛细血管上AQP-1的表达,从而减轻其减少引起的肺水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LI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致死性并发症,中医药在治疗ALI/ARDS中有其特殊的优势。基于文献挖掘技术总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进展。方法: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EMBASE数据库中口服或鼻饲中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录入文献中病因、证型、方剂、中药、效应指标等信息,规范用语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病因、证型、方剂、中药的频数统计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证型-中药、中药间关联规则分析,获得的数据以Cytoscape进行网络化展示。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47篇,英文文献1篇。频数最多的5种病因分别是创伤、严重肺部感染、脓毒症、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感染。证型以肠热腑实证、痰热壅肺证、热毒壅滞证、血瘀证、阳明腑实证占比最多。治疗上以宣白承气汤、大承气汤、凉膈散为主,高频中药分别有大黄、厚朴、枳实、栀子、芒硝、甘草、黄芩、杏仁等,且不同证型用药规律不同。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系统地分析出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规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远志及其不同蜜炙品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远志生品与不同蜜炙品(1、2、3、6号)的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LD50法、胃排空甲基橙比色法及小肠炭末推进法,对比远志不同蜜炙品与生品对小鼠全身毒性及胃肠靶器官的毒性。结果:蜜远志1、2、3号的急性毒性均小于生远志(P<0.05,P<0.01);生远志、蜜远志1号、2号、6号8g/kg组与空白组比较,能显著抑制胃排空(P<0.01),而蜜远志3号8g/kg、4g/kg组对胃排空则无明显影响;生远志8g/kg组能显著抑制小肠推进率,且与其余各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蜜远志3号对全身及胃肠运动的毒副反应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