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仙人掌对凝血系统的作用,界定其促凝血或抗凝血效应。方法: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测定法(Quick氏一步法)、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测定法、全血浆凝块溶解试验法及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测定法。结果: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降低,全血浆凝块溶解时间延长,血小板数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结论:仙人掌有促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Non—hemonrrhagic fibrinolytic enzyme,NHFLE)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动物体内外实验方法观察NHFLE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经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NHFLE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NHFLE能明显延长全血凝固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产生抗凝作用。动物体内注射NHFLE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缩短。结论:尖吻蝮蛇毒NHFLE对动物的凝血功能有影响,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87例,依次取患者术前、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5 d)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两组患者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Fbg、PT、aPTT、TT、血小板水平变化较大(P0.05);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Fbg、PT、aPTT、TT水平均高于术前、治疗后3 d、5 d(P0.05);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血小板水平低于术前、治疗后3 d、5 d(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术后及治疗后1 d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较大,医护人员应在该时间段加大监护力度,防止因血小板稀释及凝血异常引起的出血,提高肾脏出血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 dimmer,D-D),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 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22例,产后出血量500~800ml,第2组15例,产后出血量﹥800ml,选同期正常分娩产妇49例(产后出血〈500ml)为对照组;定量检测3组产时D-D、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时D-D明显升高,AT-Ⅲ:A降低于(P均〈0.001);第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均〈0.01)及D-D(P〈0.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WPC)(P均〈0.01)及AT-Ⅲ:A降低(P〈0.001)。与第1组相比,第2组D-D升高,Fg、BPC及AT-Ⅲ:A降低(P均〈0.01)。结论AT-Ⅲ:A及D-D比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灵敏,可早期诊断产后出血所致的DIC。  相似文献   

6.
刘伟  邱小华 《吉林医学》2013,(8):1430-1431
目的:了解药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行药物流产妇女的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妊娠198例患者进行药物流产,于流产前及流产后2周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流产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药物流产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患者出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0)及其硫酸酯(APS)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红外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性酶时间(APTT);断层法测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凝血时间,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显著延长凝血时间,缩短出血时间,显著性延长TT和APTT,而对PT影响较小,显著升高5min血小板聚集率;AP-0显著升高低切全血粘度(ηb),增强红细胞(RBC)的聚集性(AI);而APS显著降低高,低切变率ηb、血浆粘度(PV)和AI。结论: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有较强的抗凝血和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与其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当归多糖硫酸酯对家兔血流变的改善作用较当归多糖的作用好。  相似文献   

8.
角述兰  陈晴莎  杜斌 《当代医学》2010,16(15):29-30
目的 24h内输血量〉3500mL后纤维蛋白原(the 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the platelet,PLT)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25例,在24h内输血量〉3500ml,监测输血前和输血后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结果 24h内输血量〉3500mL后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溶解,应及时动态监测并解决相应问题,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叶下珠含corilagin(1-酰-3.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葡萄糖)有效部位的水溶性部分(简称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Kowalski、黄正良及顾月芳等方法观察PUW iv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 ,ELT)、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n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及犬鼠昆犬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PUW iv明显缩短ELT,在体内外均延长KPTT。对PT无明显影响;PUW对家兔全血凝血时间亦无影响,PUW虽延长大鼠尾尖出血时间,但与尿激酶或阿司匹林比较,PUW组的出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PUW缩短ELT和延长KPTT是其具有明显的纤溶作用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有苗头的抗栓药,PUW有引起出血的倾向,但不会造成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花倒水莲提取物促凝血作用及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时间;减小凝血酶原时间;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促凝血作用,其促凝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猪蹄甲制剂的止血和促凝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腹腔注射猪碲甲碱性提取物(简称碱提物)500mg/kg可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纤溶活性。体外能缩短兔耳动脉及来克亨鸡冠出血时间,促家兔血小板聚集。小鼠iv碱提物200mg/kg有抗肝素作用,而体外无抗肝素作用。家兔3P试验呈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梁文华 《当代医学》2013,(31):58-59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在接受输血后其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为j7个接受大手术患者进行大量输血,1昼夜输血均大于3500mL,采集其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接受大量输血后体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下滑(P〈0.01),凝血功能显著降低,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的患者其纤维蛋白原易发生溶解,血小板计数也会迅速下滑,故应根据患者体内相关水平的变化,相应予以替代性地维护患者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测定家兔凝血酶原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生化药理学方法,探讨了妇血宁的促凝血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妇血宁既可缩短凝血酶原时间(P<0.01),又能抑制纤溶活性(P<0.01),呈双重促凝血作用。妇血宁促凝血时未见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研究正明妇血宁的促凝血作用与其进入体内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凝血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㈣值缩短,血小板(PLT)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的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能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胶艾汤对实验性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艾汤对动物出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以 15g/kg连续灌胃给药 5d ,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家兔以 1 5g/kg连续灌胃 7d后 ,耳静脉取血测其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以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结果 :胶艾汤能明显缩短断尾小鼠出血时间 (P <0 0 1) ;能明显缩短家兔凝血时间 (P <0 0 1)、凝血酶原时间 (P <0 0 5 )、血浆复钙时间 (P <0 0 5 )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P <0 0 1)。结论 :胶艾汤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机制可能与促凝血因子生成和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叶下珠有效部位(含corilagin 60 %以上,简称PUW)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同时评价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AA) 致肺微循环血栓、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和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引起的血栓模型综合评价PUW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利用玫瑰花结试验观察PUW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黏附反应的影响;评价PUW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uglobulin lysis time,EL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KPTT) 和大鼠尾静脉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PUW静脉注射可明显减少AA引起的小鼠死亡数、延长电刺激颈动脉闭塞时间并减轻下腔静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PUW显著降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之间的黏附率,其半数抑制浓度为39.7 mg/L.10 mg/kg的PUW 静脉注射明显缩短ELT、延长KPTT和尾静脉出血时间,对PT无明显影响.结论:PUW 静脉注射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阻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PUW有引起出血的倾向,但与阿司匹林或尿激酶比较,其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凝血功能紊乱的基础疾病:肝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及某些特殊感染;家族史中的出血病史;患者手术前使用的药物及其他饮食、营养状况、职业及环境等。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四项凝血指标,血小板数( PLT )、血小板压积( 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出血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32例消化道出血早产儿(观察组)和156例无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胃黏膜病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早产儿(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比较两组早产儿凝血功能,观察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血浆PT、APTT、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D-D明显升高(P<0.01)。结论:消化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存在明显障碍,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与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参与了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功血宁I号冲剂对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功血宁I号冲剂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t_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以及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结果: 功血宁I号冲剂能够显著缩短出、凝血时间、PT和APTT,明显抑制t_PA活性而提高PAI活性,并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结论: 功血宁I号冲剂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多种凝血因子而促进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的生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等作用,是其促凝血和止血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各类24h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患者87例,临床检测记录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数值均较输血前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与输血前比较明显延长,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输血前后24h检测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液后,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降低,临床大输血患者应密切观察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情况,危重患者可使用血栓弹力图动态记录患者凝血情况,必要时补充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降低或避免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