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梓醇对pMCAO 大鼠恢复期早期实时步态的影响,评价其对缺血性卒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天保宁组,梓醇15、30、60 mg·kg-1 组。于术前进行为期7 天的步态仪行走训练,每3 次。训练完成后,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原CAO)大鼠模型,并于术后3~14 天连续给药,术后第14 天进行实时步态行为检测。结果:术后14 天,与正常组比较,pMCAO 模型大鼠平均步行周期显著延长(P<0.01),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明显升高(P<0.05),双足支撑时长缩短(P<0.05),三足支撑时长延长(P<0.01),协调性指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醇30 mg·kg-1 及60 mg·kg-1 组模型动物步行周期、降低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显著缩短(P<0.05 或P<0.01);梓醇30 mg·kg-1 组右前相对于其他三足的协调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动物协调性提高。结论:梓醇可部分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实时步态行为变化,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复方银杏滴丸抗脑缺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复方银杏滴丸(CO-GBE)(银杏叶提取物、人参皂苷等)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1)采用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MCAT)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测定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神经症状、脑梗塞范围和脑水含量.(2)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急性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测定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1)CO-GBE 10、20、40 mg·kg-1均可改善MCAT大鼠造模后6h和24h的神经症状,20、40mg·kg-1还可缩小模型动物脑血栓形成后24h的脑梗塞范围;20mg·kg-1可以明显抑制MCAT大鼠发生脑水肿.(2)CO-GBE 20、40mg·kg-1可以明显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结论:CO-GBE具有拮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对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对Toll样受体2/4(TLR2/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Koizumi方法制备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 MCAO)模型,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Rut高、中、低剂量组(10,5,1 mg·kg-1)。造模3 d后ip Rut,模型与假手术组ip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周后观察Rut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TLR2/4和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A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升高;和假手术组相比,缺血侧TLR2,TLR4,NF-κB的蛋白表达升高,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提高(P<0.01)。和模型组相比,Rut可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P<0.05);Rut干预后TLR2/4-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P<0.05);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吴茱萸次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2/4-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大鼠给予高脂饲料构建NAFLD模型。造模同时,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葛根素10、50、100mg·kg-1·d-1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50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IL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中脂肪沉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Caspase-9、核因子(NF)κB抑制剂α(IκBα)、NF-κBp65活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可见结构损坏、过多脂肪沉积,血清ALT、AST、TG、TC、LDL、TNF-α、IL-6、iN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HDL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Caspase-3、Caspase-9相对表达量,p-IκBα/IκBα、p-NF-κBp65/NF-κBp65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中、高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可显著改善上述指标水平(P<0.05),且葛根素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可缓解NAFLD大鼠肝脏损伤,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κBα/NF-κBp65信号轴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影响,以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即刻及缺血2h后经插入胃管分别灌入马来酸罗格列酮0.5,2,4mg·kg-1,测定缺血24h后,大鼠脑肿胀情况,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缺血2h并再灌注22h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0.5mg·kg-1对脑肿胀改变无明显影响(P>0.05),2,4mg·kg-1实验组脑肿胀可见明显减轻(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种不同剂量的马来酸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缺血及再灌注大鼠的MPO水平(P<0.05,P<0.01),且抑制程度呈剂量相关;马来酸罗格列酮0.5,2mg·kg-1可一定程度降低缺血再灌注脑组织IL-6 mRNA表达的水平(P<0.05),两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可有效抑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败酱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1)),脑络通组(500 mg·kg~(-1)),败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1))。灌胃体积为20 mL·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并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核因子(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脑梗死面积百分比、ICAM-1、IL-6、IL-1β、TNF-α、Bax、Bcl-2、Caspase-3水平以及NGF、NF-κBp65免疫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败酱总黄酮各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ICAM-1、IL-6、IL-1β、Bax、Caspase-3含量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P 0.01),Bcl-2含量水平及NGF免疫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败酱总黄酮高、中剂量组的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TNF-α含量水平及NF-κBp65免疫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结论败酱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脑梗死面积,保护脑组织免受炎症因子的损伤,增加神经细胞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激活脑细胞自我保护,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皮质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活血熄风方对MCAO模型大鼠脑皮质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活血熄风方能抑制MCAO模型大鼠脑皮质NF-κBp65蛋白表达。结论:活血熄风方对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p65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敛疮生肌灌肠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修复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另取20只SD大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敛疮生肌组,每组10只。敛疮生肌组给予0.45 g/mL的敛疮生肌方浓缩水煎液2 mL灌肠,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均1次/d,连续灌肠7 d。根据大鼠体重、大便性状、便血情况计算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计算结肠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ICAM-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织中IL-6含量、NF-κBp65蛋白表达光密度值、ICAM-1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肠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敛疮生肌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GSK3β/Nrf2/HO-1 及NF-κB 信号通路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6 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 (左旋多巴,75 mg·kg-1)及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每组8 只。腹腔注射20 mg·kg-1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每天1 次,共造模5 d。在注射MPTP 后1 h 进行灌胃给药,每 天1 次,共12 d。在给药第11 天对小鼠进行爬杆实验,第12 天进行转棒实验,测试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含量;RT-qPCR 法检测脑组织中 TNF-α、IL-1β、IL-6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脑组织中TH、Nrf2、HO-1、p-GSK3β、GSK3β、 p-IκB、IκB、p-NF-κB、NF-κB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自动转身潜伏期(T-turn) 明显延长(P<0.05),掉落次数显著增多(P<0.001);脑组织中TH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β、 TNF-α、IL-6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明显升高(P<0.05,P< 0.01);脑组织中p-GSK3β/GSK3β、Nrf2、HO-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01),p-IκB/IκB、 p-NF-κB/NF-κB 蛋白表达比值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中、高剂量组小鼠的T-turn 明显 缩短(P<0.05,P<0.001),掉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掉落次数显著减少(P<0.001),脑组织 中TH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血清TNF-α 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小鼠脑组 织中IL-1β、TNF-α、IL-6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1β、IL-6 水平显著降低(P< 0.01,P<0.001),脑组织中p-GSK3β/GSK3β、Nrf2、HO-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P< 0.001),p-IκB/IκB、p-NF-κB/NF-κB 蛋白表达比值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青藤碱可通过调节帕金森病 小鼠脑内GSK3β /Nrf2/HO-1 和NF-κB 通路,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抑制神经炎症,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荷瘤鼠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以H22荷瘤C57BL/6小鼠为模型,系统地研究榄香烯对化疗荷瘤鼠瘤重和脾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榄香烯对荷瘤鼠化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显著提高化疗荷瘤鼠T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促进化疗荷瘤鼠IL-2产生能力;并能协同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提高疗效。结论:该结果对临床联合应用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降宁片中葛根素、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mlMmin;检测波长为250nm及320nm;枉温:30℃。结果:葛根素进样量在232—29μg范围内(r=0.9998),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220—19.5μg范围内(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葛根素为97.2%(RSD:0.8%),二苯乙烯苷为97.6%(RSD=0.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脂降宁片中葛根素、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联合肩痹汤熏洗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对48例门诊患者①推拿及点穴,a.手法:患者取坐卧位,术者在患侧三角肌部位上作滚法3~5min,仰卧位在肩前穴作一指禅推法3~5min,用弹筋拨络手法重复3~5次,然后用掌心揉按肩前和后外侧2~3min;活动肩关节:将患肢被动上举、外展、旋外、内收、后伸、旋内,力量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5~6遍,每次活动至最大幅度时持续1min左右;最后双手握其腕部作牵引抖动3~5次,结束治疗;b.点穴,取穴:肩髃、肩外俞、巨骨、臑俞、曲池、天宗等,并选痛点为阿是穴,点揉结合,每穴30s。②肩痹汤熏洗(防风、羌活各15g,桂枝12g,鸡血藤15g,川木瓜10g,制川乌、伸筋草各15g,路路通、桃仁各12g,红花10g,地龙15g),取上药1剂,2次/d,煎水熏洗肩关节,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连续治疗3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9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推拿点穴联合肩痹汤熏洗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盆腔瘀血症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铖  姜坤 《新中医》2002,34(9):19-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为主治疗盆腔瘀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寒湿瘀阻4型,以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为主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9例,好转4例。结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与血瘀,且互为因果。因此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关键,中药内服与灌肠并用,内外合治,使药力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黄芪2年生和3年生营养生长期茎叶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203 nm。结果:2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8530.2940,0.23370.2940,0.2337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3830,0.27330.3830,0.27330.6150 mg·g-1。结论: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3年生高于2年生,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也改进了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传统与现代关于脉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医学“脉病”及其相关病名进行了收集,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观点,对“脉病”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脉病”属血脉病范畴。这样,不仅丰富了血脉病理论,更可为今后建立“脉病”的诊断防治原则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益气、行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治疗,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气滞心血瘀阻证30例和气虚心血瘀阻证30例,再将它们随机分配到行气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中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心钠素的变化。结果: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都可以改善患者血小板动能亢进、血液的浓、沾、凝、聚状态,而益气活血法还可增强心功能、减轻心房的压力和扩张程度,而且发现2种治法对证治疗时,效果最佳。结论:辩证论治能发挥治疗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北葶苈子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蔗糖(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复方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制备工艺和体内外释药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盐酸小檗碱为对象,对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工艺和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pH-时滞和pH-酶触两种释药模式,优选时滞型、肠溶型和酶触型辅料,分别制成具有pH-时滞和pH-酶触释药特点的两种包衣片,并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定位释药的初步评价。结果:两种中药复方结肠定位片均达到预期的结肠定位释药效果。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辅料、制备工艺和评价方法均适于pH-时滞和pH-酶触两种结肠定位释药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与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观。亚健康属于未病中的“先兆”、《黄帝内经》中的“萌芽”、“微病”等范畴。亚健康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亚健康的证候应定为亚证候,其证型应少于已病的证型,拟定68个证型以供参考;规范亚健康证型,寻找有效方药仍是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