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血栓通胶囊对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血栓通胶囊对各组大鼠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影响;采用体外方法,观察血栓通胶囊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组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LDH、CK及CK-MB水平;其中血栓通胶囊60 mg/kg组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百分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栓通胶囊30、15 mg/kg可显著促进体外血栓溶解;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可显著抑制体外ADP、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 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抗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梓醇对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急性期脑组织梗死体积、含水量及亚急性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刺激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MCAT)模型,检测急性期(24 h)神经行为学症状、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鼠脑缺血(pMCAO)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核转录因子Bp65(NF-κBp65)的含量。结果:大鼠MCAT 后24 h,梓醇15~60 mg·kg-1 剂量组可以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神经症状损伤(P<0.01 或P<0.001),梓醇15 mg·kg-1 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动物梗塞区面积(P<0.05),30 mg·kg-1 组和60 mg·kg-1 组可显著降低脑水肿(P<0.05);大鼠pMCAO 术后7 天开始,梓醇30 mg·kg-1 组或60 mg·kg-1 组开始改善模型动物神经症状损伤;术后14 天,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侧脑组织IL-10 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 的含量变化与模型组已经不明显,IL-6 水平显著降低(P<0.05),梓醇15 mg·kg-1 灌胃14 天可以降低模型动物缺血侧脑组织NF-κBp65 含量(P<0.05)。结论:梓醇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动物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神经症状损伤,缩小梗死灶,减轻脑部水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引起的炎症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梓醇对pMCAO 大鼠恢复期早期实时步态的影响,评价其对缺血性卒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天保宁组,梓醇15、30、60 mg·kg-1 组。于术前进行为期7 天的步态仪行走训练,每3 次。训练完成后,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原CAO)大鼠模型,并于术后3~14 天连续给药,术后第14 天进行实时步态行为检测。结果:术后14 天,与正常组比较,pMCAO 模型大鼠平均步行周期显著延长(P<0.01),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明显升高(P<0.05),双足支撑时长缩短(P<0.05),三足支撑时长延长(P<0.01),协调性指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醇30 mg·kg-1 及60 mg·kg-1 组模型动物步行周期、降低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显著缩短(P<0.05 或P<0.01);梓醇30 mg·kg-1 组右前相对于其他三足的协调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动物协调性提高。结论:梓醇可部分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实时步态行为变化,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镇脑宁胶囊对动物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描记造模前5 min、造模后10、20、30 min小鼠脑血流量,计算血流量下降率;采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法致大鼠脑微循环障碍,记录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时间,以及注射20 min后同一视野的血管流速、血液流态以及网点数.结果 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脑缺血小鼠于10、20、30 min大脑皮层血流量明显下降,分别为(71±13)%、(71±15)%和(74±16)%(P<0.01);与模型组比较,镇脑宁胶囊1500 mg/kg和750 mg/kg给药后,在结扎后10、20、30 min内,小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56%、51%、50%和42%、49%、51%,P<0.01).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微循环障碍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流速差为( 572±177) μm/s,出现微循环障碍时间为(232±70)s;镇脑宁胶囊600 mg/kg和300 mg/kg给药后均能使血液流态改变减轻(P<0.01),血液流速分别增加26%,36%,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时间分别延长53%,34% (P<0.01或P<0.05).结论 镇脑宁胶囊通过改善动物脑微循环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氧糖剥夺(OGD)致HUVEC细胞损伤模型,考察三七总皂苷(PNS)及其单体Rg1、Rb1对氧糖剥夺致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UVEC细胞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待细胞融合后,设立实验组别: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NS 10、20、40 mg/L组以及Rb1 13.52 mg/L、Rg1 12.44 mg/L组,于缺氧同时进行药物干预,氧糖剥夺6 h复氧24 h后,检测HUVEC内皮细胞电阻值以及内皮渗透性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法检测HUVEC细胞ZO-1、claudin-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UVEC细胞缺氧6 h复氧24 h后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电阻显著降低,细胞渗透性显著升高(P0.05)。PNS 20、40 mg/L组能够显著抑制模型组紧密连接电阻的降低,抑制HUVEC细胞渗透性的升高(P0.05)。人参皂苷Rb1能够显著升高OGD 6 h复氧24 h后内皮紧密连接电阻,降低HUVEC细胞渗透性(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UVEC细胞的ZO-1及claudin-5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周围,排列连续,显示出内皮细胞的典型铺路石排列。缺氧6 h复氧24 h损伤后,模型组细胞边缘的紧密连接蛋白显著减少,环形结构断裂,甚至消失,细胞核内紧密连接蛋白呈增加趋势。PNS 20、40 mg/L及Rb1 13.52 mg/L可观察到细胞间紧密连接局部恢复,呈铺路石样结构。结论 PNS对缺血致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