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1991年9月河南省遭水灾后的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地区新小麦霉菌菌相、霉菌侵染率和霉菌毒素含量。在被检测的24份样品中,霉菌总数在10~2—10~8Cfu/g 之间,共检出霉菌22个、群或种。优势霉菌主要为根霉、毛霉和黄曲霉.14份小麦染霉率为100%,占58.3%.1份小麦中 AFB_1含量超标,其含量为25μg/kg;10份小麦中 DON 含量大于1mg/kg,占41.7%,最高含量为3.5mg/kg;对21份小麦的 T—2霉素检测中,18份样品 T—2毒素含量大于100μg/kg,占85.7%,最高含量为1267.9μg/kg。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河南省新蔡县轻、中、重3个不同程度的受灾村灾后因食用霉变小麦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进行了研究。共调查790例,发病575例,发病率72.78%;其中个案调查313例,发病296例,发病率为94.57%。发病率个案调查与抽样调查P>0.05无显著性差异。随机采取小麦样品24份,霉菌总数在102~108cfu/g之间,检出霉菌8个属,22种,优势霉菌主要为根霉、毛霉和曲霉,链刀菌属仅为2.06%,染霉为90.0%,占58.3%,10份小麦中DON含量大于1mg/kg,占41.7%,最高含量为3.5mg/kg,21份小麦中T-2毒素检出18份,大于100μg/kg,占85.7%,最高含量为1268.9μg/kg,其临床中毒症状有腹痛、腹泻、头晕、头痛、恶心、视力模糊、耳鸣、烦躁和呕吐等症状,症状频率分别为86.82%、70.95%、67.91%、57.09%,52.36%、51.69%、41.22%、23.31%、22.64%。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小麦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上海郊县1995年的小麦样品100份.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酸(NIV)。样品中DON、NIV和AFB1的污染率分别为53.0%、35.0%和45.0%,平均含量分别为280.9μg/kg、103.4μg/kg和0.86μg/kg。有17份样品同时检出AFB1,DON和NIV,可见镰刀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可共同污染粮食。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小麦中DON和NIV的含量存在相关关系(r=0.55.P<0.01),而AFB1与这两种毒素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0.10,P>0.05)。  相似文献   

4.
<正> 本区由于雨水成灾,小麦发生霉变灾民食后出现不良反应,饲养牲畜也出现了不良症状。调查中、轻灾区居民239户,1055人,出现不良反应的325人,占30.8%,患者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潜伏期0.5—24小时,病程3—60天,平均16.9天,女性多于男性,年龄10个月到82岁均有发生,壮年多于青少年和中老年。检验霉小麦和面粉,7份小麦霉菌数在10~3—10~8个/克之间,中位数1.5×10~5个/克,染霉率95%,优势霉菌为根霉和黄曲霉,霉菌代谢产物DON含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安徽、河南部分地区1991年因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粮食霉变而引起食物中毒的小麦和大米样品,进行了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AF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T-2)及赭曲霉毒素A(OA)等]的检测。在测定的样品中,检出了高含量的DON和T-2。其中,霉变小麦中,T-2的污染阳性率为96.9%。最高含量为1064.4μg/kg,平均含量为212.1μg/kg;6份霉变大米中,T-2平均含量达532.0μg/kg。  相似文献   

6.
串珠镰刀菌及伏马菌素在吉林省主粮中的生态学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全省三个地区新陈小麦、玉米、水稻170份样品分离霉菌,共检出串珠镰刀菌及其交孢变种99株,其中新玉米检出75株占它检出总数的75.8%,各样品中伏马菌素(FB1)检测结果阳性率以陈小麦最高,100%,平均在30%-63.3%平均含毒量在7.90-9.95mg/kg之间,各种样品的平均含毒量相差不大。菌株的FB1测定结果阳性率100%平均含毒量为26.85mg/kg,远远高于各样品平均含毒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大米中9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谷物质量安全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从杭州市10个县(市、区)的农贸市场、超市及农户家中采集大米样品90份,按照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毒素(FB1)9种霉菌毒素。结果 90份样品中,共检出DON、3-ADON、ZEN和FB1等4种毒素46份,检出率为51.11%,其中DON检出35份,检出浓度为1.40~195.30μg/kg;3-ADON检出1份,检出浓度为19.20μg/kg;ZEN检出9份,检出浓度为6.70~150.80μg/kg;FB1检出1份,检出浓度为9.12μg/kg。上述4种霉菌毒素在杭州的10个县(区)中,仅滨江区和下城区的样品未检出。结论杭州地区大米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较低,总体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经海口口岸入境的土耳其变质面粉进行了霉菌分离及产毒情况分析。15份样品均检出了霉菌,污染率100%;平均霉菌计数为1.2×10~3~4.4×10~5个/g;并分离出霉菌4属13种。毒性试验结果,其中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棕曲霉、构巢曲霉、木贼镰刀菌和烟曲霉为产毒霉菌;黄曲霉毒素B_1(AF_(B1))测定:变质面粉含量为5PPb 和10PPb,严重变质面粉>10PPb,黄曲霉培养物中竞高达500~2000PP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对已发霉变质的3800吨面粉,作出了禁止食用的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成都市售常见香辛料中霉菌及重要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为控制该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3—9月以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120份成都市农贸市场零售香辛料,按照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霉菌计数,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检测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总量、赭曲霉毒素A及伏马菌素B_1含量。结果 120份香辛料的霉菌计数平均值为(8.4±1.5)×10~3CFU/g,仅3个样品霉菌总数<100 CFU/g。真菌毒素的检出范围分别是黄曲霉毒素B_1(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了解宁波市织纹螺毒性,分析织纹螺毒素,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类织纹螺样品用小鼠生物测试法测定PSP,用ELISA法测定STX,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以每100g肉中PSP含量I〉400MU、STX≥80μg则判为毒螺标准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强弱。结果从逐年定期监测点127份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市场检查、食物中毒送检等多种来源130份样品中检出毒螺37份,共检出有毒织纹螺(〉400MU/100g肉)100份,占总数的38.91%,地域的毒次序为宁海〉北仑〉镇海〉奉化〉象山;样品的毒性次序为食物中毒样品〉历年定期监测点样品〉市场采集样品,红带织纹螺和正织纹螺等螺种毒性较强,小黄螺无毒。从155份样品中检出STX超标的16份,占10.32%,小鼠生物测试法超标的51份,占32.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P〈0.05),两法的相符率为29.57%。结论本市织纹螺带毒情况较严重,分布广泛,应充分认识其对人类的危害,毒性强弱与样品来源、织纹螺种类和地域相关。织纹螺毒素除STX外,尚存在其他麻痹性毒素,提示我们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闽北地产红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方法从南平各地随机抽取97份红茶样本,经粉碎、浸提、离心后,按GB/T 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据所使用的免疫亲和柱对样品处理进行优化,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_1。结果该法黄曲霉毒素B_1在0.5~2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5,检出限为0.13μg/kg。红茶样本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7.2%(7/97),含量3.2~10.6μg/kg,均值7.4μg/kg。结论闽北地产红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较低,污染来源可能是茶树鲜叶有霉菌寄生和储存不当。本研究填补了闽北地区红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空白,可为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_1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检测织纹螺中麻痹性毒素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织纹螺带毒情况,探讨织纹螺毒素特征。方法:用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麻痹性毒素;用ELISA法测定STX,按织纹螺肉中毒素含量≥400MU/100g或STX≥80μg/100g判为对人有毒害的毒螺。结果:小鼠生物法测定检出有毒织纹螺51份,占总数的32.90%。以中毒样品检出毒螺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3.23%,检出的毒素含量最高达21600 MU/100g肉,其毒性也是最强的;其次为监测点样品,毒螺的检出数量为9.03%,市场样品较少,而新产螺点样品未检出有毒织纹螺。ELISA法测定检出毒螺16份,带毒率为10.32%,两法同时检出毒螺的仅为29.57%,在毒素含量和检出毒螺的数量上ELISA法明显低于小鼠生物法,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宁波市织纹螺的毒性较强,小鼠生物法检出的毒性反映了织纹螺携带的实际毒力,ELISA法检出的是织纹螺中STX含量,说明织纹螺中携带的毒素不仅仅是PSP,该结论与以往报道的织纹螺携带的毒素主要是PSP不一致,提示我们为进一步控制织纹螺中毒,有深入探讨织纹螺麻痹类毒素必要。  相似文献   

13.
2010-2012年382份淀粉类食品中铝残留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淀粉类食品中铝残留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延吉市、四平市的食品超市、商场、农贸市场、个体摊位共382个加工及销售地点采集湿粉皮189份、粉条与粉丝193份。同时,采集纯淀粉样品15份,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结果 189份湿粉皮样品中,铝的总检出率为61.9%,各年度样品的铝检出率均大于40%;超过100 mg/kg的样品占28.6%,铝含量的中位数为37.3 mg/kg,最高检出值达342.3 mg/kg。193份粉条与粉丝样品中,铝的总检出率为64.8%,且各年度样品的铝检出率均大于50%;超过100 mg/kg的样品占24.4%,铝含量的中位数为38.9 mg/kg,最高检出值为212.5mg/kg。15份纯淀粉样品中,铝检出率为46.7%,铝含量中位数为12.6 mg/kg,最高检出值为31.8 mg/kg。结论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导致了食品中铝残留,应倡导使用无铝食品添加剂替代含铝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贵港市食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采集农贸市场大米、面粉等10类主要食品130份,按照GB/T5009.12-2003和GB/T5009.15-2003检测样品中铅镉含量.结果 在所检的10类130份食品中,猪肾中镉含量最高为45.3mg/Kg,超标率为37.5%,食用菌中镉含量高达1.109mg,,KS,超标率为78.5%.皮蛋铅含量最高达4.958 ms/Kg,超标率达25%.结论 贵港市常见食品中铅镉含量的合格率是比较高的,但个别食品仍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的污染,应加强监测与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玉米样品经甲醇水溶液(V/V=80∶20)提取后,以提取液为分散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经液液分散式微萃取富集净化,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和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采用变波长的方法对三种毒素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0 ng/ml(r=0.998 5)、5.00~1 000 ng/ml(r=0.999 6)和1.00~100 ng/ml(r=0.999 3),检出限分别为:0.1、1.0和0.3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82.5%~99.3%,RSD10%(n=6)。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3个粮库,34个粮店52件大米的霉菌污染情况。粮粒霉菌侵染率平均为39.4%。其中南方产大米明显高于京郊产大米,有70.8%的样品侵染率在11--59%之间。优势菌相均为曲霉属(66--92%)。南方大米中,可疑产毒菌黄曲霉、杂色曲霉等检出率在2%以下。黄曲霉中产毒株占35.71%,大米中自然带染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粮食中霉菌毒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湖北省粮食中主要霉菌及毒素污染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分层定点方法采集大米、小麦、玉米共182份样品,按卫生部营卫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毒素测定。结果:三种粮食中串珠镰刀菌素B平均污染率为39.75%,杂色曲霉素为78.57%。黄曲霉毒素B1为80.36%。结论:三种粮食中串珠镰刀菌素B、杂色曲霉素和黄曲霉素污染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给饮料真菌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广东省内的饮料厂抽取八类饮料共133份进行真菌污染试验,结果有33%的样品没有检出真菌;60%的样品每毫升有1~9个霉菌或酵母菌;7%的样品每毫升有10个以上的霉菌或酵母菌。参照美国部分饮料限定酵母菌<10个/ml,霉菌<10个/ml的标准,被检饮料合格率为93%。说明广东省饮料真菌污染率虽高,但污染真菌数量并不多。污染的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只有少量的毛霉、镰刀菌、芽枝霉。  相似文献   

19.
随机采取西宁市售甘蔗48份进行霉菌菌落计数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霉菌2315株,节菱孢137株,镰刀菌1270株,各占总株数的5.9%、54.9%。48份样品中3份检出节菱孢,阳性率6.3%,其产毒率为50%。霉菌菌落计数大于50个/g的样品占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6—2021年广州市本地小作坊生产散装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并对土榨花生油消费人群健康风险及肝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对2016—2021年广州市采集的203份本地小作坊生产散装土榨花生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柱后衍生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结果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进行评价。基于概率评估理论,分别运用暴露限值(MOE)和数学模型法对土榨花生油消费人群的健康风险及肝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03份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为76.85%(156/203),超标率为9.85%(20/203)。2019—2021年各年度黄曲霉毒素B1检出均值及最大值较2016—2018年有所下降。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土榨花生油消费人群MOE值均<10 000,且高消费人群因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导致的肝癌风险均大于1例癌症/(100万人·年)。结论 广州市小作坊生产散装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