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白矾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由白矾引起的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程度和细菌对该小鼠肠道粘膜的粘附性。方法:用白矾0.25g/kg和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8周再停药恢复5周,分别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测定试验菌对小鼠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性。结果:小鼠喂饲白矾8周后,肠道中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大肠杆菌菌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英  王玺坤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7-377,401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补肾法对其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将8只6个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组;4只6个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补肾组小鼠给予补肾法中药灌胃3个月,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均予以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灌胃。留取小鼠灌胃干预前后的粪便,运用16SrDNA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从肠道微生态方面,探讨补肾中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结果:6个月龄时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9个月龄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下降,疣微菌门丰度呈上升趋势。结论:APP/PS1小鼠体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主要与芽孢菌纲、疣微菌门的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补肾法可以通过降低芽孢菌纲、升高疣微菌门的丰度来进一步改善AD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白术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蒸馏水对照组,连续给予白术配方颗粒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白术低剂量组对小鼠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肠杆菌减少,肠球菌无变化。结论:白术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改善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模型 ,采用平板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的菌群分析法 ,分析里实证模型组及三承气汤各组动物肠道菌群。结果 :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增高 (P<0 .0 1)。结论 :三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动物肠道菌群均有影响 ,抑菌谱有所不同 ,调胃承气汤对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微生态及对小肠和胸腺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 :用 10 0 %大黄水浸液复制小鼠脾虚泄泻模型 ,观察健脾止泻颗粒对小鼠微生态的影响 ,通过电镜观察对受损小肠黏膜和胸腺的修复作用。结果 :健脾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 ,能使受损的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明显改善 ,促进小鼠胸腺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复制。结论 :健脾止泻颗粒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改善小肠吸收细胞微绒毛的结构和促进线粒体的复制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多元性的微生态系统,有多种生理功能。口服中药大黄对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产生干预效应,肠道菌群也对大黄的代谢产生复杂影响。就大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大黄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露消毒丹对CAV16、EV71感染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将33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1只。正常组灌胃蒸馏水;实验1组先灌胃甘露消毒丹,再腹腔注射CAV16;实验2组先灌胃甘露消毒丹,再腹腔灌射EV71。取小鼠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细菌总数、双歧杆菌总数、乳酸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均有所提高,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病毒CAV16、EV71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参茯白术木糖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参茯白术木糖汤,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7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茯白术木糖汤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扶正祛邪汤对肝癌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9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各32只,模型组和给药组构建肝癌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组大鼠采用350 mg/kg的扶正祛邪汤灌胃,模型组、正常组采用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三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检测三组大鼠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CA19-9)、谷丙转氨酶(ALT),并检测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给药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给药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给药组相比,正常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模型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扶正祛邪汤可能经TLR4/NF-κB信号通路修复肝癌,改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发挥其肝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脱污染小鼠肠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屏障损伤模型,然后应用常态四君子汤(水提液,15g/kg)及纳米四君子汤(3g/kg)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丽珠肠乐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同时检测肠粘膜sIgA及肠组织DAO含量。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sIgA和肠组织DA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持续7天治疗后,和自然恢复组比较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肠粘膜sIgA及肠组织DAO的含量明显升高。各治疗组间比较纳米四君子汤的效果要好于常态四君子汤和丽珠肠乐。结论 :四君子汤纳米化后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修复损伤的肠粘膜,增强肠粘膜免疫功能,且效果优于常态中药。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与肠道菌群在平衡观方面的研究,结合阴阳平衡理论及中医脾胃学说,采用微生态调节剂疗法,纠正肠道菌群失衡,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缓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小儿腹泻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维系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导致疾患的发生或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针灸治疗疾病在于调和阴阳,促进机体向阴阳平衡的状态发展。针灸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状况、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针灸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与针灸维系肠道微生态平衡从本质上讲是相通的,以阴阳平衡理论为切入点探讨针灸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为针灸从阴阳平衡论治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病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失衡致结直肠癌的研究成了热点,而中药治病多以口服形式进入肠道,直接与菌群相互作用发挥疗效,在优化菌群结构、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结直肠癌各证型中菌群变化特点,探讨中药与菌群相互作用治疗结直肠癌的积极作用,以此展望中药调整菌群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丽  李春霞  陈倩  王佳  王涛  陈晓鹏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324-1329
[目的] 研究经肾炎康复片干预的糖尿肾病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从肠道微生态代谢物的角度解释肾炎康复片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气质联用系统(GC-MS/MS)和标准曲线法检测db/db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以db/db基因缺陷小鼠为糖尿病肾病的模型鼠,以m/m小鼠为正常组,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肾炎康复片高、低剂量组。给药3个月后,收集每只小鼠的粪便并称质量记录。造模和用药前后定期监测小鼠血糖和体质量。[结果] 在程序升温、1.2 mL/min载气流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下,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己酸和戊酸得到有效分离,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并且模型组丙酸的含量与各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肠道菌群拟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相互印证。[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有效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的方法,并且发现经肾炎康复片干预后的db/db小鼠短链脂肪酸中的丙酸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且现有研究指出,丙酸在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Y Wu  Z Zhou  Y Xiong  Y Wang  J Sun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84-6, 125
OBJECTIVE: To assay the aluminum content in alum and som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ocessed with alum, and compare the aluminum distribution of these herbs in blood and brain in mice. METHOD: Aluminum content of the herbs was assayed with spectrophotometry, snd aluminum distribution in blood and brain was assayed with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 Aluminum content in alum was found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lum-processed herbs. Aluminum distribution in blood and bra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t equimolecular doses, equivalent to 5.7 mg/kg of metal Al, was studied in mice,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Aluminum distribution in blood and brain in mice is related to the dosages of aluminum administered and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kind of herbs used. All these medicinal herbs do not improve the absorption of aluminum in mice.  相似文献   

18.
荜茇水提取物对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荜茇水提取物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荜茇水提取物灌胃给药6天,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荜茇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模型的影响,采用甲基橙胃残留率的方法观察荜茇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荜茇水提取物20g/kg和10g/kg可促进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并能明显拮抗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作用,荜茇水提取物20g生药/kg和10g生药/kg可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结论:荜茇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