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参茯白术木糖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参茯白术木糖汤,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7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茯白术木糖汤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鼠菌群失调模型研究藿香正气水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按7.2 mg·g~(-1)剂量灌胃给予小鼠盐酸林可霉素,每天2次,连续5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藿香正气水组、乳酶生组、模型对照组,另选取健康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藿香正气水组小鼠分别灌胃3.0 mL·kg~(-1)、1.5 mL·kg~(-1)、0.75 mL·kg~(-1)的藿香正气水溶液,乳酶生组小鼠灌胃0.132 mg·g~(-1),2次/d,连续给药7 d。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12 h后取小鼠的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藿香正气水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水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怡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口服给予14d,观察怡生汤对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等6种菌群数目的变化结果:在连续给予怡生汤14d后,与给药前相比较,怡生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或p〈0.01),肠球菌、肠杆菌和气荚膜梭菌的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怡生汤促进小鼠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增殖,同时抑制有害致病菌的生长,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英  王玺坤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7-377,401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倍康口服液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设低、中、高3个剂量和蒸馏水对照组,连续给予倍康口服液14天,实验前后检测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较,倍康口服液高剂量可明显增加小鼠乳杆菌数量(P<0.05).结论:倍康口服液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矾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白矾对正常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用白矾0.25,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0.5,2和3个月,分别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动物口服白矾后,其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肠道中与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量明显下降,致病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且服用白矾时间越长,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越大。结论:白矾能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6,(12):1688-169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健康小鼠分为4组,每组25只。脾虚造模。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给药组每天每公斤体重1g四君子汤多糖灌胃,高剂量给药组每天每公斤体重2g灌胃。分析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给药组及高剂量给药组胸腺指数级派氏结显著高于造模对照组。肠道sIg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给药组T淋巴结比例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多糖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并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茯苓、当归、白术、三补4种中药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林可霉素制造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以中药灌胃,取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pH值测定。同时刮取盲肠上皮细胞进行细菌黏附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菌群失调模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大肠埃希菌的菌量明显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量在下降。各中药治疗组可降低菌群失调小鼠的pH值,中药白术、三补治疗组吸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所选4种中药对肠道正常菌群均有扶植作用,可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双歧杆菌的黏附性,其中尤以白术、三补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脾2号口服液(JP)对小鼠正常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聚半乳糖组(OG, 0.50mg/kg)和健脾2号口服液高(JP-H, 6.00mg/kg)、中(JP-M, 3.00mg/kg)、低(JP-L, 1.50mg/kg)剂量组,给药前各组均无菌采取小鼠直肠粪便0.1g,再每组灌胃相应药物(1次/d),空白组给予蒸馏水,连续14d。末次给药后24h,同法取粪便,将两次所取粪便培养后,以生化反应、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等鉴定及计录菌落数,并算出每克湿便中所含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菌落数,取对数后进行统计。结果:给药前至给药后14d,各组小鼠体重增加趋势基本相同,各个时间点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14d,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OG组、JP三剂量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1);JP三剂量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有显著性减少(P0.01);而OG、JP三剂量组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均有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健脾2号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调节肠道菌群作用,可用于脾气亏虚、消化不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及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小柴胡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值、脂代谢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DBP和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BP和SBP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拟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ST、ALT和γ-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ST、ALT和γ-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ST、ALT和γ-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脂代谢,降低血压,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防治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双歧杆菌组、肠内营养+双歧杆菌+清胰汤组,检测治疗后3组肠道菌株的变化,比较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的7-10d时,肠内营养+双歧杆菌+清胰汤组较肠内营养+双歧杆菌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低。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肠内营养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比单用双歧杆菌更能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中药炮制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对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影响。方法:小鼠用lOO%大黄水浸液灌胃造脾虚证模型,然后用不同中药炮制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煎液。结果:模型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类杆菌等厌氧菌含量显著下降(P〈0.01),用土炒白术、土炒山药或麸炒白术、麸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灌胃后,3种厌氧菌含量均恢复正常,且双歧杆菌明显超过造模前水平(P〈0.05)。需氧菌菌群中,肠球菌含量造模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用土炒白术、土炒山药或麸炒白术、麸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后则下降了1个数量级。大肠杆菌在造模完成时含量明显上升(P〈0.01),用土炒白术、土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后含量恢复造模前水平。造模后及用中药后葡萄球菌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土炒白术、土炒山药或麸炒白术、麸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能促进双歧杆菌并抑制肠球菌,并且可以用党参代替人参。党参、土炒白术、土炒山药等组成的参苓白术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俞慧  杨挺  黄伟 《陕西中医》2020,(10):1418-1421
目的:探讨大黄承气汤联合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联合大黄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菌群数量、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比对照组的74.00%更高(P<0.05); 观察组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 治疗后,两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CD3+、CD8+、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死亡率20.00%相比,观察组6.00%明显更低(P<0.05)。结论:大黄承气汤联合保留灌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明显,可帮助患者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研究高良姜、红豆蔻、大高良姜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微生态-调节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阳性组,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12 h后采集大鼠粪便,提取肠道菌群DNA,于Hiseq2500 PE250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 (1)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的菌群结构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其中红豆蔻组与大高良姜组菌群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性。(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可改善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降低埃希氏-志贺菌属、拟杆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提高乳酸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3)起到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指示物种可能是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分段丝状菌属。结论 (1)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亲缘关系相关,红豆蔻与大高良姜的亲缘关系相关性更密切。(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发挥抗胃溃疡寒证的作用与调控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炮制前后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肾脏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增效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生品组(补骨脂生品+肉豆蔻生品)和二神丸炮制品组(盐补骨脂+煨肉豆蔻),运用复合造模方法复制大鼠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后二组灌胃给药量3.5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研究二神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UCP2基因表达。结果: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和UCP2含量与造模前相比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异常低下,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含量显著增加,肾脏组织UCP2含量明显升高。给予二神丸后,对肠道菌群失调和UCP2异常均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尤以炮制组(盐补骨脂+煨肉豆蔻)效果为最佳。结论:由盐炙补骨脂和麸煨肉豆蔻组方的二神丸促进脾肾阳虚泄泻模型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以及下调肾脏组织UCP2效果更加明显,提示其增效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机体基础代谢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30例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患者的粪便样本做为观察组,收集13名健康人体检粪便样本为对照组,分别提取两组样本中细菌总DNA,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各组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丰度明显增加(P<0.01)。Ⅱ期患者的双歧杆菌属、柯林斯菌属明显高于Ⅲ期患者(P<0.05)。结论湿热蕴结型结肠癌与肠道菌群结构紊乱相关,关联度较高的为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相对丰度的升高,益生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