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司匹林抑制NF-κB激活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阿司匹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但是其机制并没有被阐明。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是一个对氧化应激非常敏感的核转录因子 ,通过转录多种炎症因子协同活性氧中间体一起介导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试从NF κB/IκB途径研究阿司匹林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体外工作心脏经历 30min的缺血和 6 0min的再灌注 (实验组大鼠于术前应用阿司匹林 )后 ,测定LDH、CPK和心肌水肿程度以判定阿司匹林的心肌保护作用 ,然后取心肌组织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测定NF κB的核转录活性 ;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测定细胞质IκBα水平。 结果 :再灌注 4 5min、6 0min后 ,实验组较对照组LDH、CPK和心肌水肿程度有明显改善 ;实验组较对照组的NF 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细胞质IκBα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清除活性氧中间体并通过抑制NF κB的核转录活性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杨波  苏肇伉  陈惠文 《上海医学》2003,26(5):367-369
核转录因子是一类蛋白质 ,广泛存在于胞浆及胞质中 ,具有与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核转录因子kappaB(NF κB)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转录因子 ,是调节免疫反应、应激反应、凋亡和炎症的中心环节 ,可被多种不同刺激激活 ,参与多种基因 ,尤其是与机体防御功能有关的即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NF κB的生物学特性与胞浆中的抑制蛋白IκB密切相关 ,IκB与NF κB的解离可导致NF κB在核内迅速转移。近年的研究发现 ,NF κB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以下就N…  相似文献   

3.
NF-κB在缺血再灌注肝脏枯否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肝脏枯否细胞(KCs)的活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缺血30min再灌注组(HIR-30min组)、肝缺血60min再灌注组(HIR-60min组)及对照组。EMSA、ELISA法检测HIR后KCs NK-κB激活及KCs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结果 肝缺血30min或60min再灌注后0h KCs NF-κB活性均于HIR后3h达到高峰,肝缺血时间越长,KCs NF-κB激活越明显;KCs培养上清TNF-α含量于HIR后0h增高,HIR后6h达到高峰,肝缺血时间越长,KCs培养上清TNF-α含量越高。结论 NF-κB是缺血再灌注肝脏KCs活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NF-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对照组供肝于4℃乳酸林格液中保存6h,PDTC组供肝于乳酸林格冷保存液中加入0.1mol/L PDTC,于再灌注早期分析测定供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EMSA法)、TNF-α和ICAM-1的mRNA转录水平(RT-PCR)以及ALT和LDH的活性变化。结果:供肝组织的NF-κB在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明显激活;再灌注1h,PDTC组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6h后两组NF-κB活性未见明显差异。再灌注早期TNF-α和ICAM-1mRNA转录水平上调以及ALT和LDH活性升高,但PD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抑制可显著降低再灌注早期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供肝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邓海  刘斌  罗剑  王大伟  郑文岭 《广东医学》2004,25(10):1134-1135
目的 建立实验犬心肌组织细胞核转录因子 (NF -κB)快速提取及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液氮快速冷冻使犬心肌组织破碎 ,并优化核蛋白提取鉴定条件 ,参考哺乳动物鼠Igκ轻链基因 ,设计可与犬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 ,在不同的提取和标记条件下 ,通过凝胶阻滞分析NF -κB活性。结果 两种提取及标记条件 ,凝胶阻滞分析结果有明显不同。按优化实验的方法提取和标记NF -κB ,实验结果更为理想。结论 优化提取条件后 ,提取犬心肌细胞NF -κB的方法简便、快速 ;设计的特异DNA探针可与犬心肌组织细胞NF -κB特异结合并显示良好的结合活性 ,为实验犬在急性事件时其心肌组织细胞NF -κB活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RT—PCR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葛根素预处理后,模型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葛根素可以调节NF—κB的表达,可能是葛根素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 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组(CPB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 恢复血流再灌注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 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 <0.05);而PDTC组再灌注60 min、90 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 <0.05);原位末端标记表明,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35%± 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转录因子-κB(neuclear factor-kappaB NF—κB)表达的抑制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和对照组。每组按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缺血再灌注1、6、12、24、48及72h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期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同时记录各期大鼠ERG a、b波波幅,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组,NF—κB在再灌注6h后开始表达,24h表达最强,以后逐渐下降。在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在再灌注6h未见NF—κB的表达,再灌注12h后开始有表达,24h表达最强,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未处理组同期NF—κB的表达。对照组中未见明显的NF—κB的表达。同时,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各时期ERGanb波波幅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低于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细胞受损情况明显好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DNA(NF -κB)结合活性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 ,及NF -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MSA法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F -κBDNA结合活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 (TUNEL染色 )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原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NF -κBDNA结合活性于再灌注 6h开始升高 ,再灌注 12h达高峰 ,再灌注 72h其结合活性仍保持一定水平 ,再灌注 7d其结合活性达对照组水平。再灌注 2 4h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 ,再灌注 72hCA1区凋亡细胞达高峰。结论 NF -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NF -κB在脑缺血再灌后的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κB)在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活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兀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组(使用10μmol·L^-1PDTC预处删胃黏膜上皮细胞24h)于模拟缺血1h、再灌注6h后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明显下降(P〈0.01)。②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内极少有NF—κB表达,I—R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绀NF—κB核转化现象减轻,胞核染色明显减少。③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模拟缺血/再灌注能增加人肖黏膜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NF—κB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产的作用;PDTC叮以抑制细胞凋亡,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赖氨匹林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核因子κB(NF κB)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肝缺血再灌注组和赖氨匹林预处理组。行血清转氨酶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细胞内NF κB。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和预处理组肝细胞内NF κB的表达均升高 ,赖氨匹林预处理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肝组织损害程度轻 ,ALT及AST浓度低。结论 :赖氨匹林可抑制肝缺血再灌注时NF κB的表达 ,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NF-kappaB/I-kappaB pathway duri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 liver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Xu J  Xie J  Bao M  Li Z  Yang Z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8):1146-114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核因子kappaB(NF-κB)活性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HCA幼猪模型的建立,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激活、NF-κB的表达以及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来检验巨噬细胞激活和NF-κB活性在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NF-κB表达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与DHCA缺血-再灌注呈时间依赖性,且在DHCA缺血-再灌注1.5h时NF-κB的表达达到高峰,此时肺组织的炎性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NF-κB活性可能加重DHCA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The role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in intestine injury induced by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was investigated. Eighteen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randomly: sham operation group (group A),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group (group B) and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plus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 group (group C). The rats in group A were only subjected to laparotomy, those in group B underwent partial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schemia for 1 h and reperfusion for 2 h) and those in group C underwent the same procedure as that of group B but received PDTC 200 mg/kg i.v. before and after ischemia. After reperfusion, tissues of jejunum and venous blood were obtained for measurement of TNF-a, MDA and MPO. The levels of TNF-a in jejunum and venous blood, the levels of MPO in jejunum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group C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he levels of MDA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 The severity of histological intestinal injury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as similar.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caused intestine injury, NF-kappaB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ourse and the targeting of upstream components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such as NF-kappaB, may have important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秋萍  伍丽娜 《西部医学》2009,21(9):1457-145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S组)组、缺血一再灌注(I/R)组、银杏叶提取物+缺血/再灌注(EGB+I/R)组。观察大鼠单侧肺缺血1小时再灌注1h后肺组织NF-KB的表达变化,肺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①I/R组NF-KB的10D值显著增加,高于S组,而EGb+I/R组NF_KB的10D值较I/R组减少。②缺血一再灌注后I/R组凋亡的AI数显著增加,高于S组,而EG昏I/R组凋亡的AI数较I/R组减少。③电镜下I/R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微绒毛减少;EGb+I/R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肺再灌注所致肺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K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脏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和恢复大鼠全肝血供,肝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脾切除加再灌注组(SPLN+HIR组)和再灌注组(HIR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检测肝功状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及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干湿比(W/D)比较肝脏水肿程度,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测定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SP法检测脾脏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情况。结果:HIR组肝脏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AST、ALT、W/D显著升高,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凋亡细胞大量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SPLN+HIR组上述病理改变较轻,血清TNF-α平较低。HIR组脾脏病理形态改变明显,脾脏NF-κB高表达。结论:脾脏对HIR损伤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能是HIR期间脾细胞中NF-κB被大量激活,引起TNF-α水平升高,进而加重或激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在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部分肝I/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肝缺血90 min组(B组),肝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组(C组),肝缺血90 min,再灌注120min,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建模前1、3 d及5 d给予rhEPO100 U/kg)组(D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肝酶学水平,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A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正常;B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轻度淤血,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和C组相比,D组血清肝酶学指标、NF-κB p65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肝脏NF-κB的活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