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及发病聚集区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 利用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数据, 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 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临夏州、定西部分县区(渭源县、漳县、岷县、安定区), 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定西地区部分县区(陇西县、通渭县)、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 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3 031.10, RR=2.27, P<0.001), 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兰州市, 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LLR=1 545.52, RR=0.37, P<0.001)。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发病的时空聚集区。方法 利用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数据,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 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天水、陇南及庆阳的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3年(RR=3.05,LLR=4 670.995,P< 0.001),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陇东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RR=0.36,LLR=1 980.686,P< 0.001)。结论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甘肃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 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均低于0~9岁组(P=0.000)。除2015年0~9岁组外,2013-2018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低于≥60岁组(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年,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结论 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库,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上呈微弱的"U"形分布;乙脑报告发病率由南向北显著下降,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HFRS报告发病率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南部地区略高于北部地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布病主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19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4-2015年,次要聚集区位于河西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乙脑聚集区位于中部、东南部地区,包含3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HFRS主要聚集区位于定西市岷县,聚集时间为2018年,次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年。结论 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重点地区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761-765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甘肃省2013年各区(县)肺结核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314,Z(I)=4.673,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昌市以西的河西地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兰州市部分地区、定西市安定区、平凉市与庆阳市相连地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不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河西地区(LLR=364.83,RR=1.888,P=0.001),且与局部空间自相关高-高关联模式区域相似。结论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河西及陇南部分地区为甘肃省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是肺结核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2009-2014年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热(冷)点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地区未来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数据和GeoDa、SatScan空间统计学软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和扫描统计量的分析,在县/区水平探索该地区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及其空间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局部G统计量显示热点县/区数量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热点县/区数量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未发现有明显规律;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乙肝高发病率可能聚集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1年;而低发病率可能聚集于甘肃东部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4年。结论 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时间与空间的聚集性,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量有下降趋势,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热点县/区数量呈上升趋势,应成为未来甘肃省乙肝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3-2018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冷点聚集区域,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ArcGIS 10.5和GeoDa 1.6软件对甘肃省2013-2018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发病热点区域。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发病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区;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13-2018年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42、0.487、0.424、0.460、0.427和0.468(P<0.01),提示布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以北地区;河西地区(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和酒泉市)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主要在甘肃省东部、东南部和中部以南地区。结论 2013-2018年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东、中部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应成为今后布病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2015年肺结核发病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发病的时空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分析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5年山东省共报告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患者31 776例和8 631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09/10万和8.99/10万。在县级水平上,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219,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西北、鲁东南和鲁中南地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分布上也呈现聚集型分布(Moran’s I=1.178,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东南和鲁西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在第2、3季度存在发病聚集性,聚集区为鲁中南、鲁东南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2、3季度亦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为鲁东南以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结论 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上均呈现空间聚集性;鲁西北、鲁东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区,鲁中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但非高风险传播聚集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云南、贵州、广西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迁规律。方法 收集3省(自治区)2001-2012年以县为单位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统计学方法分析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1-2012年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01-2006年发病率由30.15/10万降至10.83/10万(年均发病率21.12/10万);2007-2012年发病率趋于稳定,波动于4.75/10万~6.8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5.73/10万)。夏秋季为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高发季节。发病地图显示,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聚集性明显:云南、贵州两省的高发县集中于玉溪至贵阳的带状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发县集中于桂林地区。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显示,2001-2003年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一级聚集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的遵义、安顺等县(市);2004-2012年一级聚集区迁移并固定于云南省中部的玉溪等县(市)。结论 我国西南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聚集区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中部的带状区域。2004年以后主要发病聚集区由贵州省转移至云南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方法,探讨2005-201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的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北省2005-2016年HFRS监测数据,应用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4.1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使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2005-2016年河北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8 4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9/10万,发病季节性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县(市、区)级水平,河北省各年HFRS发病整体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0.05),提示HFRS发病存在聚集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热点县(市、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聚集时间为2005年1-7月,一级高发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和唐山市,覆盖11个县(市、区),包括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港区、抚宁区、山海关区、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市迁安市、乐亭县、滦州市、滦南县(RR=39.64,P<0.001),聚集区位置相对固定。结论 2005-2016年河北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病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是HFRS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出生时间、体重、母乳喂养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定西、陇南三地区2个少数民族县(临夏)、5个非少数民族县(定西、陇南),70个村的5岁以下儿童共898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临夏地区新生儿出生时间小于36周与42周以后的人数均是三地区最高的(P<0.05)。临夏地区母乳喂养孩子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定西地区和陇南地区(P<0.05)。临夏地区新生儿出生24 h内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人数明显低于定西地区和陇南地区(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情况临夏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保健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评价甘肃省2017年流动人口常规免疫接种情况,为加强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管理,提高全省免疫接种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加权TOPSIS法结合RSR法综合评价甘肃省2017年流动人口常规免疫接种率。 结果 甘南州、平凉市、定西市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较好;张掖市、庆阳市较差;其余为中等。加权TOPSIS法与RSR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甘肃省2017年流动人口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个别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蟑螂种群组成与区系,为蟑螂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目测法或药激法。结果通过对甘肃省5年多的调查,共发现蟑螂2科2属5种;地理分布除甘南、临夏、金昌外,其余11个市及部分县(区)均发现有蟑螂分布;种群构成兰州市西固区、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两水镇以日本大蠊为主,其余地区均以德国小蠊为主。结论甘肃省蟑螂呈逐年上升与扩展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甘肃省未修复唇腭裂患者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方法 甘肃省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系统的各级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在2008年1-12月利用人口普查网络系统筛查甘肃省境内所有未修复唇腭裂患者,采用统一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和唇腭裂分型等信息.结果 2008年甘肃省未修复唇腭裂患者共4675例,总检出率为1.84/万,男性(2.11/万)高于女性(1.43/万);低年龄组(4.86万)高于中年龄组(0.97/万)和高年龄组(0.68/万),其中,新生儿患者的检出率为13.5/万;农村(2.23/万)高于城市(0.62/万);贫困县(2.19/万)高于非贫困县(1.35/万).各地区相比,以白银市未修复唇腭裂的检出率(2.7/万)最高,金昌市(0.7/万)最低.结论 未修复唇腭裂对甘肃省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尤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