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长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214例孕妇,根据孕前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n=45)、正常组(18.5≤BMI≤25.0 kg/m2,n=133)、偏重组(BMI>25.0 kg/m2,n=36);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上述研究对象重新分为<7 kg组(n=52)、7~12.7 kg组(n=121)、>12.7 kg组(n=41)。分析对比孕前不同BMI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增长孕妇早产发生率。结果偏瘦组与偏重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50%(P<0.05),偏瘦组与偏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增加<7 kg组与>12.7 kg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7.31%、9.76%,均显著高于7~12.7 kg组(P<0.05),<7 kg组与>12.7 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偏低或偏高、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或不足均是导致孕妇发生早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肾取石术(PCNL)治疗肥胖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肾结石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指数)分为三组,正常组(BMI指数18.5~24)50例、超重组(BMI指数24~28)40例、肥胖组(BMI指数≥28)30例,均接受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结果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00%、90.00%、86.67%,肥胖组略低于正常组和超重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HB下降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肥胖肾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可实现与正常体重患者类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划分为甲组36例、乙组41例、丙组38例和丁组32例。分别对4组患者开展神经功能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等相关检查,并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及比较。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外周末梢神经功能指标、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指标与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丁组患者的外周末梢神经温觉、踝振动阈、MNCV与外周末梢神经病变发生率同其他组别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过度肥胖患者(BMI>35 kg/m2)的外周末梢神经病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内直视术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Lac)的变化趋势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心内直视术预后提供早期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按照不同的预后分为3组:甲组:术后无并发症组;乙组:术后有并发症组;丙组:死亡组.观察各组ScvO2和动脉血Lac的变化趋势,采用线性相关对ScvO2和动脉血La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ScvO2均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Lac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甲组的ScvO2总体水平高于乙组,而Lac总体水平低于乙组.丙组的ScvO2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Lac水平持续上升,ScvO2与Lac之间呈负相关(r=-0.79).入ICU后各监测时间点丙组的ScvO2水平与甲、乙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史.从术后12 h起丙组的Lac水平与甲、乙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内直视术后ScvO2的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后ScvO2,水平持续下降,预后极差,且比Lac更早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术、喙锁间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甲组)、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术(乙组)、喙锁间拉力螺钉内固定术(丙组)治疗,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术后优良率高于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肩关节内收外展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优于甲组和丙组,甲组关节内收外展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手术时间长于甲组和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及喙锁间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潘凌峰  吴伟  李幼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3):313-314,360
目的 探讨术中植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或者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65例,分为甲组(23例,行单纯腮腺部分切除术)、乙组(22例,术中植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和丙组(20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术后通过碘-淀粉试验来评估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结果甲组、乙组及丙组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阳性率分别为47.8%(11/23)、13.6% (3/22)和15%(3/2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分别与甲组相比,阳性率明显降低(均P<0.05);乙组和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植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和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的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分为三组。甲组出血后7 h内进行手术治疗,乙组出血后8~24 h内进行手术治疗,丙组出血后超过24 h进行手术治疗。对三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予以对比。结果:甲组预后1级、2级比例比乙组高,5级比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患者死亡率、3级、4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1级、2级、3级比例高于丙组,且甲组4级、5级比例与死亡率比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1级、2级、3级比例比丙组高,4级与死亡率比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5级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或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并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与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使患者的预后情况充分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乙组患者采取脊椎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甲组术中疼痛比例略低于乙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膝关节镜手术中,脊椎麻醉和局部麻醉各有优点,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低复发率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初发性翼状胬肉 2 0 5眼 ,随机分为三组 :甲组69眼 ,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乙组 65眼 ,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应用MMC ;丙组 71眼 ,行单纯胬肉切除改良结膜瓣转位术。结果 :甲组复发率为 2 5 .81% ,平均复发时间 (5 .75± 2 .41)月 ;乙组复发率为 10 .71% ,平均复发时间(11.67± 4.0 8)月 ;丙组复发率为 11.67% ,平均复发时间 (11.0 0± 3 .74)月 ;乙组、丙组复发率低于甲组 (P <0 .0 5 ) ,乙组和丙组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乙组、丙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甲组 (P <0 .0 1) ,乙组和丙组的平均复发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结膜瓣转位术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的简单、安全、低复发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感染是全膝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局部应用万古霉素能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尚不明确,本文拟研究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关节腔内应用万古霉素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8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90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缝合关节囊前是否使用万古霉素粉剂(vancomycin powder,VP),分为VP组(178例)和对照组(112例)。VP组在缝合关节囊前将1 g万古霉素粉剂撒入关节腔内。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术前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白蛋白水平,切口无菌性渗出、皮下血肿、延迟愈合、皮肤坏死、假体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例数,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VP组有5例(2.81%)、对照组有3例(2.68%)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2组患者PJ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66,P=0.947)。VP组切口无菌性渗出的发生率为6.18%(11/178)、对照组为3.57%(4/1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7,P=0.329),VP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为8.99%(16/178)、对照组为2.68%(3/112),VP组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4,P=0.035)。2组患者皮肤浅表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剂并不能降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相反会增加切口无菌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规局部应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BMI不同分为正常组(84例,BMI<24 kg/m2),超重组(80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52例,BMI≥28 kg/m2)。均接受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获取3组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系统(ODI)评分结果。 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各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1、3个月JOA评分、ODI评分改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6、12个月正常组、超重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肥胖组,ODI评分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超重或肥胖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多,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肥胖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入院后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超急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入院后行急诊PCI治疗的超急期STEMI患者353例,根据BMI水平分为3组,BMI<24 kg/m2者为A组(115例),BMI在24.0~28.0 kg/m2之间者为B组(133例),BMI≥28.0 kg/m2者为C组(105例)。记录院内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分析3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合并高血压病史、氢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替罗非班使用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总胆固醇(TC)水平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水平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发再通率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发生率在C组高于A组(P<0.05)。(4)院内MACE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院内死亡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入院行急诊PCI的超急期STEMI患者肥胖能增加院内MACE的发生率,但超重和肥胖并不增加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肠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率,探讨其与肥胖及体质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2012年该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1 236例,纳入其中913例完成随访者,以患者的基线体质量指数(BMI)为标准将其分为体质量正常组(BMI<24 kg/m2),超重组(BMI:24~<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以腺瘤切除术后随访两年结肠镜复查作为观察终点,并再次测量患者体质量.观察患者基础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与大肠腺瘤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共361例(39.5%)患者复发,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4.5%、41.0%、41.9%,超重组、肥胖组患者复发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改变大于或等于2.5 kg的患者复发率与体质量变化小于2.5 kg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腺瘤复发与肥胖有关,但短期(两年)内的体质量改变对大肠腺瘤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晓红  彭艳  张靖域  丁桂凤 《海南医学》2016,(19):3179-318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80例,根据妊娠前体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者为正常组(50例),23~25者为超重组(82例),25以上者为肥胖组(48例),比较并分析三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正常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分别为30.00%(15/50)、2.00%(1/50),其剖宫产率较超重组的45.12%(37/82)和肥胖组的56.25%(27/48)明显降低,产钳助产率也低于肥胖组的12.50%(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超重组的6.10%(5/82)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超重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分别为10.00%(5/50)、9.76%(8/82),均较肥胖组的20.83%(10/4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产妇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3.41%(11/82)、10.98%(9/82)、23.17%(19/82),肥胖组为31.25%(15/48)、18.75%(9/48)、22.92%(11/48),正常组为8.00%(4/50)、6.00%(3/50)、8.00%(4/50),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2.00%(6/50)、10.00%(5/50),超重组为13.41%(11/82)、12.20%(10/82),肥胖组为14.58%(7/48)、16.67%(8/4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孕前将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肿胀程度和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淋巴水肿手术治疗的96例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正常组(BMI 18.5~23.9 kg/m2)25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38例、肥胖组(BMI≥28.0 kg/m2)33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肢和健肢的周径差及体积差等临床资料。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患肢和健肢周径差、体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胀均较术前明显缓解;肥胖组和正常组的术前患肢和健肢体积差、周径差、吸出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术后6个月的患肢和健肢体积差和周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与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肿胀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是影响肿胀程度和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冷芹  张英  许孝凤  曹云霞  魏兆莲 《安徽医学》2017,38(9):1123-1126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 261例产妇按孕前BMI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按孕期△BMI分为△BMI< 3.8 kg/m2组(A组)、3.8 kg/m2≤△BMI< 7.5 kg/m2组(B组)和△BMI≥7.5 kg/m2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情况.结果 超重及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刮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及消瘦组(P<0.05);C组的PIH、GDM、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A及B组(P<0.05);消瘦组及A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和A、B、C组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体质量是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肥胖程度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3-2018年因首次发作STEMI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将患者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C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D组):BMI≥28.0 kg/m2。比较4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结果 低体质量组和其他3组相比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患者住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随BMI的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住院期间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的住院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4.71%、3.97%、2.89%和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体质量组的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患者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7.0%、19.5%、13.8%、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低体质量组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显示,BMI与随访全因死亡和发生MACCE的风险之间均呈U型关系。在用Cox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后,BMI不是STEMI患者远期死亡或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肥胖程度对STEMI患者的远期预后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体重指数(BM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京社区50岁以上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WHO提出的亚洲人体重分级建议进行BMI分层,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BMI和TPSA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并资料全面者1573人,平均年龄(64±10)岁,平均BMI:(24±3)kg/m2,PSA中位数:1.0 μg/L(0.6~1.9 μg/L),平均前列腺体积:(30±18)ml3.BMI分级:低体重54例(3.43%),正常体重441例(28.04%),超重423例(26.89%),肥胖597例(37.95%),重度肥胖58例(3.69%).正常组和超重组分别与肥胖组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0).在调整年龄和前列腺体积情况下,BMI和PSA呈负相关(r=-0.068,P=0.007).年龄及前列腺体积与PSA呈正相关(r=0.204,P=0.000;r=0.401,P=0.000).在不同年龄分层,各年龄组之间BMI和PSA均不相关(均P>0.1).结论 BMI影响血清PSA结果,BMI和PSA呈负相关.在前列腺癌诊断时,应当考虑BMI对PSA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OA)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2例膝OA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行问卷调查,用体重秤和身高计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髋部、脊柱(L1~L4)部位BMD和躯干、大腿的脂肪重量、肌肉重量,T≤-2.5为骨质疏松症(OP).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全身、髋部、脊柱BMD与年龄、性别、BMI、吸烟、怀孕、绝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性别、BMI、吸烟、是否怀孕、怀孕次数、躯干脂肪重量、大腿脂肪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对象年龄更大,绝经时间更长,身高、体重更低,躯干和大腿肌肉重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女性、绝经时间与全身、髋部及脊柱BMD呈显著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脊柱BMD呈显著正相关性;怀孕、大腿肌肉重量与全身、髋部及脊柱BMD呈显著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龄、女性、绝经可能是膝OA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BMI、怀孕和肌肉含量对膝OA患者的BMD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