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薇  郑龙  谢文健  李玉婷  邹如政 《新中医》2023,55(7):120-124
目的:观察降酸消脂方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性治疗,治疗组口服医院协定方降酸消脂方,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2.92%(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尿酸、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尿酸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TC、TG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尿酸、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酸消脂方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七脂肝丸联合益生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脂肪肝指数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七脂肝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七脂肝丸联合益生菌治疗,均持续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指标;计算脂肪肝指数(FLI)。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T)、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LI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七脂肝丸联合益生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脂肪肝指数,调节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提升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 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 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1 例与观察组32 例。对照 组予以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观察组予以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2 组连续治疗12 周。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率93.75%,高于对照组67.74%(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 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CD8+、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游离三碘 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CD3+、CD4+、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升 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抗体、TSH、CD8+、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P<0.05),FT3、FT4、CD3+、CD4+、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能够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少氧化应 激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王镮  陆燕妮  倪约翰 《新中医》2022,54(10):116-1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总胆固醇(T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中医证候积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血肌酐(SCr)、尿酸(UA)、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BG、P2hBG、SCr、UA、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IMT、PSV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PSV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TC水平,保护肾功能和血管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250 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脂代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FINS、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及血脂代谢,调节其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软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采用软肝方联合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临床症状及ALT的改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A、PCIII、Ⅳ-C、L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及AL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ALT改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软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气虚血瘀型)的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关幼波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均以常规护肝治疗为基础,观察组给予关幼波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IV-C)和层粘连蛋白(LN)、无创肝纤维模型S指数及肝纤维化指数(Fibro Index)值变化,综合评价疾病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PLT、肝纤维化四项、证候积分、S指数及Fibro Index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除PLT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有助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且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真  曲冬梅  林旭丰 《新中医》2024,56(3):88-92
目的:观察乳痈消方加减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PCM) 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择80 例PCM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2 组均给予麦默通微创 旋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注射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乳痈消方口服。比较2 组 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观察并比较2 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 周、4 周,2 组中医证 候积分、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 组(P<0.05)。治疗后, 2 组IL-6、TNF-α、hs-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观察组IL-6、 TNF-α、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P< 0.05)。结论:乳痈消方加减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PCM 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缓解疼痛 不适,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基层深化中医药对消化常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和诊断,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每组病例40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施治,以自拟方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祛瘀消痞法治疗;对照组两组,分别以中成药胃复春及西药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3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结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叶小丹  陈剑  朱小区 《新中医》2021,53(9):43-45
目的:观察保肝降脂方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湿浊内停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湿浊内停型M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治疗,配合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肝降脂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ST、AL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肝降脂方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湿浊内停型MAFLD,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