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本研究对广州市脐血库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提供的54例非亲缘脐血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脐血移植的相关影响因素.脐血均采自广州市妇婴医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顺产孕妇,脐血分离、冻存、复温方法参照纽约脐血库标准及相关文献;选择脐血的依据是HLA相合程度及有核细胞数量.结果表明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间,库存脐血3475份,与21家移植中心合作提供脐血99份,治疗患者85例.其中同胞脐血移植11例.对54例非亲缘关系脐血移植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在54例受者中,恶性病患者43例,占79.6%,非恶性病患者11例,占20.4%,受者中位年龄9.5(1.2-33)岁,中位体重27(10-60)公斤,TNC中位输入量6.82×107/kg,移植后60天植入43例(ANC>500/μl的中位时间为17天),植入率为79.6%.脐血移植有核细胞重建时间与输入的有核细胞数以及疾病类型相关,同HLA相合程度不相关.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为21.6%,慢性GVHD发生率为5.4%.6例患者出现自体恢复(11.1%).存活率42.6%.结论非亲缘性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治疗小儿白血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至2004年7月,广州脐血库向国内21家移植中心54例患者提供了非亲缘性异基因脐血。为了探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HLA等位基因及其亚型与脐血移植GVHD发生率的关系,对54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病例中,半年后有反馈随访资料的48例,利用盐析或柱提法提取移植的非亲缘性脐血的DNA及移植病例的全血DNA,采用HLA—SBT方法分别对HLA—A、B、DRB1位点进行了高分辨分型,并与我库脐血收集常规采用的HLA—SSP(HLA—Sequencing specific primers)低分辨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HLA不合位点不多于2个和HLA不合位点不少于3个的病例GVHD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HLA—A、B、DRB1等位基因高分辨单因素分型结果中,HLA—B和HLA-DRB1等位基因匹配全相合的病例GVHD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相合病例GVHD的发生率(P=0.000,P=0.005)。结论:PCR—SBT技术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HLA配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份脐血移植13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成人多份脐血移植的可行性 ,对广州市脐血库 1998年 6月至 2 0 0 3年 7月提供的 13例非亲缘关系多份脐血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脐血均采自广州市妇婴医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顺产孕妇 ,脐血分离、冻存、复温方法参照纽约脐血库标准及相关文献 ;多份移植脐血HLA匹配为 1 6 - 2 6位点不相合。结果表明 :1998年 6月至2 0 0 3年 7月 ,广州市脐血库向国内 7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关系脐血 2 8份 ,治疗患者 13例。受者中位年龄 2 2 (8- 4 1)岁 ,中位体重 5 0 (2 1- 75 )公斤 ,2 8份脐血中TNC总输入量中位数为 2 .91× 10 7 kg。13例中 6例植入 (中性粒细胞 >5× 10 8 L) ,植入率为 4 6 .1% ,植入平均时间为 19天。 1例患者发生GVHD反应 ,1例患者发生自体恢复。生存率 4 6 .2 % (6 13)。结论 :多份脐血移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叶国芬 《上海护理》2003,3(1):53-5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受到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的限制 ,国内寻找HLA相合的供者越来越困难。脐血作为干细胞的来源 ,具有来源广、抗原性低、选配的概率高等优点。我院于 2 0 0 0年 12月采用非亲缘HLA 1个位点不合的脐血移植治疗SAA患者 1例 ,并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患者 ,女 ,11岁 ,体重 35kg。因双下肢出现散在出血点和鼻衄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明显低下 ,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给予环胞素治疗 15 0mg/d ,治疗 6个月无效 ,患者反复发热伴…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广州脐血库向国内21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异基因脐血移植54例。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HLA—DRB1进行高分辨分型(PCR—sequencing based typingPCR—SBT),并结合HLA—SSP低分辨分型结果,探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HLA—DRB1等位基因及其亚型与脐血移植GVHD发生率的关系。利用盐析或柱提法提取48例非亲缘性脐血及移植患者全血DNA,采用HLA—SBT方法分别对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高分辨分型,并与HLA—SSP(HLA—sequencing specific primers)低分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盲法对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样本HLA—DRB1进行高分辨分型,结果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匹配全相合病例的GVHD发生率(25%)显著低于不完全相合病例的GVHD发生率(65.6%)(P=0.008)。结论:对HLA—DRB1采用高分辨分型方法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HLA分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nrelated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方法 用HLA配型 6个位点全相合无关供者allo CBSCT治疗 1例成人重型再障患者。脐血由广州市脐血库提供 ,输入的单个核细胞 (MNC)数为 1.89× 10 7/kg(按患者体重 6 0kg计 ) ,CD34 阳性细胞占 0 .0 0 9,CFU GM为 1.8× 10 4 /kg。预处理方案由环磷酰胺 (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组成 ,CTX总用量为 6 0mg/kg;ALG按 12 0mg/kg给予。用甲氨蝶呤 (MTX)和环孢菌素A(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CsA用至 8个月逐渐减量停药。结果 输入脐血后白细胞最低值为 0 .6× 10 9/L ,血小板最低值为 12 .0× 10 9/L ,中性粒细胞于移植后第 10天大于 0 .5× 10 9/L ,血小板于移植后第 2 0天大于 5 0 0× 10 9/L。移植后 8个月时出现皮肤局限性GVHD。微卫星法DNA指纹图示稳定的供、受体混合嵌合状态 ,但迄今ABO血型仍为受者型。结论 此例为国内首例采用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障 ,并获得成功 ,脐血造血干细胞已长期植入。  相似文献   

7.
混合脐血成人移植定量监测植入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监测和研究双份异基因脐血用于成人白血病患者移植后两份脐血的植入状态、嵌合体类型、供者细胞相对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 ,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 (STR)位点嵌合体定量检测技术 ,对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移植两份 (脐血 1有核细胞数为 2 .5× 10 7/kg ,脐血 2有核细胞数为 1.5 3× 10 7/kg)HLA各 1个位点不相合的异基因脐血前后的序列血样进行 9个STR位点的检测 ;利用供、受者之间的差异位点定性判断脐血是否植入以及嵌合体类型 ;而后根据 377XLDNA测序仪上荧光扫描后两供者差异基因检出峰的峰面积计算脐血植入后患者体内两份脐血的细胞相对数量 ,定量分析供体细胞植入程度及演变规律 ;并与采用HLA差异基因对植入状态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移植后 15天两份脐血同时植入 ,植入状态为完全双份供者嵌合体 ,患者体内脐血 1的相对细胞数量占 5 1.3% ,脐血 2占 4 8.7% ;30天时脐血 1嵌合体细胞上升为 70 .0 % ,脐血2嵌合体细胞下降为 30 .0 %。 5 2天时只检测到脐血 1的基因 ,植入状态转为完全单份供者嵌合体 ,有核细胞数少的一份脐血被排斥 ,有核细胞数多的一份长期植入。结论 :荧光标记复合扩增STR嵌合体定量检测可精确地描述两份脐血的植入程度及变化过程 ,为临床脐  相似文献   

8.
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因为高剂量的预处理及移植物抗肿瘤效应而成为多种血液病有治愈希望的治疗方法,减剂量或非清髓的预处理方案因具有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从而使老年亲缘和医学确诊患者可以进行Allo-HSCT.Allo-HSCT最初只限于那些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由于干细胞也可以来源于HLA匹配的或不匹配的非亲缘成人供者和脐带血,现在Allo-HSCT已成为更多患者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选择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下就脐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供体、单倍型供体移植进展分别叙述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对神经系统中预后不良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之一DMD(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可行性,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对30例DMD患者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与广东省脐血干细胞库668份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库34910份分别进行HLA—ABDR基因频率比较和无关供者干细胞的配合性分析。结果表明:DMD疾病组的HLA基因呈正态遗传,DMD患者HLA基因表达与广东健康人群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DMD患者中1/4寻找到合适用于移植的干细胞,其中在广东脐血库寻找到≥5个HLA—ABDR基因配合的几率为50%,在中国造血干细胞库寻找到6个HLA—ABDR基因配合的几率为26%。结论:对DMD患者进行非亲缘异基因脐带血/外周血移植治疗具有HLA配合供者高选择几率的可行性基础;干细胞移植不仅将使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改善,并且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受益于干细胞移植治疗打造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LA基因位点不相合的非亲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简称脐血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采用3~6个HLA基因位点相合的非亲缘脐血移植/输注治疗重型SAA患者21例。从血缘关系及HLA基因位点、SAA分型、患者体重4个方面进行研究。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50mg·kg^-1·d^-1×2d+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15mg·kg^-1·d^-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mg·kg^-1·d^-1×5d。应用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5组患者均能达到造血快速重建,总的完全造血重建率达80.98%。根据SAA分型,21例患者中SAA-Ⅰ型16例,15例达到完全造血重建,1例死亡。SAA-Ⅱ型5例,2例完全造血重建,2例部分重建,1例死亡。体重〈60kg的SAA患者13例,11例完全造血重建,2例部分造血重建。体重大于60kg的SAA患者8例,6例完全造血重建,2例死亡。结论脐血移植/输注治疗SA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SAA-Ⅰ型的低体重儿童,其配型要求无需十分严格,大体重儿童或成年人应用双份脐血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山东省脐血造血干细胞库2001年8月至2004年6月所提供32例儿童无血缘脐血移植(URCBT)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的疗效及并发症。常规进行脐血的收集、分离、保存、检测、冻融和输注。用PCR-SSO、PCR-SSP、SBT技术检测HLA-A、B、DR。结果表明32例患血液系统疾病儿童,中位年龄8(2-15)岁;中位体重31.5(14-55)kg,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均为高危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9例,包括M11例,M24例,M43例,M5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3例;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供受者HLA全相合为10例,1个位点不相合为16例,2个位点不相合为6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合12例,不相合20例。输入有核细胞(TNC)5.57(2.16-12.3)×107/kg,CD34+细胞1.78(0.85-5.92)×105/kg。采用以环磷酰胺(Cy)和全身照射(TBI)为主的Cy/TBI预处理方案4例,以白消安(Bu)和环磷酰胺(Cy)为主的Bu/Cy预处理方案21例,其他方案预处理7例。GVHD预防采用以环孢菌素A为主的方案。结果表明32例患者20例(62.5%)白细胞达到植入标准,ANC≥0.5×109/L的中位时间17(9-38)天;Plt≥20×109/L中位时间42(18-102)天。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5%和15%。1年总生存率59.4%,2年总生存率40.6%。结论HLA相合及1-2个位点不合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行的,尤其在治疗儿童血液病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份无关供者脐血移植(CBT)治疗成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植入、合并症以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 12例成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稳定期10例,进展期2例.预处理除除1例患者采用非清髓方案外,其余11例采用改良Bu/Cy或Cy/TBI方案,所有患者均联合应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联合短程甲氨蝶呤方案.12例患者均接受2份脐血移植,HLA配型0~2个位点不合,输入总有核细胞(TNC)中位数为5.55(2.99~8.18)×107/kg.结果 11例(91.7%)患者血常规指标达到植活标准,中性粒细胞(ANC)植入时间为(21.6±5.1)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34.9±9.5)d.1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被排斥,白血病复发,10例患者获得稳定植入,稳定植入率83.3%.经HLA差异性分析、DNA位点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STR)检测、性染色体及血型抗体滴度测定等检查证实,9例患者最终为细胞数较多的1份脐血获得植入,1例为细胞数较少的1份脐血获得植入.3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呈2份脐血混合嵌合状态,但1份脐血占优势.细胞数相对较多的脐血与优势植活相关(P=0.011).11例植活的患者中,Ⅰ度急性GVHD(aGVHD)5例,Ⅱ度aGVHD 1例,无Ⅲ~Ⅳ度aGVHD发生,10例存活超过100天的患者中,慢性GVHD(cGVHD)2例,均为局限性.全部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1.5~82)个月,8例患者无事件生存(EFS),3年EFS率为(66.7±13.6)%,10例稳定期患者7例EFS,3年EFS率为(70.0±14.5)%.结论 成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HLA配型部分相合的2份脐血移植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可以克服单份脐血因细胞数较少植入缓慢的缺点.细胞数是决定哪份脐血获得长期稳定植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在脐血移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移植预后的影响.对34名患有恶性血液病患者行非亲缘双份脐血移植,采用DNA序列测序方法(SBT)、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和高分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分型方法,对供、患者双方行低分辨HLA-A,B,DRB1及高分辨HLA-A,B,Cw,DRB1,DQB1配型,对比分析其在优势脐血植入、造血重建时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移植后感染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有核细胞(TNC)中位数为6.0×10 7/Kg,当TNC≥5×107/kg时,可缩短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P<0.05),HLA高分辨(6-10)/10组在脐血优势植入、血小板植入时间、aGVHD发生方面优于(4-5)/10组(P<0.05).高分辨HLA-Ⅰ+Ⅱ类位点错配、HLA-DRB1、DQB1位点不合,能延长血小扳植入时间(P<0.05).低分辨HLA (5-6)/6组与4/6组相比,在优势脐血植入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血小板植入时间及aGVHD的发生方面HLA-5/6优于4/6组(P<0.05).供受体性别、血型等对造血重建、优势脐血重建、GVHD的发生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及与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对非亲缘脐血移植受体和移植物进行HLA高分辨配型有利于遴选最佳脐血,在促进造血重建及降低移植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两份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的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性并发症 ,对 1例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预处理采用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环孢霉素 (CsA)和短程氨甲喋呤 (MTX )方案。移植总单个核细胞数为 4.63× 10 7/kg ,CD3 4 + 细胞数为 8.3 4× 10 5 /kg。采用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细胞短串重复序列 (STR)获取植入证据。结果表明 :患者于移植后 2 3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0 9/L ,移植后 3 3天外周血血小板 >2 0× 10 9/L ,移植后 47天血小板 >50× 10 9/L。移植后 ,患者Ph染色体转阴性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 3 1天 ,46天及 71天查外周血STR显示其中 1份脐血完全植入。患者于移植后 13天出现Ⅱ度急性GVHD ,经治疗后消失。结论 :脐血联合移植可用于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多份脐血联合移植可能是解决单个核细胞数偏低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非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植入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TRM)、复发和生存情况。25例接受UCBT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儿童8例、成人17例)中。3例接受单份脐带血(CB),22例接受双份脐带血。供/受体低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结果为9例6/6位点相合、16例4—5/6位点相合。在预处理方案中21例采用TBI/Cy±Flu±ATG或BuCy±Flu±ATG,4例采用FC+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以环孢素(CsA)为主的方案。结果表明,存活超过42d的20例患者中16例(80.0%)获得植入;粒系植入至移植后42d的累积发生率为64.0%,中位时间17.0d;巨核系植入至移植后100d的累积发生率为60.0%,中位时间35.0d;Ⅱ—IV度、Ⅲ—IV度急性GVHD(aGVHD)至移植后100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4.0%和30.7%;截止至随访结束日期,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的累积发生率为54.3%;25例患者的总生存率为42.7%;17例可评估恶性血液病患者中7例(41.2%)存活,且仅有1例复发,无事件生存率(EFS)为35.3%;5例可评估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4例存活,2例处于持续脐血植入状态,2例自身造血恢复;处于疾病进展期的3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存活。结论:低分辨HLA-4-6/6位点相合的UCB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是可行的,双份脐血移植(dUCaT)可以克服单份脐血细胞数量不足的缺点,可用于治疗大体重儿童及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4/6位点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5/6位点相合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接受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后,行0.5×106/kg受者体重MSC治疗。结果表明,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并发生皮肤、肝脏和胃肠道Ⅲ-Ⅳ度aGVHD,经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好转。患儿均未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患儿均无原发病的复发,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 (CB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及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 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进行HLA 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CBT。预处理方案 :例 1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 (BU CTX)方案 ,例 2采用BU CTX+卡氮芥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 +霉酚酸酯 (MMF)方案。移植有核细胞数 (NC)例 1为 14.6× 10 7 kg ,例 2为 16 .2 4× 10 7 kg ,CD3 4+细胞例 1为 7.2 4× 10 5 kg ,例 2为2 1.11× 10 5 kg。结果 例 1和例 2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 .5× 10 9 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5天和第7天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 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5 3天和第 46天 ;全血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6 0天和第 5 2天。例 1、例 2分别于移植后第 6 0天和第 30天免疫功能开始恢复 ,移植后第134天和第 12 2天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第 19天和第 17天DNA指纹图提示供者型。例 1供者为男婴 ,移植后第 49天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检查均为供者型 :46 ,XY ,10 0 %嵌合。例 1和例 2分别于移植后第 2 6天和第 2 1天出现Ⅱ度急性GVHD。 2例受者已无病生存 2 1个月和 16个月余。结论 CBT造血重建与免疫重建快而稳定 ,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