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1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分析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特点。方法以4450例60~92岁老年人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按IDF标准,MS患病率男、女分别为25.4%和34.8%,女性高于男性(P〈0.01);根据CDS标准,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0.2%和17.5%,且分别有近80%和50%的人群有≥1个和≥2个指标异常,而IDF标准相应的百分率高10%左右。血压升高在人群中及MS构成中,均为比较突出的特征。结论MS是老年人严重的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和预防控制MS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佛山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检人员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计调查3186人(男2394人、女792人),年龄20~75岁。MS诊断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提出的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年龄分组归并为青年(20~39岁)、中年(40~59岁)及老年(1〉60岁)三组。结果(1)MS总患病率为14.8%,其中男性16.9%,女性7.3%;在青、中、老年组分别为7.4%、19.5%及34.9%。三组间MS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男女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对MS危险因素的集聚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多项代谢指标异常集聚也增加。(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PBS、FBS、舒张压、收缩压及LDL—C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与TG、UA及BMI虽也呈正相关,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佛山地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呈较高水平。应加强对中年以上人群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早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干预和控制,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奉城社区3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农村3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腰围的适宜切点。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灯民村及洪南村30岁以上人群1041人。分析男性和女性不同腰围水平与MS其他成分聚集的关系,并寻找检出2个及以上危险成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低的腰围切点,作为30岁以上人群腰围切点的建议。据此计算各性别年龄组MS的患病率以及成分组合特点。结果:随腰围增大,MS成分聚集的比数比(0R)显著增高,以男性腰围≥85.0cm.女性腰围≥80.0cm.接受者运行曲线(ROC)距离最短。以此为腰围切点,30岁以上人群男性MS患病率为15.32%,女性为12.35%.其中以腰围超标、血压升高和高血糖3项的组合为最多。结论:建议男性腰围≥85.0cm,女性腰围≥80.0cm,收缩压≥13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85mmHg,血清三酰甘油(TG)≥1.7mmol/L,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L、女性HDL—C〈1.29mmol/L,空腹血糖(FBG)≥5.6mm01/L,5项中具备3项及以上作为上海农村MS的临床检出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贵阳市社区年龄≥60岁人群血压情况及脑卒中患病与代谢综合征(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10个社区5182例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组2437例、70~79岁组1755例和≥80岁组990例,分析脑卒中与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5182例老年社区居民中,高血压前期人群比例25.67%,高血压患病率39.56%,MS患病率16.92%,脑卒中患病率5.77%。与60~69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明显升高、MS患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MS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MS患者脑卒中患病率高于非M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MS患者的2.53倍(OR=2.530,95%CI:1.966~3.257,P<0.01)。结论贵阳市社区老年居民随着年龄增长,人群收缩压逐渐上升,脑卒中惠痛与高血压和MS相关。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2008年军队的中老年干部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8年军队中、老年干部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8年4~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163医院体检的军内中、老年干部中选取3801人进行调查。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湖南省长沙地区军内中、老年干部MS的患病率为10.1%,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M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女性的患病率低于男性(P〈0.05),6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长沙市40岁以上人群各年龄组MS的患病率均高于株州、湘潭市(P〈0.05)。结论:湖南省军内中、老年干部MS的患病率是10.1%,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驻湘部队老年男性干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驻湘部队老年男性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于2006年3月1日~2006年11月30日,选择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年龄≥60岁驻湘老年男性干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以中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对老年男性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进行了分析。结果:驻湘部队老年男性干部人群的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为20.5%,肥胖患病率44.8%,高血压为47.1%,高血糖为26.8%,高血脂为22.5%。高龄老年组的各项患病率均高于老年组。结论:驻湘部队老年男性干部人群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代谢综合征和各组分的患病率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不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人群进行干预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群(≥60岁)卒中流行现状及常见危险因素与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现况研究设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的≥60岁常住居民进行卒中患病率及常见危险因素的调查。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80岁及以上归人一组),描述卒中的流行现状及常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①贵阳市城乡≥60岁老年人卒中患病率为5.4%(392/7299)。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5.8%对4.4%,P=0.013);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对5.2%,P=0.458)。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和农村卒中患病率均有增高的趋势(P〈0.01)。②高血压患病率为40.8%(2977/7299)。血压正常组卒中患病率为2.6%(65/2539),高血压前期组(血压:120~139/80—89mmHg)为5.9%(106/1792),高血压组为7.1%(211/2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论男女卒中患病率均下降;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高,卒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糖、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喜高盐饮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群卒中患病率为5.4%。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代谢综合征(MS)及其不同组分的患病率并比较壮汉族的区别。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至2005年在广西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糖尿病横断面调查。取其中有完整资料、年龄15岁以上的27240人列入本次MS分析。MS的诊断标准分别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于2004年提出的标准。结果(1)按IDF标准,MS总的粗患病率为13.15%,其中男性为12.41%,女性为14.11%;按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计算标化患病率为7.66%,其中男性为7.26%,女性为8.81%。按照CDS标准,MS总的粗患病率为10.75%,男13.45%,女7.28%;总标化患病率5.9%,男性7.21%,女性4.31%。MS总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1)。(2)按IDF标准,壮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9.91%和6.69%;汉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13.71%和7.99%。按CDS标准,壮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6.92%和4.48%,汉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11.32%和6.14%。MS总标化患病率均为汉族高于壮族(P〈0.01)。(3)在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血糖五种代谢组分异常中,按IDF标准,总的粗患病率最高为高血压32.26%,按CDS标准则为高TG28.39%;在27240名调查对象中,65.82%(IDF标准)和56.13%(CDS标准)调查对象至少有一种代谢组分异常。结论广西MS粗患病率按IDF标准和CDS标准分别为13.15%和10.75%,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患病率则分别为7.66%和5.90%。汉族MS患病率高于壮族。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至少有一项代谢组分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上海市长宁区程桥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仪(8MHs)对程桥社区2360例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踝臂指数的测量,以踝臂指数≤0.9定义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并对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8.7%,其中男8.0%,女性9.3%;60~69岁组6.9%,其中男性7.0%、女性6.9%;70~79岁组9.4%,其中男性8.0%、女性10.8%;80-97岁组12.6%,其中男性12.2%、女性12.9%。随增龄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逐渐增高(P〈0.05)。男女性别构成在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同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冠心病124例(60.5%)、缺血性脑卒中59例(28.8%)、糖尿病131例(63.9%)、高血压161例(78.5%)、吸烟48例(23.4%)、高脂血症136例(66.3%)。结论上海市程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下肢外周动脉病患病率为8.7%,低于欧美等国家的水平。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与性别无关,与增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部分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2002~2003年北京部分城区60~74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特点。方法以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60~74岁1157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该地区60~7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0.5%、60.9%和23.4%;(2)随着年龄增长,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与60~64岁组相比,70~74岁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30.3%,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32.1%;(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5.0%,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42.3%;(4)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至少一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5.9%。结论高血压是北京部分城区60~74岁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与中华糖尿病学会(CDS)关于代谢综合征(MS)的定义在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中诊断的符合率及差异。方法于2004年对年龄≥35岁的广州造船厂(广船)1270名工人及广州番禺大石(大石)4个自然村农民2082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及病史调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等。除掉资料不完整者,用于分析的分别为广船1266人,大石1658人。按照IDF对MS的定义及CDS对MS的定义分别计算不同人群MS患病率。结果 (1)共有40.5%的个体满足两种诊断标准,仅符合IDF定义的为34.6%,仅符合CDS定义的为24.9%,两者对MS诊断符合率达到87%(城市87.3%,农村87.1%),Kapple值为0.501(P0.001)。(2)不论用IDF定义或CDS定义,城市或农村MS患病率水平大致相同,分别为城市15.5%(IDF定义)和14.6%(CDS定义),农村16.6%(IDF定义)和13.8%(CDS定义)。但是在IDF定义中,因为腰围未达标,尽管有其他3项指标达到标准也未诊断为MS的人数城市105人,农村160人。(3)男性MS患病率CDS定义(16.1%)高于IDF定义(12.3%);女性则IDF定义比CDS定义高(分别为20.1%和12.0%)。(4)按年龄不同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共5个年龄组,两种定义MS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70岁以后MS患病率则是下降趋势,最高患病率出现在60~69岁年龄组。结论用现有的诊断标准,IDF和CDS对MS患病率的检出基本一致,只是男性对CDS定义较敏感,而女性对IDF定义更敏感;老年人是MS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北京市城乡≥55岁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病率及患病特点.方法 2009年,采用按类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等距的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宣武区(城区)、大兴区(近郊)、怀柔区(远郊)≥55岁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466人,其中男1142人,女1324人.分析TIA的患病率,并比较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患病率的差异. 结果 ①2466人中,TIA患者86例,患病率为3.5%(标化后为3.7%).②远郊、近郊、城区TIA患病率分别为5.6%、3.7%、2.7%(标化后为6.2%、3.9%、2.7%,P=0.004).人群TIA患病率为乡村高于城区(4.7%比2.7%),P=0.009;远郊高于近郊,P=0.067.③女性TIA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8%比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随着年龄增长,总体人群TIA患病率逐渐降低,≥55岁最高(5.0%),≥85岁最低(2.2%);不同年龄段女性的TIA患病率与总体人群患病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男性与总体患病率变化趋势不相符. 结论 北京市城乡≥55岁人群TIA患病率为城区低于乡村,近郊低于远郊.TIA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女患病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诊断标准下,贵阳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四种诊断标准间的一致性,并探讨2009年国际多学会联合声明(JIS)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9至2010年贵阳市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数据.分别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ATPⅢ)、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及2009年JIS的MS标准,分析贵阳市社区居民总体及不同性别MS的患病率,并使用k值比较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贵阳市社区20岁及以上成人共1 512人(男性634人,女性878人)中,MS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CDS标准)、29.1%(IDF标准)、40.3%(ATPⅢ标准)和43.6% (JIS标准).IDF标准下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31.0%比26.2%,P<0.01),而JIS标准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5.1%比38.8%,P<0.01).ATPⅢ标准和JIS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最好(k=0.94,P<0.05),其次为IDF标准与ATPⅢ标准k值为0.78(P<0.05).结论 不同的诊断标准下,贵阳市成人MS的患病率均较高,JIS标准与ATPⅢ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北京部分社区年龄≥55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乡3个区(宣武、大兴、怀柔)中各选出一个社区,选取1557人(男706人,女851人)年龄≥55岁的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1mm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的标志)、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8.4%。其中单纯IMT增厚、单发斑块、多发斑块、至少一处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2.7%、21.3%、38.9%和5.6%。②单纯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91.3%比84.5%;40.1%比28.7%,7.7%比3.9%),均P〈0.01。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男性65—69岁年龄段检出率增长最快,女性则为70~74岁年龄段。③城市居民颈动脉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90.9%、37.7%和7.4%,高于乡村居民的87.1%、31.9%和4.7%,P〈0.05。④城市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57.4%、22.2%、20.5%和34.1%)均高于乡村(39.6%、8.6%、12.1%和13.0%),而吸烟的比例低于乡村(15.5%比30.4%),均P〈0.01。结论北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城市居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15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状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4年4~8月对广州市13个区(县级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071人行横断面调查,计算MS及其各组分患病率,并分析MS相关因素。结果MS患病率为18.8%,标化率为13.7%;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2.7%、23.1%,标化率分别为10.2%、16.6%,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具有3种以上MS异常组分的个体比例高达25.9%;MS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BMI及地区。结论广州市MS患病形势严峻,应及早开展MS社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至11月招募南京市城区≥40岁居民2 786名,其中40~49岁490人(17.6%),50~59岁1 084人(38.9%),60~69岁912人(32.7%),70~78岁300人(10.8%)。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以血清25OHD≥50 nmol/L和≥75 nmol/L分别定义为维生素D正常及良好,以血清25OHD25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评估南京城区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超声骨密度仪(QUS),用超声振幅衰减(BUA)值及超声声速(SOS)值推算骨密度(BMD)。结果南京城区部分居民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44.71±14.68)nmol/L,维生素D正常及良好者分别占31.7%和2.5%。40~49岁组血清25OHD平均为(43.48±14.23)nmol/L,50~59岁组为(45.33±14.49)nmol/L,60~69岁组为(44.41±14.66)nmol/L,70~78岁组为(45.36±15.97)nmol/L,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缺乏者男性占4.3%(45例),女性占6.7%(1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BMD水平平均为(0.491±0.112)g/cm2,BMD和血清25OHD浓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38,P=0.047)。结论南京市部分居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女性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的现况.方法 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整群随机抽取2个村中年龄≥60岁的常住人口调查,总人数1503例,最终入选资料完整的1372例,男性570例,女性802例,60~69岁857例,70~79岁416例,≥80岁99例.调查入选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MS) has been shown to predict mortality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urrently, no population-based data on the prevalence of the MS is available in Peru.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the MS in urban Peruvian Mestizos, in the coastal districts of Lima, the capital of Peru.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as undertaken, including 612 unrelated subjects aged 30-92 years (68.3% females). Prevalence of the MS was defined by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TPIII) criteria. Insulin resistance was estimated by the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 Results: Age and sex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the MS was 14.9% (13.2% in males, 16.5% in females). The M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prevalent in females aged 45-59 years old (20.2% vs. 6.7%, p = 0.019). In individuals with the MS, the 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R) was 45% in males/42% in females. Abdominal obesity (80% in males/92.8% in females), and low HDL cholesterol (55% males/75.4% females), but neither hypertriglyceridemia (85% in males/81.2% females) nor high fasting glucose (55% in males/36.2 % females) were more common in females. Prevalence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was similar in both sexes. Conclusions: In this Mestizo Peruvian population, prevalence of the MS is relatively low as compared to other ethnic groups; the higher prevalence in females is likely due to a higher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obesity. Overall, abdominal obesity 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bination of metabolic disorders in individuals fulfilling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