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99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Mori分型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SIVAS)的颅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点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症状性单侧SIVAS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2例(122支),通过CT血管成像或DSA影像,按照Mori分型的标准分为Mori A、B、C型,分别检测椎动脉狭窄段的CDFI血流特征、狭窄段与狭窄近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2例(122支)患者,Mori A型46例(46支),Mori B型55例(55支),Mori C型21例(21支)。不同Mori分型间患者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以及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 Mori C型组平均病变长度[(16. 0±6. 3) mm]明显高于Mori B型[(7. 0±1. 6) mm]和Mori A型[(3. 4±0. 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 297,P 0. 01)。Mori A型和B型颅内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表现为狭窄段局限性血流充盈不全,血流束变细,呈"五彩相间"血流信号;Mori C型中12支(57. 1%)椎动脉显示间断性血流成像或血流中断征。Mori C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处及颅外段的PSV、EDV、MFV均明显低于A型和B型[颅内段:分别为34(8,198) cm/s比231(206,296)、234(205,294) cm/s,13(0,88) cm/s比107 (85,143)、115 (91,152) cm/s,19 (3,128) cm/s比142(127,193)、155(129,196) cm/s;颅外段:分别为38(34,45) cm/s比50(41,58)、47(41,56) cm/s,8(7,13) cm/s比18(14,20)、17(12,24) cm/s,19(16,23) cm/s比28(23,33)、26(22,35) cm/s],PI值、RI值明显高于A型和B型[分别为0. 98 (0. 78,1. 26)比0. 87 (0. 74,1. 02)、0. 78 (0. 71,0. 90),0. 75(0. 68,0. 82)比0. 64 (0. 61,0. 69)、0. 64 (0. 59,0. 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7),而Mori A型与B型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17),Mori C型病变中74. 1%(15支)未达到重度狭窄的血流速度标准。结论 SIVAS的Mori C型病变的局部彩色多普勒显像特点、颅内及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Mori A型和B型病变存在差异,可表现为颅外段低速高阻和颅内段血流信号不连续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随访颈部动脉夹层(CAD)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从多个层面分析CAD管腔不全再通的影响因素。 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壁内血肿型CAD的患者105例(126支病变血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第3、6、12个月行CDFI随访检查,依据CDF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完全再通与不全再通2组,分析患者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动脉狭窄程度、药物治疗等因素对CAD再通性的影响。 结果126支夹层血管中,不全再通组共54支(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45岁(OR=3.594,95%CI:1.430~9.033,P=0.007)、有高血压病史(OR=3.037,95%CI:1.079~8.544,P=0.035)、就诊距发病时间>30 d(OR=3.135,95%CI:1.122~8.759,P=0.029)、血管闭塞(OR=7.381,95%CI:2.620~20.795,P=0.000)均是CAD不全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AD的发病原因、壁内血肿累及范围、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方式等不是影响CAD管腔再通的因素(P均>0.05)。 结论应用CDFI诊断并及时随访CAD患者,并结合年龄、高血压病史、治疗时机、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评估CAD患者的预后再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综合、有效的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在术前预测支架再狭窄的可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328例(共381条患肢)作为建模队列。以超声作为评价手段,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其权重赋值,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并根据其最佳界值将评分模型分为支架再狭窄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项危险因素被纳入评分系统并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钙化斑块、腘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40 cm/s、膝下流出道评分≥4分、踝臂指数<0.5、女性均赋值1分,患者合并脑梗死、慢性肾病、病变总长度15.0~24.9 cm均赋值2分,病变总长度≥25.0 cm赋值3分,模型最高计12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经ROC曲线验证,提示该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75,95%CI=0.727~0.824,P<0.001]和拟合优度(χ2=4.921,P=0.76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9。将评分模型进一步分为再狭窄低危组(0~5分)和再狭窄高危组(6~12分),其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74.6%,准确性为72.7%。结论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再狭窄的发生,为精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颈部动脉夹层(CAD)进行诊断及随访检测,分析比较颈内动脉夹层(ICAD)与椎动脉夹层(VAD)狭窄程度、管腔再通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CDFI诊断并经高分辨率MRI和(或) CT血管成像证实的壁内血肿型CAD患者136例(160支夹层血管),并分为ICAD组(66例,75支)与VAD组(70例,85支),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危险因素、脑缺血症状及CDFI表现等;发病后3、6、12个月随访,对CAD患者进行CDFI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管腔再通率的差异。结果 ICAD组与VAD组患者平均年龄及高血压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的病变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ICAD组狭窄程度≥70%或闭塞血管较VAD组明显增多[分别为88. 0%(66/75)、48. 2%(41/85)]。136例患者中,随访结束时,共随访复查105例126支病变血管,其中ICAD 58支,VAD 68支。发病后3、6个月随访时,VAD组病变血管管腔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ICAD组[分别为46. 6%(27/58)比21. 7%(10/46),58. 7%(37/63)比37. 3%(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 891、5. 201,P值分别为0. 009、0. 023);发病后12个月随访时,VAD组与ICAD组病变血管完全再通率[60. 3%(41/68)比53. 4%(31/58)]及不全再通血管中管腔残余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 599、0. 297,均P 0. 05)。结论 ICAD与VAD在管腔狭窄程度及不同随访时间的管腔再通率等方面具有差异性,CDFI对CAD具有良好的检测及随访复查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ICAO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加取栓术,达到血运重建的目的,减少ICAO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术前血管超声的精准化评估,将提高CEA血运重建的成功性。一、ICAO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发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情况,探讨常见危险因素与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70岁CICVD患者,将其中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分为PFO组和非PF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与PFO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共102例,其中PFO组61例(59.80%),非PFO组41例(40.20%)。PFO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阳性者所占比例(31.1%)高于非PFO组(9.8%)(P=0.011)。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与CICVD患者伴有PFO具有相关性(r=0.251,P=0.011)。结论 CICVD并发PFO比例较高,PFO的存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和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MVMCA)下降率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DSA证实的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部CT、MRI及临床表现,分为脑梗死组(CI组)6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40例和无症状组(Asy组)42例。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的平均流速(MVMCA)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ECA)的开放,比较3组间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开放类型、患侧MVMCA下降率的差异性。结果①3组间各侧支动脉开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97,P=0.000)。Asy组ACoA(51.7%,78/151)、PCoA(38.4%,58/151)及ACoA+PCoA+ICA-ECA(7.3%,11/151)开放率均高于TIA和CI组(P<0.001),ICA-ECA的开放率亦高于CI组(P<0.001);TIA组与CI组比较,除ICA-ECA为TIA组高于CI组外(P<0.001),其他侧支开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3组间MVMCA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49,P=0.000)。Asy组MVMCA下降率为(30±11)%,TIA组为(51±4)%,CI组为(65±7)%。AcoA+PCoA同时开放者,患侧MVMCA下降率最低(P=0.000)。结论一侧ICA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ICAO患者的ACoA+PCoA同时开放可以降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下降程度,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MCAS)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6年1月-2012年4月,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共62例(62枚支架)。采用TCD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2个月时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残余狭窄、支架类型及疾病危险因素对MCAS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①MCAS术前、术后1周MCA狭窄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MFV)分别由(308±59)cm/s和(218±51)cm/s降至(159±54)cm/s和(102±3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11.3%(7/6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19.4%(12/62)。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P=0.024,OR=7.048,95%CI:1.286~38.617)和残余狭窄(P=0.040,OR=8.995,95%CI:1.110~72.911)是支架置人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是否规律服用降脂类药物的患者,MCAS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27)比36.4%(8/22),P=0.032]。结论TCD可以作为客观评估MCAS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和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性服用降脂类药物,可以降低MCAS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441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mRS〈3分组(409例)和mRS≥3分组(32例),分析两组在危险因素方面的特征,比较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和随访结果。结果①mRS≥3分组术后30d内的脑梗死、脑出血、死亡的发生率高于mRS〈3分组,但两组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后30d共随访430例患者,mRS〈3分组随访401例,mRS≥3分组29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再狭窄、TIA和卒中。③术后1年,共随访286例患者,mRS〈3分组262例患者中,10例出现再狭窄,2例出现TIA;mRS≥3分组24例患者无再狭窄发生,未发生缺血事件。结论mRS≥3分患者行CEA治疗时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mRS〈3分组。长期随访的再狭窄和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对脑梗死大小的影响,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流速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CMCAO患者74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为一侧CMCAO而对侧MCA正常,并经DSA证实。根据DSA显示ACA有无脑膜支,分为LMA组49例及无LMA组(NLMA)60例。采用TCCS和(或)TCD测量,记录患侧与健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流速(MFV),并计算健侧、患侧PSV比值(PSV_(健侧)/PSV_(患侧))。根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脑组织正常、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4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LMA组与NLMA组脑梗死面积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侧MCA的血流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MCA的PSV、MFV及PSV_(健侧)/PSV_(患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LMA组中卒中者占90.0%(54例),明显高于LAM组71.4%(3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DW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51.0%,25例),NLMA组多以中小面积脑梗死为主(45.0%,27例),并且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21.7%,13例)高于LMA组(4.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LMA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MCA的PSV呈中度负相关(r=-0.736,P0.01),并随PSV_(健侧)/PSV_(患侧)的升高而增加,呈高度正相关(r=0.849,P0.01)。结论 CMCAO患者ACA的LMA状态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患侧MCA血流速度的减低与脑梗死面积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