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5岁,因主诉"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周入院"入院.既往血压正常,无头痛、头晕,无腰痛、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于入院前3周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下极占位(大小40 mm×40 mm),进一步行双肾CT平扫及增强:右肾下极占位,无明显强化(图1,2).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2岁.一年前因刀刺伤左剑下诊断为"心包填塞","出血性休克"在外院急诊行"心脏刀伤修补术"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未感觉不适.出院后11个月来我院复查,发现心脏杂音而收住院.体检:呼吸平稳,血压14/10kPa,脉搏84次/分,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正常.胸骨左缘2~6肋可见一愈合伤疤.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2岁.G1P0,无糖尿病,非近亲结婚.孕32周时外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孕39+3周来我院进行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体检B超发现膀胱右侧壁异常回声.无高血压,无排尿时或排尿后心悸、冷汗.血、尿儿茶酚胺检查正常,无任何阳性体征.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右后壁可见一实性肿物,略呈灰白色、质硬、大小约1.5 cm,活检病理提示为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9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一周来我院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查体:口唇轻度紫绀,无明显杵状指(趾)。心率90次/分,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双期杂音。临床印象:先无性心脏病,法洛四联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5岁.原发性肝癌施行肝移植术后3年,因胸骨下段腹壁切口无痛性肿物就诊.患者于3年前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术后2年肝脏出现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术后复发,行多次肝动脉栓塞及肿瘤射频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胸骨下段手术瘢痕处隆起肿物.体检:胸骨下段手术瘢痕处皮下可触及约2 cm肿物,质硬,无活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6岁。身体健康,平时无不适,行B超体检时发现疾病。超声所见:双侧肾区检查均无肾脏回声。腹盆腔检查,在膀胱后方发现肾脏图像(图1)。声像图显示:异位肾大小、形态基本正常,包膜光滑,肾皮质回声稍增强,肾窦回声比例相对缩小,集合系统分离0.8cm,肾的轴向并非完全水平位。在胸、腹部其它部位无肾脏图像显示。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5岁,退休医师,无任何不适,既往有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于2002年11月12日采用HPSono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体检时发现患者胰腺总体回声较强,大小存正常范围内,头、体、尾前后径分别为24mm、8mm、10mm,胰头内见25mm×20mm低回声团,胰管无扩张(图1)。提永胰头占化病变(小胰腺痛可能性大),建议作进一步检查并定期复查;同时发现空腹血糖较高(8mmol/L),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2岁。28年前因车祸致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此后无明显临床症状。2d前外院超声体检时发现肝脏包块来我院就诊,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各项检查无异常。使用GELogiq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4.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有前叶可见3.9cm×2.9em椭圆形低回声团,边界较清、欠光滑,可见部分包膜回声,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1岁。3年前曾行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切除术。术后2年体检时发现右附件有实性占位,并逐渐出现胸闷不适、气喘等症状,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阔韧带血管平滑肌瘤。第2次术后有数次无明显诱因的短暂意识丧失。于2007年2月2日来我院要求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男,47岁.因干部健康体检入院,予以行甲状腺、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左侧颈总动脉旁、左锁骨上窝处一范围约37 mm×27 mm×30 mm的混合回声灶,形态尚规整,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周边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触之轻压痛.超声提示:左侧颈部非均质占位:神经纤维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CT检查示:颈部软组织内C7~T1椎体前缘占位性病变,神经源性病变?淋巴结转移?随后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源性纤维瘤.  相似文献   

12.
肝脏血管瘤是一中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血管瘤较小时常无特殊症状,较大的血管瘤可致肝肿大,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往往体检时才被发现。我院应用彩色超声对16例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0岁。幼年时常有上腹疼痛,有时出现绞痛,但一直未行超声检查,于2002年单位体检时发现胰腺体积长大来我院确诊,我院超声提示为胰管结石,该患者未经治疗,于2005年5月8日感上腹疼痛放射至腰背部,消瘦,消化不良来我院检查,超声发现胰腺长大,胰头厚2.6cm,胰体厚2.2cm,主胰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2岁.常规体检时超声发现:胰腺显示清,胰管无扩张,胰腺体尾部与胃之间可见一大小约6.8 cm×7.0 cm×5.2 cm包块回声(图1、2),边界清,内回声尚均质,与胃壁分界清.CDFI:周边及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胰腺体尾部与胃之间实性包块来源于胰腺,良性可能性大.CT:胰腺体尾部肿物(胰腺腺瘤?胰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显示:胰腺体尾部与胃之间见一7.0 cm×8.0 cm×6.0 cm大小实性包块,与胰腺、胃、脾关系密切.手术行胰腺体尾部、脾切除.病理诊断:胰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59岁。外院门诊体检行CT检查时发现腹腔占位。患者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1周后入我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2821例,住院患者1602例,门诊患者1219例;所有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33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下肢症状和体征且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住院患者每周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测值大于标准值(0.5 mg/L),即随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12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097例为第1次超声检查即发现;699例为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534例为住院后超声检查发现;明确发病因素者954例,未能明确发病因素者279例.住院患者中,403例8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测值小于0.5 mg/L者均无血栓,115例80岁及以上血浆D-二聚体测值1.98μg/ml以下者均无血栓.435例有明确发病因素和99例无明确发病因素患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23,5.76) mg/L vs 1.86(0.98,5.23) mg/L,U=1.786,P=0.642].结论了解细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提供确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需作调整,可作为重要的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优化超声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病变一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一个月因体力劳动后左侧腰部突发疼痛,在当地行B超及CT检查时发现左侧肾脏占位性病变并出血。无明显外伤史,无肉眼血尿,亦无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结核等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双肾区未触及肿块,无明显压痛叩击痛。门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8岁,体检发现子宫占位;5年前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平素月经规律.妇科查体:子宫大小如妊娠4个月,质中,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度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岁.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有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智力语言发育障碍.入院查体:P71次/min, Bp13.7/6.7kPa,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律齐,P2明显亢进,心前区未闻及杂音.水冲脉、枪击音及毛细血管搏动均阳性,足趾甲床轻度紫绀.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8岁,无特殊不适。外院体检超声发现肝右叶包膜下占位。2年前在我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图1,2):肝右叶包膜下见2个紧邻的类圆形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