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苦荞麦总黄酮对软脂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苦荞麦总黄酮作用于高浓度软脂酸刺激下的EA.hy926细胞,RT-PCR技术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苦荞麦总黄酮组与二甲双胍组细胞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苦荞麦总黄酮组与二甲双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荞麦总黄酮可以促进EA.hy926细胞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软脂酸(PA)对EA.hy926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的影响及六味地黄丸(LWDHP)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EA.hy926细胞分组,采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NAPDH)依赖性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细胞裂解上清液NO含量;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e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损伤的细胞裂解液中NO含量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5%LWDHP含药血清组NO含量进一步减少,5%、10%LWDHP含药血清组及二甲双胍(MET)组均能显著增加细胞裂解液中NO含量,与PA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但三者之间互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PA组细胞内e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LWDHP和MET组细胞内eNOS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 LWDHP含药血清能够刺激PA损伤的EA.hy926细胞e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促进NO的合成,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低、中、高剂量的替罗非班作用于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转染miR-22模拟物上调EA.hy926细胞中miR-22表达水平,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上调miR-22对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作用于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miR-2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上调miR-22表达后,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减轻ox-LD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感染EA.hy926细胞诱导抗病毒固有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为建立HTNV感染的细胞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HTNV感染EA.hy926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不同感染时间段,检测EA.hy926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及抗病毒相关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HTNV感染EA.hy926细胞后,随着感染时间的持续,核蛋白mRNA相对表达倍数显著上调,且不同感染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HTNV感染EA.hy926后,Toll样受体3、RIG-I和MDA5模式识别受体mRNA相对表达倍数均显著上调(P均<0.05),IL-6、IL-10、IFN-β和CCL5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倍数均显著上调(P均<0.05),ISG15、MxA、OAS1、IFITM1和IFITM3抗病毒相关分子mRNA相对表达倍数均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 HTNV感染EA.hy926细胞后,可上调抗病毒固有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该细胞可以作为体外HTNV感染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介导葛根素改善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法筛选出合适的葛根素以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浓度。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葛根素组(葛根素组),缺氧复氧+葛根素+LY294002处理组(葛根素+抑制剂组),每组均设3个复孔。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葛根素预处理细胞后以及葛根素预处理细胞的同时加入LY294002后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葛根素预处理对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cl-2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的影响。应用Hoechest染色检测葛根素预处理对EA.hy92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葛根素(10-7mol/L)明显升高缺氧复氧后EA.hy926细胞活力(P0.001),并显著上调Bcl-2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P均0.01)。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后,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加入LY294002(10μmol/L)后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葛根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EA.hy926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棕榈酸(PA)对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A.hy926,分为白蛋白对照组和PA处理组。改良MTT法检测PA孵育对EA.hy926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ELISA法检测IL-6、IL-8和TNF-α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水平。结果与白蛋白对照组相比,20、50、100μmol/L PA处理组的IL-1、IL-6、IL-8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50、100μmol/L PA处理组的TNF-α、MCP-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20、50、100μmol/L PA处理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IL-8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Iκ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PA能够导致EA.hy926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棕榈酸(PA)对内皮细胞株EA.hy926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检测胆固醇流出、胆固醇胞内转化、脂蛋白摄入以及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A.hy926,分为白蛋白(ALB)对照组和PA处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BCG1、27-羟化酶、清道夫受体A1(SR-A1)、SR-B1、CD36、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肝X受体α(LX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变化。结果和ALB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 PA处理组ABCG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20、30μmol/L PA处理组CD36、LOX-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LB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 PA处理组LXRα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01、P0.05、P0.001),10μmol/L PA处理组PPARγ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10、20、30μmol/L PA处理EA.hy926细胞未显著影响ABCA1、SR-A1、SR-B1、27-羟化酶的表达。结论 PA能够改变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胆固醇流出和脂蛋白摄入相关基因的表达,其机制与LXRα和PPARγ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对ox-LDL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模型组、3-MA组、模型+3-MA组、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增多(P0.01);3-MA组LC3-Ⅰ/LC3-Ⅱ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组细胞中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力增高(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增多(P0.01);模型+3-MA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丹参酮ⅡA+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g3、Atg4b、Atg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组Atg3、Atg7、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丹参酮ⅡA+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Atg3、Atg7、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节EA.hy926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即Atg12-Atg5通路和LC3-PE通路相关蛋白,发挥其保护EA.hy926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生物学活性,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在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以衣霉素诱导肝癌细胞HepG2发生内质网应激,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衣霉素组、槲皮素组、衣霉素+槲皮素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EMT因子Snail、E-cadherin及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可显著抑制HepG2增殖;衣霉素组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大于另外三组(P0.01),槲皮素组小于对照组(P0.01);衣霉素组细胞的GRP78、Snail、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5),而E-cadherin低于另外三组(P0.05),与对照组比,槲皮素组GRP78、Snail、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EMT,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影响,探讨PgLPS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本文以EA.hy926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提取2~4代增殖旺盛的细胞进行实验(n=5),用不同浓度(0.01、0.1、1、10 mg/L)PgLPS刺激EA.hy926细胞,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PgLPS对其细胞增殖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PgLPS对其细胞结构变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可溶型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以及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膜结合型细胞间黏附分子1(mICAM-1)的表达。结果当PgLPS浓度达到1 mg/L时,作用时间为24 h以上即可抑制EA.hy926细胞增殖(P0.05);PgLPS浓度达到0.1 mg时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出现符合内皮细胞焦亡的改变;低浓度和高浓度PgLPS均能促进内皮细胞sICAM-1的表达增加(P0.01),其中0.1 mg/L组sICAM-1表达水平最高,且上清液中的sICAM-1浓度随着PgLPS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递增;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PgLPS浓度达到1、10 mg/L时内皮细胞mICAM-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在PgLPS浓度为10 mg/L时,不同的刺激时间作用下,各组mICAM-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LPS可以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使其发生焦亡的形态学改变,促进其s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干预组、抑制剂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NO水平显著降低(P0.01),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I3K、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ox-LDL组比较,干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上清液中NO水平显著升高(P0.01),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I3K、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 0.01)。与干预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内ROS含量升高,PI3K、eNOS蛋白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能有效保护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应激模型自噬效应的影响及时效关系。方法:1采用MTT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ox-LDL(模型组)及丹参酮ⅡA(丹参酮组)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ox-LDL及丹参酮ⅡA作用于EA.Hy926细胞的浓度;2采用荧光免疫法细胞技术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LC3蛋白不同时间点6h、12h、24h表达的变化。结果:100mg/L ox-LDL作用于EA.Hy926细胞24h造成明显氧化应激损伤,丹参酮ⅡA能减轻此损伤。LC3/DAPI复染发现丹参酮ⅡA组LC3自噬小体在6h、12h、24h形成较模型组增多,在12h表达最多。免疫印迹技术发现LC3A/B蛋白表达水平在12h及24h时明显增高,但在12h时自噬效应蛋白LC3A/B表达最为明显。结论:丹参酮ⅡA上调EA.Hy926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的自噬,保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并存在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采用200 mg/ml AGEs干预48 h,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AGEs干预组预先加入不同浓度NBP(0. 1、1. 0、10. 0、和100. 0μmol/L)共同孵育0. 5 h,0μmol/L NBP设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量,蛋白印迹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硝酸盐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e NOS和i NOS表达。结果 NBP组细胞增殖率逐渐升高,1. 0、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细胞增殖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浓染致密的颗粒块状荧光,NBP组则明显减少。NBP促进Bcl-2蛋白表达,其中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BP抑制Bax蛋白表达,其中1. 0、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BP抑制了细胞内ROS生成,各NBP组ROS生成的荧光值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GEs诱导后,阳性对照组细胞内NO合成明显减少,NBP干预后细胞内NO合成逐渐增加,1. 0、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BP促进e NOS m RNA表达,并抑制i NOS m RNA表达,其中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NBP能有效抑制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调节NOS表达可能是NBP保护内皮细胞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PLTaRP)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以二磷酸腺苷激活后提取PLTaRP,并与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2 h内LDH含量持续升高,并呈时间依赖趋势(P<0.01),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减低(P<0.05,P<0.01),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PLTaRP可刺激EA.hy926细胞株LDH释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趋势,刺激12 h可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丹酚酸B可减少PLTaRP造成的LDH释放。高剂量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重组α-烯醇化酶对内皮细胞凋亡的阻断作用。方法以EA.hy926细胞(内皮细胞永生细胞)提取物蛋白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并筛选47000-AECA阳性患者血清,用蛋白G亲和层析法纯化IgG,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观察重组α-烯醇化酶对凋亡的阻断作用。结果含47000-AECA IgG在体外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荧光染色可见明显的核形态变化及典型的凋亡小体;含47000-AEC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IgG作用于EA.hy926细胞24、48和72小时后,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相同剂量正常人kG作用EA.hy926细胞的凋亡率;而经重组α-烯醇化酶预处理后EA.hy926细胞凋亡率则明显降低。含47000-AECA IgG作用于EA.hy926细胞8小时后,AnnexinV^+细胞数明显增加,并随IgG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经重组α-烯醇化酶预处理的含47000-AECA IgG作用于EA.hy926细胞后,AnnexinV^+细胞有所减少。结论AECA在体外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引起内皮细胞损伤;重组α-烯醇化酶可部分阻断47000-AECA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α-烯醇化酶是AECA识别的自身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测Con A注射后8 h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评估肝损伤;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FN-γ、IL-4水平;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P0.05),且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的水平(P0.01);槲皮素预防组肝组织NOX4、COX-2和i NOS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槲皮素对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发挥有益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表达抑制后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凋亡、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方法应用Ifi204小干扰RNA(si RNA)转染VAF使Ifi204基因沉默(Ifi204-si RNA组),以非特异性si RNA转染作为其转染阴性对照组(Con-si RNA组)和未经处理的VAF作为未干预阴性对照组(Neg组)。用MTT法检测VAF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情况,应用实时荧光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204、p53及p21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on-si RNA组和(或)Neg组相比,Ifi204-si RNA组的p204、p53及p2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细胞增殖及迁移速度提高(P0.05)。结论抑制p204表达可减少大鼠VAF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p53及p2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ab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胶质瘤大鼠模型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Gab2的m RNA表达;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A:对照组;B:空载体组;C:Gab2-si RNA组,RT-PCR检测3组细胞Gab2的表达;大鼠注射胶质瘤细胞和Gab2-si RNA胶质瘤细胞,构建大鼠模型,检测注射两组细胞1、2、3周后大鼠肿瘤体积和肿瘤强化程度,RT-PCR检测注射两组细胞3周后大鼠MMP-2、MMP-9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胶质瘤组Gab2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1);Gab2-si RNA组Gab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空载体组Gab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2周大鼠的肿瘤体积和强化程度显著高于第1周,第3周显著高于第2周(P0.01);注射Gab2-si RNA胶质瘤组大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强化程度显著低于胶质瘤组(P0.01),Gab2-si RNA胶质瘤组MMP-2、MMP-9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胶质瘤组(P0.01)。结论 Gab2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能通过下调MMP-2、MMP-9的表达降低胶质瘤体积和肿瘤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鞘脂合成代谢在肝细胞增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株7702细胞,利用UDP-葡萄糖神经酰胺葡萄糖基转移酶(UGCG)si RNA转染肝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 3基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UGCG si RNA干扰组细胞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干扰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后,转染组细胞Bcl-2 m 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 m RNA水平显著升高,Caspase 3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值均0.05)。结论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的缺乏引起的鞘脂代谢改变可能参与肝细胞的增殖的过程中,这可能与BCL2/BAX调节的细胞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信号转导通路在硫化氢(H2S)抑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诱导心肌肥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4孔,1对照组:加入等体积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2肥大(ET-1)组:加入终浓度为10-8 mol/L的ET-1;剩余4组为实验组,各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H2S供体-Na HS:310-15 M Na HS组:加入10-15 mol/L Na HS+10-8 mol/l ET-1;410-14 M Na HS组:加入10-14 mol/L Na HS+10-8 mol/L ET-1;510-13 M Na HS组:加入10-13 mol/L Na HS+10-8 mol/L ET-1;610-12 M Na HS组:加入10-12 mol/L Na HS+10-8 mol/L ET-1。上述各组药物分别刺激24 h后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总蛋白含量、培养液NO含量,RT-PCR检测心肌细胞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e NOS m RN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含量。结果肥大(ET-1)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1933.80±143.06)和细胞总蛋白含量(367.51±25.9)均高于对照组(787.27±107.66,218.55±21.28,P0.05),ANP及BNP m RNA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但PI3K、AKt、e NOS m RNA表达水平,磷酸化AKt程度和NO的释放量(4.60±0.73)低于对照组(8.63±0.30,P0.05),各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Na HS刺激后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这种肥大效应(P0.05),同时上调了PI3K/AKt/e NOS通路各信号分子的表达量(P0.05)。结论 H2S对ET-1诱导的心肌肥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e 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