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补体(C3、C4)活性、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48例SIRS患儿和40例非SIRS患儿的血清C3、C4、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SIRS患儿首次测定的血清C3、C4、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非SIRS患儿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SIRS组病情好转后4项参数均较好转前低(P<0.01或0.05),而恶化组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C3、C4和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明显不同于好转前(P<0.05或0.01)。而且病情恶化组SIRS患儿病情变化后C3、C4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好转组,D-二聚体含量则高于好转组(P<0.05或0.01),但病情变化前两组四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3、C4、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的测定有助于判断SIRS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危重症患者95例,测定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关系.并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死亡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PT、INR、APTT、TT、D二聚体阳性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越重,凝血功能越差,血小板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洪峰  周大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71-1473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45例,其中非脓毒性休克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0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病人入院24~48h内完成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脓毒性休克组(P<0.01)。脓毒症组三项指标与预后明显相关,预后良好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低于预后不良组,血小板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组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血小板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价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在小儿SIR向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儿科病例130例,其中SIRS组95例,非SIRS组35例,SIRS组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分别测定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结果①人院后24h内SIRS组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而血小板则明显降低(P〈0.01)。⑦入院后24hMODS组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而血小板则低于非MODS组(P〈0.05)。③1周后SIRS组CRP仍高于非SIRS组(P〈0.05),但其D-二聚体和血小板与非SIRS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1周后MODS组CRP仍高于非MODS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则无显著差异(P〉0.05)。⑤6例死亡患儿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在入院后第3、第5和第7天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RS患儿CRP、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降低,合并MODS时上述变化进一步加剧,随着病情改善可恢复正常。CRP、D-二聚体升高和血小板降低是SIRS患儿病情危重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D-二聚体、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20例SIRS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的项目数,分为Al组、A2组、A3组;根据是否由感染诱发分为B1组(sepsis组)、B2组(非sepsis组);根据疾病结局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的血D-二聚体、乳酸水平。结果SIR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1),各亚组间A3组、A2组间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A1组(P〈0.01和P〈0.05);B1组(sepsi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B2组(非sepsis组)(P〈0.01);MODS组、死亡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和P〈0.01)。结论SIRS时血浆D-二聚体、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测定D-二聚体、乳酸对判断SIRS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危重病患者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收入临床重症救治中心的83倒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的危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以及预后进行前瞻性分析。按血小板计数水平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非血小板减少组,按随访结果再分为病死组和生存组。结果血小板减少组的APACHEⅡ评分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组。结论血小板计数能够比较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可作为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比较可靠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ARDS患者43例,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肺损伤评分(LIS)。2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AR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ARDS组血浆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RDS组中死亡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A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AT与APACHEⅡ评分和LI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和-0.721;vwF与APACHEⅡ和LI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7和0.724。结论D-二聚体、vWF和AT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作临床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的血小板( PL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131例患者入选,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内的血小板计数,并将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患者分为A组,将血小板≥100×109/l分为B组,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APACHEⅡ评分),分析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顸后。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结果:A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 A组死亡风险较B组高,OR=40.6(P<0.05)。结论:低血小板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高血小板组,低血小板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于存活组,联合血小板计数与APACHE II评分有助于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龙鼎  喻莉  武晓灵 《重庆医学》2012,41(8):738-740,743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住院的50例SIRS患者作为SIRS组,将其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n=26)和MODS组(n=24);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测定其SIRS发生后第1、3、5、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和TNF-α含量,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另选35例普通内科住院患者作为非SIRS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和TNF-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IRS发生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发生后第5、7天,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IRS发生后第1、3、5、7天,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42、0.340,P<0.01)。结论 IL-6、TNF-α参与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持续高水平的D-二聚体、IL-6、TNF-α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31-34
目的 探讨影响ICU 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ICU 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96 例,死亡组64 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个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确诊时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确诊时血清PCT 水平、CRP 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乳酸水平(LA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ICU 感染、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个数>2 个,感染性休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PCT、CRP、D-二聚体、LAC 显著高于存活组,ICU 入住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PCT 水平、D-二聚体水平、LAC 水平、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个数、感染性休克是ICU 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 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患者确诊时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PCT水平、D-二聚体水平、LAC 水平、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个数、感染性休克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注意监测,以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水平在预测危重病人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入ICU的危重病患者84例,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并除外DIC.将病例分为死亡组(n=23)和存活组(n=61).入院当天及第7、14天检查血小板和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两组病人的血小板水平、APACHEⅡ评分的情况.结果入住ICU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降低,治疗7天和14天后存活组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范围,而死亡组血小板进行性下降(P<0.01).入住ICU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天和14天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下降至10分以下,而死亡组上升至20分以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水平能比较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而且血小板检查快速、简单易行、价廉,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随机分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功能、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例数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组血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改善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可以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胡安定 《中国医刊》2013,48(4):55-5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66例重症患者及60例轻症患者,选取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记录患者入院后第1天各项实验室指标、48小时Ranson和24小时APACHE 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含量与实验室指标、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D-二聚体含量对照组为(0.41±0.02) mg/L,轻症组为(0.74+0.14) 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为(2.69+0.63) mg/L,与对照组及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含量和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鉴别诊断及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价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病人分为A组、B组、C组、D组。C组+D组称为感染组。测定各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值,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感染组的记录指标中仅PCT与A 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9,P〈0.05)。结论 PCT可用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PCT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作出病情评价、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 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老年危重患者按APACHE Ⅱ评分分为A组(APAC HE Ⅱ≤15)、B组(16≤APACHE Ⅱ≤25)和C组(APACHEⅡ>25),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APACHEⅡ评分与血清1,25(OH)2D3及院内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1,25(OH)2D3水平和院内病死率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血清1,25(OHhD3水平和院内病死率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存活组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血清1,25(OH)2D3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458,P<0.05),与院内病死率呈负相关(r=-0.871,P<0.05).结论 老年危重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低下提示病情危重且不良预后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败血症患儿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1例败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的PCIS分值将其分为非危重组(n=48)、危重组(n=27)和极危重组(n=16),比较三组患儿的血小板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死亡的例数。根据患儿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82)和死亡组(n=9),比较两组患儿的PCI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小板计数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极危重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10. 86±2. 75) mg/L比(1. 53±0. 33) mg/L比(3. 42±0. 74) mg/L](P <0. 05),而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P <0. 05)。三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极危重组中有9例死亡,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无死亡病例。死亡组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11. 01±3. 25) mg/L比(2. 82±0. 54) mg/L](P <0. 01),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67. 89±0. 63)分比(83. 06±1. 07)分](P <0. 01)。相关性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 518,P <0. 001),血小板计数与PCIS评分无相关性(r=-0. 120,P=0. 258)。结论败血症患儿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败血症患儿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败血症患儿病情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3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 5),重型TIA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TIA各组Lp(a)与D-二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的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SIRS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结论血小板计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预测AP并发MODS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