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50例乳腺病变术中冷冻切片结合组织印片快速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快速诊断是病理医师一项非常重要而又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手术方式,要求病理医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本文对乳腺疾病冷冻切片结合组织印片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术中快速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层专科医院乳腺病变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12例乳腺病变术中快速诊断的病理资料.结果 712例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599例(84.1%),交界性病变23例(3.2%),恶性病变90例(12.6%).术中冷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613例,恶性病变84例,交界性难定延迟诊断15例,确诊率97.9%(697/712);恶性及可疑病例均辅以术中组织印片共131例,良性病变81例(61.8%),交界性或疑癌难定11例(8.4%),恶性病变39例(29.8%),确诊率91.6%(120/131).冷冻切片交界性难定延迟诊断15例中5例经组织印片得到确诊,提高疑癌难定病例冷冻切片的确诊率33.3%(5/15).冷冻切片与组织印片两者结合确诊率为98.7%(703/712),误诊假阴性率0.4%(3/712),无假阳性病例.结论 掌握常见乳腺病变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难点和要点,采用与临床良好沟通、熟练高质量冷冻切片的细节,并合理结合组织印片等多位一体的"综合与联合"临床应对策略,可有效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1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12h后动脉血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前检测动脉血气120次,发生酸碱失衡105次(87.5%),其中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及呼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最常见,分别为38例次(36.2%)及28例次(26.7%),其它依次为呼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17例次(16%),代酸9例次(8.57%),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并代酸6例次(5.71%),呼酸5例次(4.76%)代碱2例次(1.90%).单纯低氧血症6例次(5.71%).机械通气后检测血气180例次,发生酸碱失衡104次(57.8%),其中呼碱36例次(34.6%)最多见,其他依次为呼碱并代酸16例次(15.4%),代碱14例次(13.5%),呼酸并代碱12例次(11.5%)呼酸7例次(6.73%),呼碱并代碱6例次(5.77%),呼碱并代碱并代酸6例次(5.77%),代酸5例次(4.81%),呼酸合并代酸2例次(1.92%).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前血气以呼酸及呼酸合并代碱最多见,各种原因致通气不足和缺氧状态多引起代酸或双重酸中毒.机械通气后血气以治疗性呼碱、呼碱并代酸多见,医源性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常被忽视.呼衰患儿合并酸碱失衡是影响呼衰转归的重要因素,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过度通气及医源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和治疗意义。方法将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是否早期使用PS分两组,观察病情的转归及BPD的发生情况,并对8例BPD患者按是否使用PS治疗分两组,观察两组呼吸机依赖例数及转归,分析和对比使用PS前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结果早期使用PS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及BPD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BPD患者使用PS后的动脉血气、氧和指数较使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PS可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及氧和功能,对BP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NICU2003~2005年度收治的所有早产儿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谨慎喂养;免疫支持;积极抗感染;及时改善肠道微循环、微生态;循环、呼吸、血糖、内环境支持等;尽早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保证热卡供给;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严格控制静脉入液量。观察以上综合措施实施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308例早产儿中,共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发生率为0.97%,低于文献报道的在所有NICU病婴中总的发生率1%~7.7%水平。结论早产儿综合管理的综合预防措施对减少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关系及在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60例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给予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等,计算出B/A比值。并根据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结果,分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6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中,ABR检查异常者57例,ABR检查正常者103例;ABR检查异常组的ABR各波的PL、IPL均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胆ABR异常组与高胆ABR正常组的TB平均值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ABR异常组与高胆ABR正常组的B/A比值平均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R能早期反映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改变,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规检测手段;B/A比值较TB更能反映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水平,可作为评估胆红素神经毒性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小儿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探讨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佛山市顺德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以改良Ross评分诊断的60例小儿心力衰竭患儿(心力衰竭组)、6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儿(无心力衰竭组)及60例健康儿童(正常组)血浆NT-proBNP水平及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力衰竭组EF;分别计算NT-proBNP、EF作为心力衰竭判断指标与改良Ross标准及青岛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符合率.结果 60例小儿心力衰竭中,58例NT-proBNP异常升高,57例EF异常降低,心力衰竭NT-proBNP、EF诊断指标与改良Ross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符合率分别为96.66%和95.00%;58例NT-proBNP异常升高、57例EF异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儿中符合青岛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分别为40例和42例,符合率分别为68.97%和73.68%;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儿NT-ProBNP、EF与改良Ross标准的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相关系数r=0.683,P<0.001;后者相关系数r=-0.976,P<0.001);无心力衰竭组及正常组NT-proBNP检测无一例异常升高,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NT-proBNP、EF作为心力衰竭诊断指标特异度、敏感度较高;改良Ross标准与NT-proBNP、EF心力衰竭判断指标符合率较高,建议三者结合作为“小儿心力衰竭改良诊断标准”.青岛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因心率、呼吸频率、肝脏肿大等指标的参考值过高,不利于发现轻度心力衰竭甚至部分中度心力衰竭,而造成相应的漏诊,不宜用于拟定“小儿心力衰竭改良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生物学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力衰竭判断指标与改良Ross标准、青岛标准的符合率和相关性,并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心力衰竭联合诊断标准;探讨NT-proBNP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方法测定2010年3月-2011年9月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以改良Ross评分标准诊断的50例小儿心力衰竭患儿(心力衰竭组)、5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儿(无心力衰竭组)及5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并测定心力衰竭治疗后NT-proBNP水平;计算NT-proBNP心力衰竭判断指标与改良Ross标准及青岛标准的符合率;拟定心力衰竭联合诊断标准;确定血浆NT-proBNP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心力衰竭患儿中48例NT-proBNP指标异常升高,心力衰竭NT-proBNP诊断指标与改良Ross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6.0%;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儿NT-proBNP水平与改良Ross标准有相关性(r=0.675,P=0.000);48例NT-proBNP异常升高的心力衰竭患儿中32例符合青岛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率为66.67%;无心力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NT-proBNP检测无一例异常升高,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0)。50例心力衰竭患儿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后38例NT-proBNP水平降至正常、12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NT-proBNP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物;改良Ross标准与NT-proBNP心力衰竭判断指标符合率高,二者结合可作为心力衰竭联合诊断标准;NT-proBNP检测有助于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不同起始应用时间与早产儿贫血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小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1800g)41例随机分为早应用组(A组)(21例)和晚应用组(B组)(20例)。早应用组于生后7d内开始给rHuEPO200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晚应用组于早产儿血红蛋白〈140g/L时开始给rHu EPO 200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生后Hb、Hct均逐渐下降,但早应用组下降明显小于晚应用组,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早应用组两周后Ret升高较晚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晚应用组有4例输血,早应用组无一例输血,经精确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血红蛋白正常时应用rHuEPO效果好,即早产儿早用rHuEPO对预防贫血有积极意义,出现贫血后再用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并发慢性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71例VLBWI的胎龄(30±2)周,出生体重平均(1235.2±160.6)g。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方案Ⅰ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组32例,方案Ⅱ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滴入组20例,方案Ⅲ为必可酮(BDP)气雾组19例。对三组呼吸机设置、血气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方案Ⅰ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通气频率(VR)分别为(18.3±1.6)cmH2O和(35±5)bpm,显著低于方案Ⅱ、Ⅲ组(P<0.01);三组血气分析PaCO2、HCO3-有明显差异(P<0.01),但pH值、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的发生率方案Ⅰ为16%(5/32),方案Ⅱ为5%(1/20),方案Ⅲ为5%(1/19)。病死率方案Ⅰ为6%(2/32),方案Ⅱ为5%(1/20)。结论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滴入、必可酮气雾均可有效地预防VLBWI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并发严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