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复治疗6个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6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性及前瞻性研究.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价,治疗组治疗前为5.44±7.80,治疗后15.40±4.74;对照组治疗前6.37±5.82,治疗后11.64±5.61,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6个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A)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MRI有否LA分为两组 :脑梗死合并LA组 (A组 ) 36例 ,脑梗死不伴LA组 (B组 ) 38例 ,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 步行能力和高级脑机能。结果 康复治疗前长谷川智能评分 ,A组 2 3 .8± 4 .6 ,B组 2 7.3± 4 .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和步行能力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 8周后A组不能步行从治疗前 75 %下降至治疗后 2 2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2 5 % ,B组不能步行从 74%下降至 1 3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均P <0 .0 5 ,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DL积分A组从 31 .6± 1 0 .7提高至 64 .1± 1 6 .8,B组从 32 .3± 1 1 .4提高至 71 .5± 1 8.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的康复效率 (0 .54± 0 .0 8)明显低于B组 (0 .65± 0 .0 9)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结论 LA能够影响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早期电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疗法能否增加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再学习的训练效果。方法12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早期是否接受电针治疗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早期接受10~14d电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进入研究时和1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组FMA两次评定分别为(30·4±10·3)、(78·5±34·9),对照组分别为(31·6±11·2)、(60·5±23·8),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电针治疗结合恢复期运动再学习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偏瘫患者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脑梗死性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评定运动功能综合评定(rivermeadmotorindex,RMI)。结果治疗组5次RMI评定分别为:1.29±0.23,5.32±1.22,9.39±3.12,11.27±2.07,13.8±2.15;对照组为1.37±0.48,2.25±1.14,4.28±2.12,5.01±2.24,6.24±3.2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4.65,P<0.001),治疗组1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t=4.05,P<0.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康复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自信心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两次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59.85±12.14、76.66±13.62,对照组为59.87±11.45、69.75±10.19;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的QO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持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81例入选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患者入选后首次评价,1个月后、3个月后和6个月后各评价一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Barthel'sIndex);FMA值:治疗组依次为5.43±4.79、10.54±5.19、12.92±5.34、15.40±4.74,对照组为6.56±6.00、10.00±6.52、8.29±5.00、11.64±5.60;BI值:治疗组依次为6.53±4.62、12.85±5.04、15.94±3.79、17.59±3.63,对照组为7.01±5.54、11.75±6.30、11.66±4.50、14.50±4.30。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作组内比较P<0.001;两组比较得出各阶段的恢复是不均衡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病程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Fugl-Meyer测试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3次平衡功能积分分别为2.71±2.42、8.74±2.02、10.28±2.35,MBI分别为20.66±13.45、67.72±18.90、80.55±16.33,对照组平衡功能为3.44±2.89、7.27±2.20、8.44±2.79,MBI为27.24±16.18、57.36±19.67、70.69±23.30;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平衡功能和ADL呈正相关(r=0.79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立 《中国康复》2003,18(3):195-196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12 8例随机分成 2组各 6 4例 ,2组住院期间进行药物和康复治疗 ,出院后康复组仍坚持正规家庭康复指导 ,对照组仅进行自我锻炼。出院时及出院 8周后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8周后 2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进行正规的家庭康复指导 ,能明显提高ADL及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3.54)分,对照组(85.34±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3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3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Fugl-Mayer评价(FMA)。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FMA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价均较治疗前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但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3个月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d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2个月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1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康复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方法 ,对每例患者在进入课题时和 1个月后分别测试ADL能力。结果 :康复组两次Barthel指数分别为 6 .36± 4.93、13.0 0± 4.91,对照组为 7.5 0± 6 .19、11.6 0± 6 .2 6 ;两组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 1个月后ADL恢复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 1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PT)、作业治疗(OT)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性及前瞻性研究。结果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显示治疗组6个月后ADL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治疗对患者6个月的ADL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速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ALD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给予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 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价值。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入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上、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上、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2)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