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王友仁主任医师推拿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方面论述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手法及配伍予以总结。结果: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配合温中散寒的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临床疗效佳。结论:王老认为胃脘痛多因胃腑外感寒邪或脾胃阳虚所致,呼吸按动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便如水样为特征。因小儿脾胃薄弱,无论内伤乳食或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均易引起腹泻。是两三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四季皆宥发生,夏季发病较多。本病最易耗伤气液。重症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证候;迁延日久不愈,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慢性疾患。该病类型很多,但常见的多因外感寒邪或内伤脾胃。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助以利湿。但因小儿服药困难,常不易短期治  相似文献   

3.
脑漏1例治验     
<正> 脑漏证临床表现为鼻流清涕不止,或如漏下或如泉涌的一种重证。多为外感寒邪或肺肾两虚所致。余临床治疗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常××,女,40岁,教师。30年前因外伤引起鼻中隔弯曲,鼻通气欠佳,易感冒,感冒则鼻塞明显。1982年4月因患低血压、心律不齐,在卫生所静脉输液加能量合剂10次,其中一次输液速度较快(1000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属于“紫斑”、“痧”及“斑疹”的范围,多因外感风热、湿、毒等外邪,或食鱼、虾等腥腻之品,酿成湿热,或被毒虫叮咬,虫毒浸淫,以致风热相搏或热毒炽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亦可因寒邪外侵,内滞于血脉,脉络损伤而致。中医认为,“紫斑”病定位于肌肤、血脉及胃  相似文献   

5.
1 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 消化性溃疡一病,多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机壅滞,郁久化热,灼伤胃阴,胃腑失于滋养;或因饮食不节,喜嗜辛辣厚味之品,日久气机升降失常,湿热内生,郁久化火成毒,湿热火毒侵蚀胃腑;或因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复因外感寒邪;或喜嗜生冷,脾胃阳气受损,阳虚湿困,阴寒湿浊侵淫胃腑而致溃疡.溃疡一旦形成,轻者易致浅表出血,重者大出血,甚至导致穿孔.若出血止后,其离经之血不能排出体外则形成瘀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胃体得不到气血濡养,溃疡亦不能愈合.  相似文献   

6.
<正>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发生的疼痛。本病常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此外,还包括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病等。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有较大优势,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寒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1.寒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麻黄(汤)八症中有四症是疼痛,即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病毒性外感病尤其是流行性病毒外感疾病早期出现的高热、头身疼痛等突出表现,符合寒邪外感的特点,所以病毒性外感疾病当从寒立论。《伤寒论》揭示了寒邪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其证治规律,病毒性外感疾病可以六经辨治。  相似文献   

8.
1、寒证或热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寒证化热多见于外感病。例如患者外感寒邪,出现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苔白等表寒证,寒邪入里与正气相争,进而化热,表寒证消失。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苔黄等里热证。  相似文献   

9.
<正> “伤风”一症,习称冒感,临床中医家多分辨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时逸人说:“以恶寒轻而发热重,口渴者为温病。反之,恶寒重而发热轻,口不渴为伤寒。”伤寒家说:由寒邪引起,故治疗主用辛温解表。温热家说是由温邪引起,故治疗主用辛凉解表。这样辨证论治,并未有误。但从病因学角度来看,说风寒感冒的病因是寒邪,说风热感冒的病因是温邪,这种认识,从果溯因,亦是欠妥的和不统一的(如雷少逸就认为风温、春温等都是由寒邪所引起)。因伤风是外感病之一,它在临床中其所以有寒热二型之表现,决定的因素主要是机体的素因。如时逸人所说:“凡内热重之素因(体温增进)如受外感,必患伤寒,内热轻之素因(体温衰减),如受外感,必患伤寒,阅者勿易其言”。(《中医伤寒与温病》)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1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指月经调节机制失常引起月经稀发或闭经、或多毛、肥胖、不孕、双侧卵巢增大、多囊性变等证候。患者多以月经失调、不孕症、毛发增多而来院求治,经检查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笔者用中医治疗19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外感热病是现代医学中一系列以发热为主要病证,由体内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于现代医学中感染性疾病范畴。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病原因是温热病邪与人体正气在体内激烈交争的过程,以祛邪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1]。由于体内正邪相争相伤,使得各脏腑与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导致气血津液与经脉网络的机能紊乱与损耗[2]。外感病有寒邪致病、伏邪为病、戾气所伤、温毒邪侵等,且患者自身体质不同,故应"审症求因"、"审因论治"[3]。薛伯寿教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学习著名中医学家的论述,知道伤寒、时病、温疫同属广义伤寒范畴,同属外感热病,只是病邪性质不同。伤寒是感受寒邪或阳虚易感寒邪而致病;时病是感受热邪或寒邪久蕴化热而致病;温疫是由一种非常剧列的疫毒直犯人体所致的传染病。治疗必须遵循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证相符、以证选方。同时理解了“表”与“透”的治疗方法。仲景以后部分医家把“表”法局限亍辛温的麻黄桂枝汤圈  相似文献   

13.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临证常见有恶寒身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  相似文献   

14.
二、肺1.肺气不宣与肺失清肃:两者均属邪犯于肺的实证,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见气喘、音哑(金实无声)。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的属寒属热,肺气不宣一般习惯指外感;肺失清肃包括外感和内伤,或外感邪恋较久者。亦可表现为肺失宣肃(寒包热),因平素肺有蕴热,而风寒外束,或风寒犯肺、内郁化热而表寒未解。肺气不宣,多因寒邪束肺,肺气失于宣畅,症见咳嗽气急,痰吐色白质稀,鼻塞流涕,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以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平时、痛经及证型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3例被调查者中,有69.94%平时较怕冷,57.06%易手脚冰冷,77.30%喜热饮热食,83.44%每周运动少于3次。78.53%、64.42%的患者因吃冰品冷饮或用冷水洗衣服引起或加重腹痛,66.26%、74.23%因吃热食热饮或热敷腹部缓解腹痛。腹痛时69.33%的患者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变稀软;61.35%、56.44%左侧或右侧尺脉沉。68.10%的患者被诊断为寒湿凝滞证。结论:调查发现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为寒邪,病机以外感寒邪而致寒湿凝滞胞宫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常分为寒邪束表证、风热袭表证、表寒里热证、外感咳嗽风寒蕴热证4种类型。其中,寒邪束表证、风热袭表证是临床常见的外感表证。由于近年来人们的饮食起居多不规律,饮食肥甘较多,又贪食生冷,伤脾生痰,痰阻气机,气郁化热,故体内往往多有蕴热,一旦外感风寒,多易形成表寒里热之证。本文的重点探讨了刘景源教授用自拟清解汤辨治外感发热表寒里热证、用自拟止咳平喘八味饮治疗外感咳嗽风寒蕴热证等独到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寒邪束表外感寒邪较重,闭塞毛窍,皮肤粟粒,症见高热无汗恶寒,鼻塞、鼻鸣,舌苔薄白,脉浮,或咳或不咳,治宜辛温发表,祛散表寒,以川芎茶调散,或荆防败毒散治之,使汗出毛窍通而热解。例:李××,男,1岁。因冬夜感受寒邪,次晨发烧,遂来院就诊。症见发烧无汗,鼻鸣、苔白滑,指纹淡红,脉浮紧数。此系寒邪束表。治宜辛温解表,祛散寒邪。投以川芎  相似文献   

18.
胡道堂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44-1145,1186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因外感风冷寒邪,情志、饮食所伤,劳逸内伤,年长体弱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气血闭塞,心脉绌急,出现心血瘀阻。同时,AMI心血瘀阻与五脏皆有关系,可从五脏论治。  相似文献   

19.
“太少两感”是临床常见又易被忽视的急重病证,民间俗以“夹阴伤寒”称之。根据临床表现,属现代医学“重感冒”范畴。其病主要是少阴内虚、外感寒邪所引起,以恶寒发热或微热、头痛身痛、脉沉微细为主症,多伴头昏、欲呕、腰痛、思睡、精神困倦等症状。《伤寒论》关于该病的证治条文指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笔者遵照《伤寒论》的治疗法则,在十几年临证实践中,曾治验不少此类患者,疗效确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药源性闭经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跃水 《四川中医》2005,23(3):70-71
目的:观察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引起女性药源性闭经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月经中断达3个月以上(用药前月经规律)者,以血府逐瘀汤为主随证加减连续3个月以上治疗使月经来潮。结果: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64例青年女性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可使月经来潮,周期正常。结论:青年女性患者对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十分重视,往往因闭经停服抗精神病药物,使精神病复发,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均带来危害。使用上述方法治疗使患者月经规律来潮,避免停药,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