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五脏辨证理论在癃闭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阳不足、肝失疏泄、脾运失司、心火炽盛、肺失肃降均可导致水道不行,小便点滴,发为癃闭。分析五脏辨证与癃闭的关系,从五脏辨治癃闭。膀肾表里,气化失司,水液不能下输,发为癃闭;治以温肾化气、通利膀胱,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肺失肃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癃闭乃生;治以宣降肺气、布散津液,方选补肺汤加减。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发为癃闭;治以调达肝气、疏通水道,方选一贯煎加减。脾运失司,水液失常,导致癃闭;治以健脾益胃、化湿利水,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心火炽盛,熏灼水液,水液不能趋下,从而发生癃闭;治以清心利水、泻小肠热,方选导赤散加减。临证结合症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配伍相应的专病专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癃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对照设置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2000年—2011年间国内外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的对照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国内文献(111篇)中近半数未设置对照组,对照研究则主要采用西药对照;国外文献(13篇)均设置了对照组,主要采用空白及安慰对照。笔者认为国内研究者可借鉴国外常用对照设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理的对照措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偏头痛的病因分析较为复杂,结合临床实践,根据中医经典理论,提出了从气血和根结标本角度论治偏头痛的治疗思路(理气调血、疏通少阳)和选穴方法(远近结合、上下兼通)。  相似文献   
4.
近10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评价指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11年间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文献中评价指标侧重于症状、体征的改善,缺少客观的评价方法;国外文献则普遍采用各种量表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建议国内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将普适性指标与疾病特异性指标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偏头痛的病因分析较为复杂,结合临床实践,根据中医经典理论,提出了从气血和根结标本角度论治偏头痛的治疗思路(理气调血、疏通少阳)和选穴方法(远近结合、上下兼通)。  相似文献   
6.
在源远流长的中医历史以及灿若繁星的岐黄医家中,南宋时期窦材的学术思想与独特的医疗方法至今未被中医界所广泛理解或运用,其“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扁鹊心书·序》),并以“三世扁鹊”自命,且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窦材自恃“得黄帝心法”,结合“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书中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笔者不揣浅陋,略述一二,管窥其理。  相似文献   
7.
拔罐的传统中医思维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罐古称“角法”,属非药物外治法之一。此法由来已久,在民间广泛流传,俗称“拔罐子”、“吸筒”,《本草纲目拾遗》称“火罐气”,《外科正宗》叫“拔筒法”。拔罐相对于其他中医疗法操作简单且副作用小,无论各级中医院.还是居家自我保健.都普遍应用。然据笔者查阅大量现代文献及观察的临床情况来看.目前的拔罐大都作为保健或辅助疗法.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缘由.概因未能较好地运用中医的传统思维来指导拔罐治疗。笔者不揣浅陋.试述其理.乞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5年来国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关于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特定穴"为主题或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发表的关于特定穴相关文献。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得出文献1 072篇,逐篇阅读文献并手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共计3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数据挖掘范围。纳入文献共涉及病种21种,所有病种出现频次总数为39次,其中偏头痛频次最高。所列文献共检索出穴位53个,按其出现频次统计为241个,其中特定穴204个,出现频次10次以上的分别是:阳陵泉、足三里、外关、丘墟、风池14次。39篇文献中,不以出现频次计算,共出现穴位53个,其中除五输穴中的经穴未有涉及外,其他类别的特定穴均有出现。五输穴比重最高。从检索出的文献中总结发现,特定穴的施术方法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针刺25篇,艾灸6篇,电针2篇,穴位注射2篇,埋线2篇,推拿1篇,红外线照射1篇。53个特定穴按部位分布情况为:下肢21个,上肢11个,背腰部8个,头面颈部7个,胸腹部5个,骶尾部1个。结论:特定穴治疗病种以经络病和脏腑病为主,临床应用较多的特定穴主要分布于四肢,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率最高,施术法主要以针刺和艾灸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首次发现穴位表面皮肤具有低电阻特异性以来,穴位电阻特性研究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穴位电阻特异性作为电学特性的一部分,是经穴反应特异性研究常用的客观指标。但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于穴位电阻特异性的认识并不一致,涉及的疾病、穴位及临床治疗方法也较多,而且临床试验中采用的仪器也没有统一标准。因此笔者以"穴位电阻"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研究中,常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对照方法,对照组的选择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专项研究进行了59项单穴主治作用的临床评价研究。从对照设置情况分析,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涉及到了针灸临床研究常用的对照设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随后的研究起到了示范参考作用。但由于针灸过程是一种可见的治疗程序,对对照组设置和实施方法要求较高,要遵从盲法原则就不得不面对许多操作性的困难,这有待以后不断克服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