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李可  伍磊  刘冰 《国医论坛》2021,36(1):66-67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急性胃痛的病因,将急性胃痛分为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饮食伤胃证三大证型。针灸治疗时应审证求因,以"通"为用,选取足三里、梁丘、内关为主穴,寒邪客胃证配伍中脘,同时艾灸神阙穴;肝气犯胃证配伍太冲、合谷;饮食伤胃证配以不容、承满、公孙。根据不同证型,配以相应的针刺补泻手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笔者认为本病临床以寒邪客胃。气滞血瘀者为本病临床以寒邪客胃,气滞血瘀者为多。从2001-2008年采取自拟良荜汤加减门诊治疗胃脘痛患者10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伟生教授认为胃脘痛,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发病以脾虚为根本病因,以气滞、血瘀、寒邪、湿热等为标,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分为肝气犯胃、瘀血停胃、寒邪客胃、湿热中阻、饮食伤胃、脾胃虚寒等证型。临床上多见肝气犯胃型,肝气犯胃又可分为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类,故治疗胃脘痛,罗教授主要以调理肝脾为主。肝郁气滞当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脾虚当以益气健脾,疏肝和胃。并在治疗上独创七方胃痛散,辨证治疗各类顽固性胃脘痛。罗教授强调治疗胃痛一定要分清虚实寒热,在治疗上要因人而异,调和气血阴阳,最终才能达到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胃和自安。  相似文献   

4.
答:胃脘痛以胃脘部痛为主症,兼有胸闷,嗳气,纳差,泛酸等症。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炎,胃癌等病。本病多由寒邪客胃,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几年来,笔者对胃脘痛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以配合治疗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1辨证分型寒邪客胃型证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胃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舌苔白,脉弦紧或弦迟。肝郁气滞型证见:胃脘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茴枳散烫熨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茴枳散,对肝胃气滞、寒邪犯胃、食滞胃肠、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施行烫熨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共72例,有效66例(91.67%),无效6例(8.33%)。结论:茴枳散烫熨治疗肝胃气滞、寒邪犯胃、食滞胃肠、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按摩医院名老中医王友仁擅用按动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认为此型痛经是因肝失疏泄而导致的肝郁肾虚脾弱的虚实错杂之证,并提出了"疏肝理气为主,健脾益肾、调经止痛为辅"的治疗思路,根据"标本兼治,一症多法"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一套呼吸按动法结合点穴按动、腰椎微调的治疗方法,临床收效满意。本文通过阐述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病因病机,结合典型病例,总结按动调经法的操作方法并分析手法作用原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辨证新识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刘继玉主题词胃脘痛,胃病辨证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内科常见病。对于胃脘痛的辩证,内科学在强调其辩证首分由实的同时,将其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  相似文献   

9.
急性胃痛是现代中医急症研究中根据临床症状而定的病名,临床常见的证型是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等实证。针灸治疗急性胃痛时应探源求因,以"通"为法,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穴位,运用补泻温灸等不同手法,调和机体阴阳,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马占强  葛明 《河南中医》2006,26(6):45-46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临床上胃脘痛多见于慢性疾病,正所谓“久病多瘀”、“百病多有痰作祟”,笔者在临床中从这两点出发辨证治疗胃脘痛,每取良好的疗效,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兵  王键  郭锦晨  程悦  黄辉  纵艳平  冯烨  张浩 《中草药》2018,49(23):5705-5711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新安王氏内科辨治胃脘痛的数学模型,为系统探讨中医辨治胃脘痛规律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王乐匋教授门诊医案、王键教授门诊医案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诊疗胃脘痛医案310例,提取方药、症状、体征信息,建立"王氏内科医案中胃脘痛方-证-症信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计算高频药物,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通过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提取核心网络药物,建立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数学模型。新安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常肝脾同治,以通阳法佐扶脾,或豁气化痰、疏肝行气以通阳,或辛温散寒以通阳,或健脾化湿以通阳,或活血行气以通阳,豁痰散结法和活血化瘀法常同用,临证以扶脾为本,通阳为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孙朝宗教授辨证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分别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临床思辨与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孙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果胃脘痛多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久病等原因引起,发病机制多为气机不畅、胃失通降,其治以通降为法,故孙教授擅用通降之法治疗胃脘痛。结论孙教授运用通降法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胃合剂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养胃合剂口服;对照组100例,予西药口服,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胃合剂治疗胃脘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竹筒火罐)结合中药外敷对颈肩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61例颈肩痛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采用拔罐疗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外贴麝香风湿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2.8%、26.5%,对照组分别为71.8%、10.3%,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拔罐疗法结合中药外敷对颈肩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外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用本方法治疗的98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表现、治疗特点、治疗疗效。结果:98例患者发病时以小腹坠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腰部酸疼坠胀为次要临床表现,经中西医结合外用疗法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运用此疗法效果明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寒邪客胃,治宜散寒止痛;饮食停滞,治宜消食导滞;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肝胃郁热,治宜疏肝泄热和胃;瘀血停滞,治宜活血化瘀;阴亏虚治,宜养阴益胃;脾胃虚寒,治宜温中健脾。治疗50例,服药2剂后胃脘痛即获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2例采用脊柱病三步定位行正骨推拿及交替隔姜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隔姜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止痛快,疗效显著,能解除交感神经的骨性压迫,恢复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导致胃脘痛的病因很多,治法多样,张珍玉先生重视肝与脾胃关系,临床上从肝论治胃脘痛,治以疏肝理气调脾胃,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9.
毛亮  李中宇 《中医药学刊》2013,(10):2307-2308
探讨李中宇教授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总结和分析胃脘痛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经验,倡导"治未病",注意养生调摄,审证求因,确立治则,遣方求精,主药宜重,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20.
加莉  王小萌  李婷  鱼涛 《陕西中医》2021,(10):1466-1469
目的:探讨三伏天应用火龙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伏天时期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同时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三伏天火龙灸治疗,在施术部位(督脉及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上铺两层衬布,将1500 g姜末置于衬布上,垒砌成厚约 2~3 cm姜坯,将艾绒在姜坯上铺成厚约0.2 cm艾坯,用止血钳持点燃酒精棉球由上至下将艾坯点燃。按照此法,灸3~4壮,治疗时间2 h,每伏1次,连续治疗 3次。两组患者均依据胃脘痛中医干预方案指导患者作息规律、少食多餐; 注意保暖,防御寒邪。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前后临床疗效、治疗结束3 d后胃脘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干预6个月后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胃脘痛疼痛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天应用火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能够缓解胃脘痛程度,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