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 TTE)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临床怀疑存在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的病人进行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72例临床怀疑存在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的病人先行c TTE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左心内微气泡数量,对有右向左分流的病人再行TEE检查,最终明确房水平分流的病因。结果:c TTE发现房水平右向左分流17例,房水平无分流55例。前者行TEE检查后,12例病人存在FFO,5例病人房水平无分流。结论:c TTE能快速的发现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分流的病因,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在判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右向左分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接诊的不明原因脑卒中和偏头痛患者37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121例,偏头痛252例),为进一步诊断有无PFO,均接受TTE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其中103例进行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结果 ①在静息状态下,373例患者TTE结果显示22例合并有PFO;在TTE未检出PFO的351例患者中,103例患者同时接受了TEE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合并PFO.②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86例患者在Valsalva状态和剧烈咳嗽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向右向左分流检出率为49.87%.其中轻度右向左分流(Ⅰ级)69例;中度分流(Ⅱ级)70例;重度分流(Ⅲ级)47例.③TTE检测出22例PFO和TEE检测出49例PFO患者,右心声学造影均显示中度以上右向左分流.④59例TT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证实为中度以上右向左分流且MRI证实有脑梗塞灶的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进行了PFO介入封堵术,术后1个月复查经右心声学造影显示,55例在Valsalva和剧烈咳嗽状态下右向左分流消失,4例仍有少量右向左分流.结论 TT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不仅能清晰显示PFO右向左分流的存在,并可判断右向左分流程度,为PFO的临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同时还能作为PFO封堵术后临床随访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老龄房间隔缺损的彩超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慧  秦俭  冉素真  王志华 《重庆医学》2004,33(7):1081-1082
目的研究老龄房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老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声学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老龄做作对比.结果各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增大,为(25.27±5.22)mm,右心房增大,为(48.57±8.79)mm,主肺动脉内径增宽,为(25.40±4.37)mm,测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增高,为(61.53±10.49)mm Hg(1mm Hg=0.133kPa),与正常老龄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中、上部左向右分流者25例;其余7例经3 % 双氧水声学造影均发现房间隔中、上部右向左分流.结论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主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高压的老龄患者,尽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直接显示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仍应考虑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可能,加做声学造影可直观显示心房水平是否有右向左的分流,从而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傅庆华  何晋  余翔  郑昭芬 《广东医学》2021,42(10):1219-1223
目的 比较静息状态、咳嗽动作、Valsalva 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和改良VM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辅助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怀疑有PFO患者89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并分别在静态状态、咳嗽动作、VM和mVM下行cTTE,记录左心微气泡初始出现的时间及数量。对可疑PFO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cTEE),测量卵圆孔大小。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VM、mVM和咳嗽动作下微气泡出现的心动周期更早;与咳嗽动作比较,VM和mVM下左心出现微气泡更早,微气泡数量更多,并且mVM时右向左分流微气泡数量与PFO直径呈正相关,但微气泡出现时间与PFO直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用VM和mVM判断PFO非常有效,且mVM分流量与PFO大小呈正相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经胸超声结合声学造影在房缺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在筛查和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拟行经导管封堵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行经胸壁超声结合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观察缺损大小、残端及分流情况,术中监测封堵器位置、形态和残余分流。结果11例患者超声观察效果满意,4例行右心声学造影后观察满意。15例患者中2例造影后发现不宜封堵而改行外科手术,余13例一次性封堵成功。1例封堵术后次日出现微量左向右分流,3个月后分流自行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术术前筛查、术中监测和指导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右心声学造影对术前筛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右心导管造影对评价法洛氏四联症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均经过经胸超声心动图与右心导管造影检查,同时观察心内结构、血流、压力情况并与术中病理进行比较。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法洛四联症符合率90%,右心导管造影符合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导管造影术是诊断法洛氏四联症最可靠的方法,明确有无手术适应证及制定手术方式起决定作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法洛四联症的基本病理解剖能明确诊断,方法简便,易反复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的先心病患者采用经胸部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经颅多普勒超声造影技术(cTCD)进行联合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经临床初步诊断高度怀疑为卵圆孔未闭的先心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食道心电图(TEE)检查证实病情,患者均在本院接受了cTTE与cTCD筛查;统计分析两种方式对卵圆孔未闭先心病患者右向左分流的诊断情况,并以TEE作为判断金标准计算cTTE与cTCD单用及联合应用在诊断卵圆孔未闭先心病方面的价值。结果 在经TEE检查最终确诊卵圆孔未闭的先心病患者70例中,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患者65例,其中准确诊断56例、误诊9例,检出固有型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患者24例、激发型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患者41例,cTCD诊断的固有型右向左分流患者分级高于激发型右向左分流(Z=-1.991,P=0.046<0.05);cTTE诊断卵圆孔未闭患者66例,其中准确诊断61例、误诊5例,检出固有型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患者30例、激发型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患者36例,cTTE诊断的固有型与激发型右向左分流患者微泡数量分级...  相似文献   

8.
经胸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3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ASD最大直径及缺损的所有边缘.所有病例均经导管置入特制国产ASD封堵器.术后3 d、1~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检查.结果 30例患者均1次封堵成功.术中2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用阿托品对症处理后恢复.手术即刻,TTE显示,4例有微至小量残余分流,完全封堵87%;术后3 d,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1~6个月复查,28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2例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1例残余分流,1年后随访未发现主动脉穿孔、心脏穿孔及心包积液.结论 经胸超声引导下介入是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评估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LS)的发生率、来源及半定量分级,初步探讨其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186例偏头痛患者和120例健康志愿者均接受c-TTE检查。观察左心腔内是否出现造影微泡来判断有无RLS;根据微泡出现的时间将RLS分为来源于卵圆孔未闭(PFO)的分流(PFO-RLS)和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分流(P-RLS);再依据每帧图像的微泡数量对RLS的分流量进行半定量分级。比较两组人群RLS发生率、来源及分流量之间的差异。结果偏头痛组的RLS总发生率(56.4%,105/186)、PFO-RLS发生率(40.3%,75/186)及大量分流率(18.8%,35/186)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PFO-RLS中量分流率虽高于健康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PFO-RLS少量分流率、P-RLS发生率及各半定量分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与PFO-RLS尤其伴大量分流者存在密切联系。以少、中量分流为主的P-RLS在偏头痛和健康人群亦不少见,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筛选20例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观察各切面ASD大小及周缘情况,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观察缺损情况,在TEE引导下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术后1周、3个月随访,采用TTE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器有无移位及右心系统回缩情况等。结果:20例ASD患者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TE对上、下腔静脉缘的显示率为75.5%和78.6%,TEE均为100%。术后1周、3个月TTE随访,心房水平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右房、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贯穿了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全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 TTE、c TCD联合瓦氏试验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对隐源性脑卒中(CS)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神经内科CS患者320例(年龄≤55岁)。设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20名。对所有入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 TTE)联合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c TCD)(即发泡试验)筛查PFO,分别行静息状态及瓦氏试验后2次检查,对比PFO检出率及分流量级别的不同。对检出的PFO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观察PFO的大小、形态。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对PFO检出率的不同,以及对比分析CS患者PFO的检出率及形态差异。结果 440例受检对象,运用TTE检出PFO 85例(19.3%),c TTE检出152例(34.5%),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合正确有效的瓦氏试验c TTE阳性率较静息状态下高,且对PFO-RLS分流量的分级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 TTE、c TCD联合瓦氏试验同时诊断PFO时,有6例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4例c TTE检测有PFO,而c TCD未检测到右向左分流;2例c TTE检测未见PFO的右向左分流,而c TCD检测到右向左分流。PFO在CS人群中检出122例,发病率为38%。对照组检出PFO 30例,发病率为25%,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E检查CS组的PFO合并房间隔瘤者22例(18%),对照组合并房间隔瘤者2例(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 TTE较TTE检出PFO阳性率高,联合瓦氏试验更利于PFO的检出。CS人群中PFO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对于存在PFO的CS患者,其合并房间隔瘤的概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对77例单纯室缺(VSDn=37)和房缺(ASDn=40)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声学造影法进行检查,旨在通过定量分析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其对心腔内右向左分流的影响,结果显示:VSD,PASP压力大于48mmHg可导致右向左分流;ASD,PASP压力大于52mmHg可导致右向左分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化Valsalva动作在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cTTE)筛查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在cTTE中的Valsalva动作规范化改进前后期间,临床疑为PFO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超声科行cTTE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的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Valsalva动作规范化改进前的150例患者的检查资料纳入对照组,改进后的161例患者的检查资料纳入改进组,对各组的cTTE和TEE结果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两组cTTE对PFO所致右向左分流的检出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改进组中cTTE对PFO的检出敏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检出能力与TEE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Valsalva动作的规范化执行能提升cTTE对PFO的检出敏感度,降低漏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77例单纯室缺(VSD n=37)和房缺(ASDn=40)病人,采用彩色多产勒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声学造影法进行检查,旨在通过定量分析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其对心腔内右向左分流的影响,结果显示:VSD、PASP压力大于48mmHg可导致右向左分流;ASD,PASP压力大于52mmHg可导致右向左分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defect,PMVSD)的疗效.方法:5例PMVSD患儿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电图及X线检查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2.5~8.3 mm,平均(5.0±2.4)mm;选用4~10 mm,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本组5例均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患儿术后即刻造影检查示无残余分流;术后24h、1、3及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X线检查均显示肺血减少.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x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表现为围生期心肌病的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静息状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预后价值;中度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分布的影响;肺炎衣原体或幽门螺杆菌血清学阳性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检测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时,大的Eustachian瓣是经食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的混淆因素,但不影响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卵圆孔未闭(PFO)被认为与先兆偏头痛(M H A)的发病有关,但是右向左分流与M H A之间的联系机制尚不清楚。经导管PFO封堵手术对于预防M H A的疗效鲜有报道。方法:对131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进行了回顾;这些患者因不明原因卒中而在本院成功实施经导管PFO封堵术,平均年龄45±13岁。131例患者中,有35例(27%)由初级保健医师或送诊的神经科医师作出了M H A的诊断。M H A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以偏头痛失能评价(M IDAS)问卷进行评价。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来评价所有患者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及其程度,最后50例(38%)患者结合经颅多普勒(TC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价成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122例经多模态超声诊断为PFO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cTEE)检查。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病例组(65例)和无症状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FO参数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PFO形态学参数比较:病例组PFO最大开放直径≥2mm的发生率、PFO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的发生率均高于无症状对照组(53.8%vs. 29.8%,10.8%vs 1.8%,P<0.05);两组患者长隧道PFO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3%vs. 47.4%,P>0.05)。两组患者的PFO功能学参数比较:病例组PFO中至大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患者15例,年龄21-63(42.5±11.6)岁,PFO大小1.9-3.6(2.5±0.5)mm。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卵圆孔未闭。经胸小切口在TEE引导下,行PFO封堵术,并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结果 15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封堵,TEE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 TEE引导的经胸小切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操作简单直观,容易被术者掌握,能够直视封堵器的释放,即时评价封堵效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对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经胸超声检查发现4例左房自发显影,3例左房血栓;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54例左房自发显影,9例左房血栓.结论:经食管超声检查明显提高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