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族性孤立性房颤3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急诊科(110001)常阳,郭荣利沈阳市电车公司职工医院臧雅萍心房纤颤多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少数房颤患者无原发性心脏病病史,被称为孤立性房颤(LAF)或特发性房颤,而家族性孤立性房颤更为罕见。我院于19...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分为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探究二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进一步将孤立性房颤患者依据左心房内径男性是否大于4.0 cm,女性是否大于3.8 cm,分为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相比,脑卒中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性别、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出现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81,95% CI:0.832~17.179,P=0.085)。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患者相比,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升主动脉内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76,95% CI:1.007~1.372,P=0.040)。结论 孤立性房颤患者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相比,左心房内径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矫正后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立性房颤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年龄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左心房内径增大与脑卒中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孤立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3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房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水平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98±95)vs(47±18)pg/ml,P〈0.05〕。房颤转为窦律后BNP明显下降〔(298±95)vs(134±39)pg/ml,P〈0.05〕。结论孤立型阵发性房颤患者BNP水平增高,房颤转律后BNP显著下降,说明房颤可影响BNP的分泌,故临床上对于BNP升高者除心力衰竭外还应考虑房颤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心房颤动系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其中阵发性房颤者不少见,患者常有明显心悸等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且脑卒中的发生率高。目前已有较多的资料表明,慢性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确切。本文通过对孤立性房颤患者复发率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的研究,探讨慢性炎症反应与房颤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TAPSE)及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选 67例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另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测量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MAD、TAPSE值;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右心室E值;采用QTVI测量左、右心室Vs、Ve值。分析房颤组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LVEDD、LVES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心室Vs、Ve、MAD和TAPSE值明显降低,E值及E/ Ve明显升高(P<0.05)。 结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下降,在传统的心功能指标未能发现异常时,QTVI联合TAPSE和MAD能够早期和快速地反映房颤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中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及双抗体夹心hsCRP ELISA法测定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以及23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的周围静脉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血浆心钠素水平则低于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心钠素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汝刚  齐国先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12-112,123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年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和冠心病等是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分子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二例孤立性房颤的病例特点分析及家系调查,发现其家族四代56人中共有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CT显影证实为孤立性房颤患者,初步验证了房颤的遗传学因素,为今后房颤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奠定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高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左房血栓、持续性房颤、动脉收缩压增高及未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是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牵头,对全国13家医院4511名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是第一个国人房颤脑卒中危险的多中心大规模研究。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高,非瓣膜性房颤比孤立性房颤的危险大,房颤的持续时间长、未用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大。未曾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并没有比转复窦…  相似文献   

9.
老年房颤1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恒英 《当代医学》2010,16(13):42-42
目的分析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居老年房颤病因之首。本组中:冠心病51例(33.33%),高心病32例(20.91%),肺心病13例(8.49%),风心病9例(5.89%),瓣膜病16例(10.4%),扩张型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15.03%),甲亢性心脏病5例(3.27%),孤立性房颤4例(2.6%);阵发性房颤(18例,11.76%)、持续性房颤(33例,21.57%)、永久性房颤(102例,66.67%);心功能I级28例、Ⅱ级81例、Ⅲ级25例、Ⅳ级19例。结论本组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预防房颤的重点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射频消融和内科药物的不断研新,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已经获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引起孤立性房颤非疾病诱因(比如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将通过文献研究,对孤立性房颤的非疾病诱因做一个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