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变性轴突清除中的自噬作用。方法 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检测。结果 坐骨神经横切后轴突发生变性.主要变化为术后第5小时~2天轴质肿胀,轴突与髓鞘分离,术后第4天轴质浓缩,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形成游离轴突体。术后初期变性轴突主要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后期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并形成较大的游离轴突体.轴突体外包一层轴突膜是神经元细胞膜的延续,轴突体轴质浓缩,含大量各级自噬泡和纵横交错的神经丝、微管和微丝。经酸性磷酸酶(AcPase)染色证实自噬泡均呈AcPase阳性,第7天后轴突体被降解吸收,形成的空腔内偶见巨噬细胞。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变性轴突的清除主要靠轴突自身的自噬和施万细胞吞噬机制.而巨噬细胞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施万细胞自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自噬作用。方法 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0.5、1.0、1.5、2.0、3.0、4、5、7、10、15 d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 轴突在第0.5天时从髓鞘脱离,溃变呈空泡状。第2天开始髓鞘皱褶、断裂形成碎片,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 施万细胞)内见大的膜结合髓鞘碎片和许多散在小碎片,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呈酸性磷酸酶(AcPase)阳性。第4天时内膜区偶见幼稚细胞,1周后见大量幼稚细胞。第7天后施万细胞内自噬泡数量开始减少。实验全程偶见巨噬细胞,内有吞噬泡。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溃变髓鞘主要经施万细胞自噬清除,施万细胞脱分化为施万细胞祖细胞后大量增殖分化参与神经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施万细胞自噬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自噬作用。方法 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0.5、1.0、1.5、2.0、3.0、4、5、7、10、15d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 轴突在第0.5天时从髓鞘脱离,溃变呈空泡状。第2天开始髓鞘皱褶、断裂形成碎片,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施万细胞)内见大的膜结合髓鞘碎片和许多散在小碎片,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呈酸性磷酸酶(AcPase)阳性。第4天时内膜区偶见幼稚细胞,1周后见大量幼稚细胞。第7天后施万细胞内自噬泡数量开始减少。实验全程偶见巨噬细胞,内有吞噬泡。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溃变髓鞘主要经施万细胞自噬清除。施万细胞脱分化为施万细胞祖细胞后大量增殖分化参与神经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正常小鼠胸腺巨噬细胞内外源性物质消化(异噬)和内源性物质消化(自噬)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巨噬细胞吞噬过程中,其溶酶体系有周期性改变。根据这一周期性改变本文提出了吞噬周期的概念。此周期可分为异噬阶段和自噬阶段。异噬阶段主要表现为吞噬机能增强和形成大量不规则(变形)的异噬溶酶体(HPL)。然后。通过变形HPL的发芽和缢缩形成许多小溶酶体.在自噬阶段,许多小溶酶体被变形HPL包裹。应该指出,自噬阶段巨噬细胞的自噬是HPL的自身吞噬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丙种射线照后大鼠脾脏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别着重于溶酶体的活动情况及其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丙种射线照射导致脾脏巨噬细胞大规模地吞噬受损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于是在巨噬细胞内形成大量具有AcP酶活性并转化为异噬溶酶体(HPL)的异噬体。随后,部分大HPL出现绞窄,并分离形成许多小溶酶体。有部分大HPL进一步变扁平并伸出伪足样突起包围某些胞质区或细胞器(如小溶酶体)而形成自噬溶酶体。溶酶体的这些行为可能与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系统的调节或自我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横切后施万细胞去分化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隔天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Ly294002,对照组注射Ly294002的溶剂,于横切后4、7、10 d取坐骨神经近侧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施万细胞特异蛋白S100的表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施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横切后4 d实验组S100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100在幼稚的施万细胞表达很少,随着施万细胞的进一步成熟表达逐渐增多;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施万细胞内有显著的自噬现象。结论自噬在施万细胞清除髓鞘碎片、受损的细胞器和胞质,从而使细胞在重返幼稚状态(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病机神经细胞作为一个整体,胞体与轴突之间联系密切。周围神经损伤后,远端的轴突、髓鞘很快自近端发生瓦勒(W allerian)变性,变性的轴突、髓鞘被雪旺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轴突的损伤会累及神经元胞体,可致神经元胞浆尼氏体聚集或溶解消失,细胞核肿胀、边移,部分神经元可见核皱缩、碎裂,胞浆溶解甚至死亡,继而相应靶器官失用。损伤神经远端的雪旺细胞分裂增殖形成Bungner带,并接触引导再生轴突的生长,还可以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刺激及调控轴突的再生和髓鞘形成[1]。雪旺细胞对轴索再生起关键作用[2],同样,神经元胞体的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脉冲射频(PRF)及连续射频(CRF)处理大鼠坐骨神经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5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只暴露分离坐骨神经不做任何处理;假实验组插入电极但不通电流;PRF-42℃组,给予脉冲射频处理,温度42 ℃; CRF-42℃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42℃;CRF-70℃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70℃.观察不同处理组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比较神经病变的分级.结果 所有处理组中的无髓鞘轴突均表现为正常的超微结构,PRF-42℃组大部分轴突仅表现为磷脂脱落,未发现存在严重变性的髓鞘轴突,也可发现新形成的髓鞘轴突.CRF-42℃组约1/3的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而CRF-70℃组多数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变性表现为髓鞘崩解、形成髓鞘球,细胞骨架成絮状或消失,线粒体膨胀或消失.PRF-42℃组展示较好的分级情况,而CRF-70℃组分级情况最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脉冲射频可以造成可逆的磷脂脱落,而连续射频尤其是高温射频(70℃)对神经结构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提示两种模式的治疗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鼠第2段近端肾小管溶酶体系统超微结构。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和芳香硫酸酯酶作了测定。结果显示:溶酶体系统由有衣小泡、致密体、多泡体、消化泡、自噬体和残体组成;定量测定表明:酸性磷酸酶高于芳香硫酸酯酶,并讨论了肾小管内溶酶体结构功能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鼠第2段近端肾小管溶酶体系统超微结构。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和芳香硫酸酯酶作了测定。结果显示:溶酶体系统由有衣小泡、致密体、多泡体、消化泡、自噬体和残体组成;定量测定表明:酸性磷酸酶高于芳香硫酸酯酶(P<0.05),并讨论了肾小管内溶酶体结构功能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兔视神经(ON)挫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逐级暴露钝性分离钳夹视神经法建立兔视神经挫伤模型,并向玻璃体腔内注入NGF-β1μg(右眼,治疗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0.1m l(左眼,对照组)。挫伤后2周、4周时分别用光镜、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 s)、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视神经的改变并作视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兔视神经挫伤可使RGC s数量减少,表现出细胞坏死、凋亡的特征。视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轴突较正常稀疏,部分轴突明显肿胀、空泡变性,轴突与髓鞘间有腔隙形成,髓鞘结构紊乱,出现板层分离。NGF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RGC s、视神经纤维的退变较轻,数量较多,神经纤维有再生现象。同时发现治疗组4周比2周的神经纤维计数明显减少。结论:N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轴突的变性坏死,从而阻断因轴突变性而激发RGC s死亡,并促进视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和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这种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交变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切除24只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股部的一部分,用硅管桥接神经两断端,其间距6mm,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置于强度为0.5mT的交变磁场中饲养,分别于术后2、4、16周观察神经再生状况。结果显示,术后2周可测出实验组再生神经冲动传导潜速率;用CB-HRP逆行示踪在相应脊髓节段能标记出神经元胞体;术后4周和16周,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潜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再生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再生神经血管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电镜下见实验组再生神经比对照组有较多的微丝、微管和线粒体。表明交变磁场可促进大鼠缺损的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与聚乳酸(PLA)和聚羟基乙酸(PGA)共聚物(PLGA)形成的VAP-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将大鼠坐骨神经进行手术显露,假手术组神经游离后不进行处理;模型组神经切断后断端直接吻合;对照组神经切断吻合后包裹PLGA复合膜;治疗组神经切断吻合后包裹VAP-PLGA复合膜。术后第2、4、6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检测。结果在3个时相点,组织学:假手术组为正常神经轴突,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对照组,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治疗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抗原染色和抗原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高(P0.05)。结论 VAP-PLGA复合膜能够提供神经修复所需要的微环境和神经活性因子,从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理想的神经修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脱细胞异种神经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证明应用其复合BMSCs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化学萃取法制备兔的脱细胞神经,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将BMSCs种植到神经支架构建神经移植体,体外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用构建的异种神经移植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8周,检测胫前肌湿重比率,对再生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内NGF的表达。结果:脱细胞异种神经较完整地保留了天然立体的施万细胞基底膜管结构,完全地移除了神经内的施万细胞、轴突和髓鞘成分;在体外培养中支持种植的BMSCs黏附和生长。神经移植术后,与单纯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组相比,复合BMSCs的异种神经移植体移植能使胫前肌湿重比率增加、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增加;增加再生神经内NGF的表达。结论: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体具备天然的立体结构,移除了施万细胞、髓鞘等抗原成分;神经支架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复合BMSCs的异种神经移植体可显著地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冷冻保存神经后自体和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冻保存神经自体和异体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用反复冷冻、复温的神经和未经任何处理的坐骨神经移植体,进行自体和异体移植。A组为冷冻神经移植于自体原位中;B组为冷冻神经移植于异体中;C组为未冷冻神经移植于异体中;D组为未冷冻神经移植于自体原位中。术后6,12周光镜、电镜下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各项电生理指标。结果:A 组可见到较多的再生轴突通过移植体;B组可以看到炎性细胞侵润,但仍可见再生轴突通过移植体;C组可见到大量炎性细胞侵润,有极少量再生轴突通过移植体;D组可见到大量再生轴突通过移植体。电生理指标和伸趾长肌恢复率A,D两组明显好于B,C两组。结论:神经冷冻处理可以降低抗原性,本实验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在损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旨在阐明其在末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和碾压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GF-B的表达。结果:两类损伤模型中,损伤近端神经和再生轴突PDGF-B的表达均增强。两类损伤模型均可见损伤神经远端的雪旺氏细胞PDGF-B表达量明显增加,在碾压伤模型中,随着轴突-雪旺氏细胞关系的恢复,PDGF-B表达水平下降,并最终恢复正常;在切割伤模型中,二者关系不能恢复,PDGF-B减至极低水平。 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PDGF-B的表达增强在末梢神经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