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角膜溃疡快速诊断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建立PCR检测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方法,对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角膜溃疡模型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并与细菌培养做比较。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扩增出一条长504bp的阳性条带,其他常见细菌,人和兔正常角膜组织均为阴性,动物模型PCR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100.0%;细菌培养敏感性为68.7%。特异性为93.7%。临床标本PCR阳性率为66.7%;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8.1%。结论:PCR技术对快速检测实验室和临床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母细胞瘤 自发退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南通地区汉族人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频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健康汉族人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频率分布。方法:以ACE基因第16内含子1个27bPAlu顺序插入/缺失(I/D)型为多态性标志,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片段,1%琼脂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结果:60例健康汉族人ACE基因型频率分布为I/I=41.75,I/D=38.3%,D/D=2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I=60.85,D=39.2%,结论:ACE基因频率分布与年龄,性别无关,汉族人ACE基因分布与日本人相近,但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欧美人群。  相似文献   
4.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5例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后囊完整,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得到控制。所有患者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E3泛素连接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介导的碱基切除修复蛋白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降解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OGG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KP2的结合能力。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过表达模型细胞中SKP2的蛋白表达。通过转染SKP2质粒,增加SKP2的表达并观察细胞中OGG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OGG1蛋白存在泛素化修饰。UbiBrowser软件预测能与OGG1结合的潜在E3泛素连接酶,并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SKP2与OGG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氧化损伤环境下,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表达出现先下降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UVB照射10 min时SKP2表达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组和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007、0.920±0.008和1.330±0.020,与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空白对照组、UVB组、UVB+转染空载质粒组和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OG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01、5.05±0.16、5.20±0.07和3.83±0.10;与UVB+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OG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3泛素连接酶SKP2能够促进OGG1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内部损伤性DNA的累积,从而导致A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艳  沈星华  管怀进  沈磊 《眼科》2010,19(6):406-409
目的 探讨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及用其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设计诊断试验.研究对象2008年6月至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方法 对所有病例分别行SHIN-NIPPON SRH-2000便携式电脑验光仪验光及视网膜检影.主要指标屈光值(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以视网膜检影为金标准,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轻度偏正,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33±0.56)D,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1) 电脑验光的柱镜度数轻度偏负,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23±0.45)D,呈中度正相关(r=0.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P〈0.01).电脑验光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球镜度数t=1.31,P=0.26 柱镜度数t=-0.28,P=0.78).电脑验光对散光的检出率高,但主要是≤0.75D的低度散光,且与视网膜检影的轴向差值多数≤150.以视网膜检影的等效球镜为参考指标,电脑验光的ROC曲线下面积〉0.95(睫状肌麻痹后为0.984,睫状肌麻痹前为0.979).结论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准确性与视网膜检影一致,可用在群体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6岁自幼左侧头面部、右侧胸部皮肤上有淡黄色疣状物,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无任何不适。既往无癫痫及其他疾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患。智力良好,听力正常,骨骼无异常。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左侧头顶部、枕后部、颞顶部分别见3.5×3.5,3.0×3.0,16×4.0cm大小的斑块状、条带状乳头瘤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