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糖尿病健康管理是糖尿病综合治疗和控制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普及,利用移动医疗如手机APP、可穿戴设备等进行健康管理在疾病控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对移动医疗的手机APP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对其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参考依据。未来针对APP中糖尿病健康管理功能的进一步评估,包括可及性、效果、实用性、可持续性及推广性的研究是进一步优化移动医疗APP及扩大APP使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描述糖尿病移动健康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移动健康平台存在的局限性,并指出移动健康平台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diabetes"或"diabetes mellitus"和:"mobile phone"在CNKI、WangFang Dat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找关于糖尿病移动健康平台的相关研究提取资料进行总结阐述。结果:糖尿病移动健康平台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方面都有积极效果。结论:糖尿病移动健康平台能有效地带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规范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流程,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健康的目的,但在老年人群中心理干预方面仍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3.
服务     
《中国医院院长》2014,(22):20-20
11月6日,由健康报社移动健康研究院、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携手搭建的“移动互联时代糖尿病管理合作平台”正式启动。平台将针对糖尿病领域发鼹的热点及难点,广泛收集汇总各方意见,提交相关政府部门;依托优质学术资源和专家团队,为糖尿病管理移动互联应用的各种有益尝试提供专业建议和学术评估。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长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普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逐渐颠覆着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但大量研究提示,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信息存在多种质量问题,可能对糖尿病患者产生误导。目前我国糖尿病互联网健康教育主要来自网页、移动应用和新媒体,本研究对上述3种来源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并对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展望,以助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式、效率和接受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中广泛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需要日常监测的慢性疾病,让人们对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迅猛增长。但传统的移动医疗,过于关注硬件技术的革新,在软件和服务方面不够重视,难以满足人们对家庭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个性化需求。从2013年开始,随着Googleglass、咕咚手环、iwatch智能腕表等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产品的面世,越来越多的移动医疗从业者把眼光转向医疗服务的前端——个人健康管理,一股颠覆原有移动医疗模式的可穿戴健康设备风潮也顺势兴起。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作为一种以持续高血糖状态为特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致残率、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呈逐年升高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的干预为首要管理入口,这需要通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来共同完成。近年来基于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技术的移动健康开始用于支撑和保障糖尿病患者管理,并在改善疾病代谢指标及加强自我管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现有的智能管理方式多样,在简单实用、便捷个体化的同时,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当代糖尿病智能健康管理的进展试做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开始出现针对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患者的Ubiquitous-Healthcare。本研究组基于Ubiquitous-Healthcare研发出针对糖尿病患者远程指导的糖尿病U-健康管理系统。本文对Ubiquitous-Healthcare、本研究组研发的糖尿病U-健康管理系统、国内外远程和移动医疗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以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为建立一个医患密切互动的新型医疗环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据WHO报道,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的一种流行病,其是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文章基于大数据视阈下,立足于我国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运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通过探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货币、人工智能5种模式,旨在满足糖尿病患者医疗服务的数据信息化、便捷化需求,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增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保障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的使用行为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型为基础,建立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使用行为的理论框架并设计问卷,对南京市医院就诊的367位糖尿病患者开展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的使用行为受到自我效能(β=0.264,P<0.001)和使用意愿(β=0.521,P<0.001)的正向影响,使用意愿受到感知有用(β=0.213,P<0.001)和行动线索(β=0.436,P<0.001)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受到电子健康素养(β=0.469,P<0.001)的正向影响。结论:个人信念中的感知有用因素、行动线索中的平台属性以及电子健康素养对糖尿病患者的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有必要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恰当的服务设计以及公共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对移动健康服务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国内外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相关研究现状,阐述基于行为理论的数字健康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模型以及移动健康干预策略构建,指出该影响因素模型和干预策略为提升老年糖尿病移动医疗APP质量和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虹口区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虹口区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221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门诊病人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有一定的了解,愿意获得糖尿病知识的高达91.0%,而从社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途径获得相关知识的较低,只占58.4%。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中心、家庭、个人和社区资源,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管理及健康教育,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介绍移动医疗APP及其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孕期保健知识指导、产褥期APP、戒烟APP、妊娠性糖尿病APP等,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适宜模式。方法选取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人,在收集健康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疾病危险因素评价,采用健康教育、量化饮食疗法、量化运动疗法、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措施,评价6个月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行为控制等项指标明显提高(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提高(P<0.01);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健康教育是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保护因素(OR<1.00);本次干预的人均直接成本为119.83元。结论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入院时评估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加强营养管理,做好饮食和自我监护等有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观察入院出院时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及对糖尿病营养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出院时的血糖、血脂指标及对糖尿病营养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管理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效果,并提高患者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移动医疗平台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纳入295例GDM孕妇,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传统管理组和移动医疗管理组。传统管理组实行GDM规范化管理,移动医疗管理组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辅以移动医疗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畸形、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转归等差异。结果 移动医疗管理组孕妇血糖控制合格率优于传统管理组[(67.22±22.76)%比(60.69±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畸形、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转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移动医疗用于GDM规范化管理可提高GDM孕妇的血糖控制率,但并未改善妊娠结局。由于干预时间较短,移动医疗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管理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昆明社区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提高健康素养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昆明市呈贡两社区医院185名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样本,运用糖尿病基本知识问卷、健康素养管理(HeLMS)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9 (PHQ-9)对目标人群进行测评。  结果  糖尿病患者在健康素养管理(HeMLS)4个维度总得分中发现经济支持的愿望得分比其他3个维度总分值低了30分(P < 0.05)。其中,糖尿病患病时间高于10 a的男性患者,糖尿病知识得分较低;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收入越高,能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患者,糖尿病知识得分较高(P < 0.05)。  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低收入、糖尿病患病时间和是否坚持运动,是影响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对该情形社区医院应加大力度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6):130-131,15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血糖及其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糖尿病管理及其并发症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300例病程1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访谈、回顾病历,填写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情况、糖尿病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遵循情况等。结果 300例患者中均不同程度合并相关并发症;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占65.00%;84.33%患者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患者参与糖尿病知识培训、饮食指导的比例分别为88.50%和93.30%;患者的糖尿病知识主要通过医务人员获得;坚持定期检查的患者占53.70%,17.50%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结论重庆市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与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控制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互联网+“两卡制”对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铜陵市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社区慢性病管理1 603位居民为研究对象,比较“两卡制”开展前后慢性病控制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级及下辖4所卫生服务站点医务人员参与“两卡制”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2019年第1季度与2018年第4季度相比,慢性病健康管理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第1季度慢性病管理率、控制率较2018年第4季度相比明显下降:高血压规范管理率由67.78%下降至26.28%(χ2=479.97,P < 0.01)、控制率由90.39%下降至72.66%(χ2=143.40,P < 0.01);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由63.64%下降至26.05%(χ2=124.60,P < 0.01)、控制率由52.39%下降至39.74%(χ2=14.03,P < 0.01)。慢性病管理得分与总管理人数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管理得分与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正相关(r=0.992,P < 0.01);糖尿病患者管理得分与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正相关(r=0.881,P < 0.05)。慢性病管理得分与规范管理率或规范管理人数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对“两卡制”不满意率为73.47%。对“两卡制”最满意的是求真务实,对两卡制最不满意的是手机、平板应用程序操作繁琐以及工分制。结论“两卡制”的实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改变了基层慢性病档案管理造假的现象,为将来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真实依据。“两卡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效果以及能否增强基层医疗服务实力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的作用,特别是有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社区综合管理是否存在优势,为改进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1、A2组由"健康管理"团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干预,并对A2组的家庭,限一户一人,按照北京市家庭保健员计划进行培训;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相近的原则选择对照组(B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期限为6个月.结果 (1)A1和A2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A2组的三酰甘油水平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三组的本身变化看,干预6个月后A1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A2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B组患者仅有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三酰甘油的变化是负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和A2组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而B组患者只在糖尿病控制措施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干预,A1组和A2组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均较B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经过6个月的干预,A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变化指标为8项,A1组为6项,B组为4项.在讲究个人卫生、每天检查足部情况方面,A2组较其余两组有明显的提高;而有意识地减轻体质量、吃高纤维的饮食、尝试减轻生活压力、开始戒烟或劝阻周围人吸烟这四项,A1、A2组患者较B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这一慢病管理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使患者具备不断增强改变行为的能力;而有家庭保健员参与,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干预,将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