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荧光差异显示法分离新的肝细胞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新的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荧光 差异显示 (fluorescentdifferentialdisplay)技术分析人HCC、配对非癌肝、胎肝、正常肝等组织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 ,差异表达cDNA片段 ,经测序后 ,再用RNA狭缝杂交对部分差异片段在上述 4种组织中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共得到差异表达cDNA片段 110条。经狭缝杂交筛选 ,获得了 4条阳性片段 ,未知cDNA片段L2和与人醛缩酶B 99.5 %同源的cDNA片段L7在部分HCC中特异性低表达 ,未知cDNA片段LC2 7和与人Nip3基因 99.4%同源的cDNA片段LC2 0在部分HCC中特异性高表达。结论 :确认了 4条HCC相关基因。其中L2和人醛缩酶B基因可能为阻抑HCC发生、发展的基因 ,而人Nip3基因和LC2 7可能为促进HCC发生、发展的基因。L2和LC2 7为目前未知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螺杆菌相关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明  崔群  强新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5):391-393,39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与螺杆菌感染关系.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的38例HCC病人的癌组织作为实验组,28例非肝癌肝病组织、29例胃癌组织、18例结肠癌组织和18例子宫肌瘤组织作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确认,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阳性者再扩增幽门螺杆菌的特异基因26-kDa 及相关基因cagA、vacA、rps4、glmM以进一步验证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38例HCC标本中有27例检出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阳性率为71.1%;29例胃癌标本有23例检出螺杆菌属16S rRNA,阳性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他对照组(均未扩增出16S rRNA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4.70~33.67,P<0.01).16S rRNA PCR 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为幽门螺杆菌.序列测定表明,HCC和胃癌组织中的螺杆菌16S rRNA序列与幽门螺杆菌序列有97.8%的同源性.Hp特异相关基因检测结果,26-kDa基因扩增阳性率82.0%;cagA基因扩增阳性率18.3%;glmM基因扩增阳性率15.0%;均未扩增出vacA和 rps4基因.结论 HCC病人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且感染率较高,螺杆菌感染与HCC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HBV感染是引起HCC的重要因素之一,而HBX又是HBV复制和扩散所必须的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X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HCC的发生中参与了多条途径。DNA甲基化也是目前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特别是抑癌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诊断、疗效、预后判断及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BX及HCC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在HCC发生中的几种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肝细胞癌相关新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的新基因,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HCC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对通过荧光-差异显示(fluorescent-differential display,FluoroDD)技术从人HCC组织、配对非癌肝(paired non-cancerous liver,PNL)组织、胎肝(fetal liver,FL)组织和正常肝(normal liver,NL)组织获得的110条差异表达cDNA片段(DD片段)中的25条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 NR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其中12条DD片段用RNA狭缝杂交法验证其在HCC、PNL及NL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25条DD片段中18条与已知基因具有高同源性(>96%);5条与已知序列(基因结构与功能未知)具有高同源性(>85%);2条与GenBank NR数据库中的序列无明显同源性.RNA狭缝杂交筛选到5条在HCC中特异性高或低表达并与已知哺乳类动物基因高度同源(97%~99%)的cDNA片段:在HCC中特异性高表达的3条片段是LC13(人热休克蛋白90β)、LC21(智人异源性核内核糖核蛋白C)和LC22(干扰素诱导的智人鸟嘌呤结合蛋白2);在HCC中特异性低表达的2条片段是LC5(智人甲状腺激素受体相关蛋白240)和FL25(分化相关基因1).结论:新发现5条与HCC相关、与已知哺乳动物基因高度同源的cDNA片段.其中3条在HCC中高表达、2条低表达,它们可能分别作为促进与阻抑HCC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其确切的生物学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与凋亡相关的p53基因的表达,探讨p53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TUNEL法检测HCC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34例HCC平均凋亡指数为4.16%±0 70%,有18例p53蛋白阳性,凋亡指数的高低与p53蛋白的阳性率有关,p53蛋白阳性者凋亡指数低;正常肝组织平均凋亡指数为0 51%±0.09%,无p53蛋白阳性者.结论HCC患者中存在肿瘤细胞增殖和死亡调控的异常,其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失控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增30万~100万病例。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日渐深入,肝癌的病因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感染、p53基因和HCC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研究表明,在HBV感染相关的HCC发生机制中,HBx基因产物HBx蛋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从而进一步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基因库中找出人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mRNA序列,选取其中与大、小鼠高度同源的片段,设计出相关的引物序列,然后用树鼩正常肝组织的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树鼩相应基因的cDNA片段,将这些cDNA片段作为树鼩的特异性探针,进而建立起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结果:得到涉及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探针共有152个基因。结论:利用该芯片研究树鼩HCC发生过程中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而完善树鼩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多数据库数据探索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驱动基因并挖掘HCC治疗的新生物靶点。方法 采用从TCGA、GEO和ICGC数据库中获取的858例HCC组织数据与493例癌旁组织数据(共1351例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运用GSEA筛选HCC与癌旁的差异通路,进而筛选差异通路中显著富集的基因,获得Hub基因3-hydroxyacyl CoA脱氢酶(EHHADH)。基于TCGA的HCC数据集分析与EHHADH转录组水平下调相关的基因突变,发现TP53突变最显著相关。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TP53突变导致EHHADH表达下调的机制。基于Metascape数据库预测EHHADH参与HCC发展的信号通路,发现与铁死亡信号通路显著相关。对30例HCC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验证EHHADH的表达情况。结果 三个HCC数据集均显示EHHADH在癌组织中相对于癌旁组织显著低表达(P<0.05),且和肝细胞去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TCGA的HCC数据集体细胞突变景观分析显示HCC患者基因组中TP53突变率比例最高。EHHADH上游基因PPARGC1A转录组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RAN多态性与广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位于RAN启动子区rs7132224和3’非翻译区rs14035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遗传标记;采用SNPstream对340例HBV相关的HCC和361例对照个体进行基因分型;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CI。结果①rs7132224、rs14035和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相关性评价结果分别为OR=1.43,95%CI=1.04~1.98,P=0.02;OR=1.43,95%CI=0.57~4.11,P=0.40;②对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态、一级生物学亲属HCC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rs7132224、rs14035和各亚人群HBV HCC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s7132224和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而rs14035与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7132224、rs14035与性别、年龄、饮酒状态、吸烟状态、一级生物学亲属HCC家族史在HBV相关HCC发生风险中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microRNA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收集2014年9月前有关microRNA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Stata10.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病例对照研究13项。分析结果显示miR-146aG>C(rs2910164)和miR-196a-2C>T(rs11614913)等位基因多态性与HCC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其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92(0.87~0.98)和0.90(0.82~0.98),分层分析结果提示,miR-146a多态性和HCC之间的显著相关性仅存在于男性和亚洲人群中。结论 miR-146a和miR-196a-2基因多态性与HCC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其C和T等位基因会降低HC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中负责降解细胞内短寿命蛋白、参与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的重要细胞器。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蛋白酶体调节颗粒亚基可通过调节PTEN基因、P53、Bcl-2、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介体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β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E2F1、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等多种肿瘤相关蛋白以及相关的通路分子,例如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蛋白激酶B,诱使这些蛋白质功能失调,进而促进HCC的发生,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蛋白酶体核心颗粒亚基则更多参与HCC相关蛋白的降解,因此核心颗粒的抑制剂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应。本文就当前蛋白酶体调节颗粒亚基和核心颗粒亚基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弄清p53、c-myc基因和细胞增殖活性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53、c-myc基因蛋白产物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p53、c-myc基因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6.7%。p53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的表达率有递增趋势。而c-myc基因在三级间的表达率却无明显区别,p35与c-myc基因的同时表达率为23.3% ,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HCC中呈四种类型:散在型、边缘型、镶嵌型和弥漫型,PCNA标记指数与HCC的分级相关,p53阳性的HCC中PCNALI为53.8±24.3,阴性的为33.1±15.7(P<0.05);c-myc基因表达阳性与阴性的PCNALI分别为38.7±22.9、42.8±21.6(P>0.05)。结论 p53、c-myc基因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之间无依存关系;伴有p53基因突变的HCC中癌细胞增生活跃,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P53基因蛋白产物及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肝癌组织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为46.7%;在分化程度为Ⅰ、Ⅱ、Ⅲ级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4.3%、40.0%、87.5%(P<0.05)。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HCC中呈4种类型:散在型、边缘型、镶嵌型及弥漫型;其标记指数(LI)与癌细胞的分级相关.P53基因蛋白表达异常的癌组织中PC.NALI(53.8±24.3)明显高于无异常者(33.1±15.7)(P<0.05).上述结果揭示P53基因的突变在部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PCNA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相关,伴P53基因蛋白的HCC癌细胞增生活跃,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基因RAN多态性与广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位于RAN启动子区rs7132224 和3′非翻译区rs14035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遗传标记;采用SNPstream对340例HBV相关的HCC和361例对照个体进行基因分型;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CI.结果 ①rs7132224、rs14035和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相关性评价结果分别为OR=1.43,95%CI=1.04~1.98,P=0.02;OR=1.43,95%CI=0.57~4.11,P=0.40;②对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态、一级生物学亲属HCC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rs7132224、rs14035和各亚人群HBV HCC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s7132224和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而rs14035与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7132224、rs14035与性别、年龄、饮酒状态、吸烟状态、一级生物学亲属HCC家族史在HBV相关HCC发生风险中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腹部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虽能发现肝癌(HCC),但对监测单个癌细胞较难。肝癌诊断特异蛋白及相关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疗效观察、术后随访、复发或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分析感染不同基因型HBV导致CHB和HCC的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肝脏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89例CHB和86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双色荧光标记的TaqMan MGB探针来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占78.65%,可见B、C混合型,占3.37%;HCC患者以感染C基因型为主,占70.93%;本研究中未见B、C以外其他基因型。B、C基因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感染不同基因型HBV的CHB患者间临床实验室和肝脏病理检查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在HCC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e抗原阳性率高(P<0.05);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明显相关(P<0.05);HBV基因型和肿瘤TNM分期、转移和浸润之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和e抗原阳性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感染C基因型HBV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有可能降低HCC的发生率。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Survivin基因与HCC发病机制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确诊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中Survivin基因、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本组30例HCC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m 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之间Survivin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以认为Survivin基因的表达程度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肿瘤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EBV作为肿瘤相关病毒已获公认,为探讨EBV与HCC的关系及与肝炎病毒有无协同作用,进行本研究.方法采用PCP、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HCC标本中EBV、HBV、HCV和HDV.结果PCR测HBVDNA(X基因和(或)S基因)阳性率为56.4%(44例/78例),EBVDNA(BaimH I W和(或)LMP1)阳性率为28.2%(22例/78例).RT-PCR测HCV RNA阳性率为5.6%(1例/18例),HDVRNA阳性率为0(0例/18例).免疫组化测EBVLMP1多定位于肿瘤细胞中.结论EBV在HCC组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注意;HBV对HCC发生起重要作用,与EBV无明显关系;本地区HCV发病率不高,但其与EBV在HCC发生中有无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HDV与HCC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HCC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网站和肿瘤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在线检索ACLY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收录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改变,选取HCC为疾病模型,分析ACLY在基因表达数据库HCC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采集HCC患者临床标本在mRNA、蛋白水平进行表达验证;同时在细胞水平敲减ACLY,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等功能验证;探讨ACLY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以及与免疫新抗原、免疫检查点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ACLY基因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P均<0.05),且ACLY高表达与HCC的总体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5)。ACLY的高表达可影响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脂代谢基因的表达(P均<0.05)。结论 ACLY与HCC的发生发展及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并对HCC的免疫微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HCC发生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BV基因编码的HBVX蛋白(HBx)为HBV感染和复制所必需.并广泛涉及宿主细胞的增殖、转化和凋亡等过程。因此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结果征实肝癌组织中存在着高频自发的HBx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