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许鑫松  朱焰△  路攀 《广东医学》2021,42(7):792-795
目的 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中的分布及锌剂在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探讨锌剂治疗与感染性腹泻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之间联系。方法随机选取住院的轻中度感染性腹泻患儿138例,其中病毒感染75例,细菌感染63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儿童60例。分为病毒感染组(n=75)、细菌感染组(n=63)、健康对照组(n=60)。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比例、CD8+比例、CD4+/CD8+值),比较各组间变化及意义。其中病毒感染组中有33例予锌剂治疗,42例未予锌剂治疗,分为病毒补锌组(n=33)、病毒对照组(n=42);细菌感染组中有27例予锌剂治疗,36例未予锌剂治疗,分为细菌补锌组(n=27)、细菌对照组(n=36),分析锌剂治疗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中的疗效。病情恢复后随访病例中补锌组及对照组各随机抽取病例15例,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数值的变化。结果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CD4+比例、CD4+/CD8+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补锌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随访病例CD4+比例、CD4+/CD8+值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下降,且补锌组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较正常患儿有明显变化,补锌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均有助于症状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妊娠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妊娠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2例未经驱梅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及16例血清固定的妊娠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12例梅毒非妊娠女性、32例健康孕妇、25例健康非妊娠女性进行比较。结果:与其他4组相比,血清固定组CD3+、CD4+、CD4+/CD8+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未治疗组CD4+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孕妇组(P<0.05),CD8+细胞比例高于梅毒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和健康非孕妇组(P<0.05);未治疗组和血清固定组CD19+细胞比例均高于梅毒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和健康非孕妇组(P<0.05);血清固定组NK细胞比例高于未治疗组(P<0.05);梅毒非孕妇组、健康孕妇组和正常非孕妇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受到影响;血清固定组出现免疫失衡,NK细胞水平下降,引起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资料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中CRP与维生素D3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RP及维生素D3水平之间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儿童血清中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与健康组儿童比较,观察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CD3+、CD4+以及CD4+/CD8+均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与CRP呈负相关(r=-0.635,-0.348;P<0.05),CD3+、CD4+与维生素D3呈正相关关系(r=0.367,0.455;P<0.05),CRP与维生素D3负相关(r=-0.319;P<0.05)。结论 CRP、维生素D3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于评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情变化,对患儿后期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3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III组)、41例2型糖尿病患者(II组)、43例肺结核患者(I组)、3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II组外周血CD3+明显低于I组、II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CD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8+明显低于II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CD8+显著高于II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4+、CD8+、CD4+/CD8+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CD3+、CD4+、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冠肺炎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冠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加,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58.33%新冠肺炎患者CD3+细胞绝对数下降,54.17%患者CD4+细胞绝对数下降,45.83%患者CD8+细胞绝对数下降,恢复期患者CD3+、CD4+、CD8+细胞绝对数高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玫瑰花结法检测68例尖锐湿疣患者在乌苯美司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乌苯美司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乌苯美司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血清IL-4、IL-8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儿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42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再分为≤6个月亚组和>6个月亚组。另选取健康婴幼儿(11例)和排除感染的住院术前准备婴幼儿(26例)共37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IL-4和IL-8的变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比例变化情况。结果 重度组的IL-4、IL-8水平在≤6个月亚组和>6个月亚组中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其他组,其中≤6个月亚组最高;重度组CD3+CD8+和CD3+CD56+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其他组,其中≤6个月亚组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月龄和疾病程度的不同,对血清IL-4和IL-8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乙型肝炎患者72例为肝炎组,其中轻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2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并分析其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关联性。结果肝炎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肝炎组中度、重度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肝炎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而逐渐递减(P0.05),肝炎组重度CD4~+/CD8~+比值低于轻度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乙型肝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故检测乙型肝炎细胞免疫指标,可为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3+CD4-CD8-(double negative T,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 C,CH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92例CHC患者、93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CHC患者DNT细胞百分比(8.57%±6.16%)高于正常对照组(6.78%±4.50%)(P<0.05),其绝对数在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 CHC患者DN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琳超  孙菊琴  姚轶敏 《浙江医学》2022,44(11):1165-1168,1205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疗效和铁过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及不同输注疗效下CD3+T淋巴细胞与铁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AA患者158例。根据输注是否有效分为输注有效组82例(铁过载44例,非铁过载38例)和输注无效组76例(铁过载41例,非铁过载35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即CD3+、CD3+CD4+、CD3+CD8+、CD4+/CD8+、CD4+CD25+,分析不同输注疗效下铁过载对A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输注疗效CD3+T淋巴细胞与铁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输注有效组和输注无效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注有效组铁过载与非铁过载患者比较,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无效组铁过载与非铁过载患者比较,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AA患者CD3+T淋巴细胞与铁蛋白无相关性(r=0.095,P>0.05),红细胞输注有效的AA患者CD3+T淋巴细胞与铁蛋白呈负相关(r=-0.305,P<0.05),红细胞输注无效的AA患者CD3+T淋巴细胞与铁蛋白无相关性(r=0.024,P>0.05)。结论AA患者依赖长期红细胞输注导致铁过载,铁过载影响CD3+T淋巴细胞,尤其当红细胞输注有效时,铁过载对CD3+T淋巴细胞影响较大,其与铁蛋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的比率变化及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9例反复自然流产病人,60例正常早孕妇女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病人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CD4+T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结论 T淋巴细胞CD3+、CD4+比率及CD4+/CD8+比值升高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水平,评估其在鉴别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肺GGO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GGO的患者为研究组,40例良性GGO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水平,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的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而NK细胞水平却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曲线得到CD4+/CD8+比值最佳截断点(CD4+/CD8+<2.12)诊断恶性GGO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为90.0%、50.0%、74.0%,而B淋巴细胞(<11.48)和NK细胞(>16.18)诊断恶性GGO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71.7%、72.5%、72.0%和63.3%、85.0%、72.0%。结论:早期肺癌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而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的水平和CD4+/CD8+比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GGO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4例肝癌(其中47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27例则无乙型肝炎)、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乙肝组、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D3+、CD3+/CD4+、CD3+/CD4+与CD3+/CD8+的比值及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乙肝组比较,CD3+/CD4+ 和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伴乙肝组和肝癌不伴乙肝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中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7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BALF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BALF及外周血中CD4 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LF中CD8比例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肺结核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BALF及外周血中CD4 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有明显升高,BALF中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绘制ROC曲线比较显示,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价值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儿童维生素A、E水平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并诊断为RRI的268例患儿为观察组,本院同期体检的13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E水平,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进一步比较RRI患儿维生素A、E正常与缺乏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分析RRI患儿维生素A、E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维生素A、E水平和正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D3+、CD4+、CD4+/CD8+、CD19+和IgG、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比例和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患儿维生素A正常者CD3+、CD4+、CD4+/CD8+和IgG、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维生素A缺乏者(均P<0.05);而CD8+、CD19+、NK细胞比例和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E正常与缺乏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患儿维生素A、E水平与CD3+、CD4+、CD4+/CD8+和IgG、IgA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CD8+、CD19+、NK细胞比例和IgM水平均未见相关性(均P>0.05)。结论广西地区RRI患儿血清维生素A、E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均降低,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疣包埋疗法联合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治疗外阴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90例外阴部尖锐湿疣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自体疣包埋疗法联合ALA-PDT(A组)、单纯自体疣包埋疗法(B组)、单纯ALA-PDT(C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人乳头瘤病毒(HPV)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时3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均高于B、C组(均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B、C组(均P<0.05);B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以及血清IgG、IgA水平均高于C组(均P<0.05)。A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HPV复发率为0,低于B组的10.0%和C组的16.7%(均P<0.05)。结论自体疣包埋疗法联合ALA-PDT治疗外阴部尖锐湿疣的疗效明显,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HPV复发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外阴部尖锐湿疣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70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38例,非活动期32例)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9+、NK(CD3+/CD1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8+、B(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SLE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比较,CD4+细胞数低于稳定期,CD8+细胞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135-137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52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取5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四色荧光抗体染色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结果 根据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数据对比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CD4+百分比上升。实验组较对照组CD8+百分比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CD4+/CD8+比值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损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数据对比显示,实验组CD4+5个高倍视野平均个数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CD8+5个高倍视野平均个数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CD4+/CD8+的比值较对照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尖锐湿疣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监测疾病的复发以及辅助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