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2008年麻疹疫苗(MV)免疫强化的效果,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有效措施,同时分析昭通市麻疹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强化免疫资料、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及麻疹IgG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310172人,报告接种率98.34%,快速评估接种率96.98%。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6.0%,麻疹发病数由2008年的731例降到2009年的32例,发病率由14.92/10万降到0.69/10万,发病范围由111个乡镇缩小到26个乡镇,季节高峰不明显,麻疹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结论]2008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枣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枣庄市有计划地应用麻疹疫苗(MV)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疫情呈散发状态,但局部爆发时有发生.为了解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做好疫情预测,并为制定免疫对策提供依据,2001年11月,对40 a以下的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在使用麻疹疫苗(MV)前,衡州市麻疹呈现高发病率、低年龄组、每l~2年发生一次流行的自然流行状态。自1980年起,全市逐步推广实施计划免疫,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完善了各级疫苗冷链系统,接种质量得到了保证,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大幅度降低了麻疹的发病,也为最终消除麻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衢州市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1950年~1998年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省卫生防疫站疫情资料汇编和本站疫情档案资料。MV接种资料来源于本站计划免疫档案资料。2 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资料、麻疹疫情及疫情监测资料 ,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牟县麻疹监测资料、疫情资料及MV初始强化免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 1 4岁以下儿童MV初始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达90 1 % ,实际接种 1 5 0 1 70人 ,抽样调查接种率为 98 1 3% ,用县统计局公布人数评估接种率为 86 %。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 ,2 0 0 2年只发生 2例麻疹病人 ,比 2 0 0 1年发病下降 96 6 1 % ,比 2 0 0 0年下降 94 87%。结论 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发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泉州市2009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MV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和2006~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泉州市8个月-14岁儿童1231987名,MV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9.04%。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6918.31增长到1∶11220.18;经过一年流行病学观察,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4月~2010年3月发病率下降到0.09/10万,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下降了98.74%。结论泉州市2009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麻疹疫苗(简称MV)的广泛应用及计划免疫工作的普遍推行,深圳市麻疹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1997年麻疹发病出现回升,为探索当前麻疹发病的流行因素和消除麻疹的策略,现将我市1997年麻疹疫情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统计的疫情资料。麻疹个案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人口数为1997年12月底的数据。1.2实验方法麻疹免疫成功率监测,所用MV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采免前免后双份血,双份血清同时用ELISA法检测,滴度≥1:200判为麻疹抗体阳性,试剂由中国预防科学院病毒所提供。2结果2.1发病…  相似文献   

7.
费金花  黎桂福  倪春芳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0):473-474,479
<正>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麻疹疫苗(MV)的使用和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进入21世纪后,麻疹疫情有所回升,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为了巩固控制麻疹已经取得的成绩,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进程,现对青浦区2001—2010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利用2004、2005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MV强化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监测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年MV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显著升高,与2004年同期相比,麻疹病例锐减。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MV强化免疫成效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疫质量有待提高;尽快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是长期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湖区2006年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92-3793
[目的]探讨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 [方法]2006年9月1~30日对西湖区20162名3~7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补充免疫活动.利用省统计局资料,疫苗分发数、疫情资料等,对报告接种情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报告接种率97.65%. [结论]开展MV补充免疫活动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根据绵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2005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描述绵阳市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对免疫干预预防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共发生麻疹348例,发病率为6.73/10万,较2004年上升7.74倍;发生暴发疫情7起154例;72.41%的病例﹤15岁;86.21%的病例发生在3~6月份和9月份;72.13%的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监测指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结论]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是供方未及时对流动儿童提供第1针MV免疫服务的重要原因;不在学校接种MV,后期又无督促机制,严重影响MV第2针接种率。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与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有关,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学校,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和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感染麻疹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暴露、与病例接触、未接种MV。传染源管理目前存在薄弱环节。按卫生部新免疫程序针对6岁以上儿童不开展MV接种,绵阳市可通过对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全程接种。针对≥15岁成人麻疹的控制,尚需现场证据证明其有效和可行性。减少暴露机会、控制传染源等措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麻疹曾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疫苗(MV)使用前,其发病率一直高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几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推广应用麻疹疫苗后,其发病强度逐步得到控制.但近些年麻疹疫情又有所抬头,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爆发.为了解我区麻疹发病的时间分布规律,指导麻疹的防制工作,笔者应用集中度法对我区2001~2009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划免疫的深入开展及麻疹疫苗(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不断提高,麻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为掌握南部县近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进一步将麻疹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及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1-2002年南部县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专报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南部县统计局。1.2统计分析有关资料均用office2000中的mi crosoft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发病率概况1991-2002年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2004年对保定、沧州市和华北油田715 414名8月龄~5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后续免疫活动。利用省统计局资料、疫苗分发数、疫情资料等,对报告接种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报告接种率92.67%,以县为单位报告接种率为76.06%~99.64%。结论开展MV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自使用麻疹疫苗(MV)以来,特别是从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所回升,并且爆发疫情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水平,有效控制麻疹局部爆发与流行,现将2009—2005年南通市麻疹爆发疫情特征和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5例,发病率为11.5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占62.22%;15岁以下儿童含麻疹类疫苗漏种率为11.46%;45例病例中0剂次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44.44%,1剂次的仅占24.44%。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基层防保人员及村医不足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应采取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北海市辖区2007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家素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00-4701
[目的]总结北海市辖区2007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对近年该市麻疹发病情况及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现场调查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北海市辖区2007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80248人,报告疫苗接种率和现场调查接种率大于96%,2007年1~8月麻疹发病13例,比去年同期下降62.9%。强化免疫后的5~8月麻疹发病4例,比去年同期下降81.8%。[结论]北海市辖区2007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疫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广泛使用 ,全省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从近 10年疫情来看 ,贵州省麻疹发病时起时伏 ,不时有局部暴发 ,据全国疫情资料统计分析 ,发病率居全国前列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给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现将贵州省 1990~ 1999年麻疹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本站疫情资料汇编 ;人口资料由省统计局提供 ;各级卫生防疫站提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计算发病率、构成比 ,进行对比分析。2 结果2 .1 流行情况及特征2…  相似文献   

19.
1955~1997年绍兴市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市麻疹控制工作经过1965年开始使用液体麻疹疫苗(MV);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1984年使用冻干MV、冷链设施完善和规范运转三个阶段后,改变了使用MV前自然流行状况,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到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数(199例)较1978年(9558例)下降98%,达到了WHO提出的“到1995年麻疹发病数比计划免疫前降低95%”的目标。现对我市1955~1997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根据绍兴市卫生防疫站历年疫情监测报告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吉林省2006年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病原学监测资料、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人群麻疹抗体资料、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综合分析MV应急免疫效果。结果吉林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毒为H1基因型,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20%,应急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6%,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对8月龄~14岁人群进行MV应急免疫,能迅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