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索SD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组织中43kD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周围神经43kD蛋白单克隆抗体,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中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与大鼠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在43kD处均有免疫反应阳性条带,在大鼠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中阳性反应产物着色较深。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有43kD蛋白的表达,而损伤神经远侧端43kD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中段钳夹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的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增强。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显著增强,神经再生完成后表达减弱,表明GAP-43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在损伤后远侧端生长相关蛋白(GA9-43)的表达。方法:切除SD大鼠-侧坐骨神经5mm,造成坐骨神经缺损伤模型,两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远侧端神经组织中GAP-43的表达,结果:损伤神经远侧端雪旺细胞表可见棕色阳性产物,而正常神经组织中未见阳性反应产物。结论:损伤神经远侧端雪旺细胞中可见GAP-43表达,在正常神经组织中GAP-43低表达或无表达。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的再生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在脊髓横断伤后的再生反应。方法在胸9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术后1、3、5、7和14d,取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和脊髓分别进行GAP-43mRNA组织原位杂交和NF200免疫组化。结果大鼠在脊髓横断伤后出现大脑运动皮质GAP-43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大脑运动皮质的V、Ⅵ层;脊髓横断伤组在术后14d内,脊髓断端白质内NF200的表达逐渐由稀疏至消失。结论实验揭示了大鼠脊髓横断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在两周内不会出现数量减少;并发现大脑运动皮质在皮质脊髓束横断后能出现短时间的再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GAP-4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内GAP-43蛋白与其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上述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内GAP-43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脊髓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 1 5m W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 3 )表达的影响 .方法  96只雄性 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1 5m W半导体激光照射神经损伤部位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内 GAP-4 3表达的变化 .结果  1 wk内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第 2周和第 4周时激光照射组脊髓内 GAP-4 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第 8周时激光照射组较对照组脊髓内 GAP-4 3表达稍低 .结论  1 5m W半导体激光照射可引起损伤神经后大鼠脊髓中 GAP-4 3表达的变化 ,有促进完成神经再生的作用 .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制备GFP小鼠和B6小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及RealTime-PCR技术观察和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后远侧段组织的形态学及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方法:制备GFP小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染色S100蛋白以显示施万细胞,染色NF蛋白以显示轴突;结合GFP小鼠的自发荧光以及Hoechst核染观察横断伤后不同时间点远侧段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制备B6小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横断伤后远侧段组织中相关营养因子BDNF、NGF、CNTF及抗凋亡因子Bcl-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横断伤后,远侧段施万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第7天时达到高峰,第14天时下降,形成狭长细胞索带;第21~28天时仅少数细胞S100蛋白阳性。远侧段NF免疫组化产物于横断伤后第7天时断裂呈碎片状,第28天时碎片亦基本消失不见。远侧段非特异核染数目随损伤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在远侧段整个溃变过程中,神经基膜管结构仍然可见。坐骨神经横断伤后,BDNF mRNA表达第1~3周内逐渐上调,其中第3周时达到高峰(P<0.01),第4周时下降到与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的水平。NGF mRNA表达第1周时达到高峰(P<0.01),第2周时比第1周有小幅下降,但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周以后下降到与正常值相似的水平。CNTF mRNA表达则在损伤后第1周时下降了35%,第2周时继续下降到正常水平的42.7%,其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周时有所回升,第4周时下降到低点。Bcl-2 mRNA表达在损伤后第1周时下降,第2、3周时上升,第3周时达到高峰,并且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坐骨神经横断伤后4周,远侧段神经组织中神经基膜管结构仍然存在。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CNTF mRNA的表达时相不同,提示其表达调控机制不同。Bcl-2 mRNA表达变化与施万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觉系统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GAP-4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新生健康SD大鼠(24 h)72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横断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发育及视神经损伤后发育过程中1、3、7、14、28和56 d的SD大鼠视觉系统中GAP-43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SD大鼠出生后整个发育阶段视觉系统中均可检测到GAP-43阳性细胞的表达,且随着神经元发育成熟表达逐渐下降(P< 0.05);视神经横断组GAP-43在损伤后发育过程中可检测到阳性表达,且较正常对照组增高,1 d变化不明显,3 d开始增高, 7~14 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直至56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GAP-43在新生鼠视觉系统中随生长发育而改变,在神经横断后GAP-43表达增强,表明GAP-43在视觉系统发育和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动作电位(AP)幅度和传导速度,以及损伤脊髓GAP-43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致大鼠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SCI后1、3、7d时,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升高,AP幅度和传导速度降低,呈时间依赖性改变;SCI后14d,AP产生阈值、幅度和传导速度较SCI第7d有所恢复。正常大鼠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和轴突中有少量GAP-43蛋白表达;SCI后第1、3、5、7d时损伤脊髓周围区灰质GAP-4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SCI后第14d其阳性表达开始减弱。结论:大鼠SCI后能够导致坐骨神经电生理学兴奋性和传导性的降低,以及神经结构重构蛋白GAP-4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期远侧端特异性表达的65KD蛋白对鼠胚脊髓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2周的动物模型,自然凝胶系统电泳分析损务后神经远侧端中的蛋白组分,将65KD蛋白区带胶条与14天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联合培养,结果: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元侧端中特异性地出现表达增强的65KD蛋白;与含65KD蛋白区带胶条联合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存活数量多,突起生长旺盛,结论: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损伤后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抗CNTF抗体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损伤两周坐骨神经远侧端和正常神经中CNTF表达。结果:正常神经组织中在22kD处有特异性CNTF阳性反应条带,在损伤两周的坐骨神经远侧端中尚未出现CNTF阳性反应条带。结论:正常成年鼠坐骨神经中CNTF表达处于一定的水平。神经损伤两周后的坐骨神经远侧端中CNTF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年Wister大鼠在坐骨神经切断后GAP-43于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4、8、12、16周处死后取其L4~L6脊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AP-43在相应脊髓节段中的表达变化,并利用影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对照组中GAP-43表达呈阴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无明显改变.坐骨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1周时对照组中胞体内GAP-43有明显表达,2周达到高峰,4~8周时呈下调趋势,9~16周时GAP-43在神经元中仍有表达.结论 坐骨神经切断可导致成年大鼠相应脊髓阶段中前角运动神经元GAP-43表达明显增加,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增强,但并不能长时间持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7日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后海马神经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按Rice法制备SD大鼠HIBD模型,并以正常新生大鼠为对照.以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大鼠明显增高,表达高峰分别在损伤后第2周和第3周.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海马损伤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段手术减压对视神经及视网膜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视神经损伤后减压的手术时机及作用机理。方法:定量致伤条件下建立新西兰兔双侧视神经部分损伤的动物模型。根据预定减压时间的不同,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1d减压组(1dpi组)、损伤后7d减压组(7dpi组)和损伤后14d减压组(14dpi组)4组。以右眼为减压眼,左眼不减压作为损伤对照。利用RT-PCR法检测各组损伤后4周时视神经及视网膜组织中GAP-4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视神经开始损伤后4周时,1dpi组减压眼视网膜组织中GAP-43mRNA的表达高于未减压眼,7dpi组、14dpi组减压眼与未减压眼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早期减压可使视网膜GAP-43mRNA表达升高,可能对促进视神经轴突的修复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大鼠损伤神经组织中CNTF基因表达,方法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正常坐神经与坐骨神经横断损伤1周、2周、4周远侧端中CNTF的基因表达。结果在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CNTF基因呈低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损伤神经远侧端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变化,探讨HMGB1对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迁移特性的影响,阐明HMGB1功能作用的细胞学基础。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双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损伤后HMGB1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新生1~3 d SD大鼠取材体外培养SCs并进行纯化,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HMGB1对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大鼠坐骨神经中HMGB1和S100共定位,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损伤后远侧端HMGB1表达明显升高;体外培养的SCs经过纯化后排列整齐、胞体透亮,纯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后续体外试验;HMGB1蛋白能够促进SCs迁移。结论:HMGB1参与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SCs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嘌呤P2Y4受体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三磷酸腺苷/三磷酸鸟苷(ATP/UTP)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大鼠制成一侧坐骨神经切断修复模型,分别于术后1d,1、2、3、4周切取坐骨神经近远断端各5mm、腰膨大部位脊髓以及对应损伤侧背根神经节,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对照,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P2Y4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对照组大鼠只做切口不做手术,正常组大鼠取材作为正常对照,并对RT-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正常组及对照组脊髓及坐骨神经有P2Y4 mRNA的表达,背根神经节则无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吻合口远端P2Y4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近端则逐渐降低;脊髓内表达2周达高峰,4周恢复正常;在背根神经节,术后1、2、3周出现弱阳性,4周时表达消失。结论:ATP/UTP通过P2Y4受体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GDNF 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切断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向心端及T12-L1段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GDNF mRNA在坐骨神经及L12-L1段脊髓微量表达,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段脊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7,14,28d分别减少10%,38%,45%,52%和20%,68%,80%,85%。结论:从骨神经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脊髓GDNF mRNA表达减少,推测是由于失去靶组织转运GDNF mRNA所造成,为外源性GDNF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一侧黑质内侧端并切断大鼠一侧坐骨神经,采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S-100蛋白抗体,分别对损伤鼠中脑切片与坐骨神经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施旺细胞在受损伤后1d至4周间各个不同时期的变化。术后1~3d,中脑针道处见有GFAP阳性反应细胞.坐骨神经切断处也见有S-100阳性反应细胞。术后1周,中脑与坐骨神经的胶质细胞反应性分裂增多,有些反应性胶质细胞生出长突起,横向排列,垂直于针道附近和坐骨神经之近、远侧断端,形成肉芽组织帽。术后2周.损伤区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其突起增粗、变多和变长。术后4周与2周变化类似。结果表明,中枢与周围神经系受损时,星形胶质细胞和施旺细胞的再生反应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以后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20.
经皮电刺激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GAP—43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经皮电刺激治疗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GAP-43mRNA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第1d阳性细胞数增多,7d达高峰,14d后明显减少,28天后基本未见阳性细胞存在;模型组第1d至第7d持续阳性细胞数增多,14d略减少,28d后仍可见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电刺激能缩短GAP-43mRNA表达时间,有利于突触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