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25例肺癌、25例卵巢癌、30例喉癌、87例鼻咽癌、139例良性疾患及6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和结合珠蛋白(HP)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五类癌症患者血清三种糖蛋白成分均高于正常人和良性疾患,具有显著区别(p<0.001及p<0.05)。应用七类人群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正常人、良性疾患及原发性肝癌的回代符合率在60%以上。这些实验资料均表明对癌症患者,特别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54例原发性肝癌、16例肝硬化、24例急性肝炎及52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进行了检测,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α_1-AT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亦可出现α_1-AT的升高,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并有助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和铜兰蛋白(CP)属急性时相蛋白,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液中有明显变化,国内外学者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关系尚未见报道。作者对18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α_1-AT、α_1-AG和CP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1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33例AFP(—)HCC、35例肝硬化和58例正常献血清唾液酸(SA)、岩藻糖(Fuc)及五种急性期蛋白(APP)[a_1-酸性糖蛋白(a_1-AG)、结合珠蛋白(HP)、a_1-抗胰蛋白酶(a_1-AT)、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同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FP(—)肝癌组患者血清SA、Fuc、a_1-AG、HP及a_1-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Fuc、a_1-AG与HP又比AFP( )肝癌组为高.因此可将上述五项指标视为AFP(—)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此外,还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两种结合蛋白的糖类含量高与血清a_1-AG、HP和a_1-AT呈明显地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 对象及方法一、健康人选自经过体查肝功能正常的健康献血员。二、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肝炎患者选自我院消化科、肝胆外科和传染科经临床病理检查以及B超、CT、同位素、生化等项检查确诊的病例。三、方法: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前白蛋白(PA)  相似文献   

6.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36例冠心病(心绞痛14例、急性心肌梗塞22例)病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的血清α_1-AT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间无差异(P>0.05)。表明冠心病病人存在着低α_1-AT 血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LCA亲和双向免疫电泳法初步观察了57例肝癌、20例肝炎、22例肝硬化及40例健康人血清α_1AT LCA结合型异质体水平。结果发现肝癌组异质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对肝癌诊断阳性率(70.18%)和特异性(90.24%)高于α_1AT浓度检测(P<0.05)。α_1AT异质体水平与α_1AT浓度、AFP浓度无相关性(P>0.20),25例α_1AT浓度正常肝癌患者15例异质体阳性(60%),18例AFP正常范围患者中14例α_1AT异质体阳性(77.78%)。α_1AT异质体、α_1AT浓度及AFP三者联合检测可使肝癌诊断阳性率由AFP单项的68.42%提高到94.47%。  相似文献   

8.
用自行改进的刀豆素A(Con A)交叉亲和免疫电泳(CIAE)检测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a_1-AT)异质体共247例。结果原发性肝癌(PLC)的α-AT异质体(I peak)百分值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1),以I peak≥8.00%为阳性,PLC的阳性率为67.09%,显著高于其他各组。AFP阴性PLC和早期PLC的阳性率分别为67.44%和56.25%,消化道肿瘤病人I peak假阳性显著低于α_1-AT(P<0.05),I peak随病程进展显著升高(P<0.01),而肿瘤切除后又显著下降(P<0.01)。表明α_1-AT异质体对PLC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α-酸性糖蛋白(α1-AG)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德国BN-2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6例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6例、肝炎23例、脑梗塞20例、手足口病20例、肺癌17例)和5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α1一酸性糖蛋白(α1-AG)检测.结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脑梗塞患者、肺癌患者的α1-A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其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α1-AG浓度的升高尤为显著,手足口病患者的α1-AG浓度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肝炎患者的α1-AG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 检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对各类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练  汪佑霞 《安徽医学》1990,11(5):12-14
<正>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增高,已为国内、外学者证实。但文献记载,除原发性肝癌外,在某些肿瘤患者血清α_1-AT也可增高。我们在测定30例胃癌患者血清α_1-AT时,发现其增高阳性率达66%,提出血清α_1-AT可以作为消化系癌肿的一个标记物,在临床上可用作消化系癌肿筛选试验的设想。为了对这一设想进行探讨,我们对28名健康人、46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109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非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α_1-AT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各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PA明显降低,CRP显著升高,均以慢活肝、肝硬化、重肝为甚。急肝动态观察,上述指标两周开始恢复,康复出院时恢复正常,其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相一致,因而可用于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a_(1)—AT在急肝、慢活肝、肝硬化下降,重肝升高,a_1—AG多数肝病下降,急肝康复出院时两者虽有上升,但并未复常。合并检测这些指标可提高肝癌的阳性率,并可用于监护肝癌治疗的进展。CP在重肝、肝硬化、慢活肝显著降低,急肝各期变化不大,其临床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Yang SZ  Dong JH  Zhu J  Li K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595-59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MAGE-1mRNA和甲胎蛋白(AFP)mRNA表达水平其与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通过巢式RT—PCR,在围手术期检测了45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AGE-1mRNA和AFPmRNA,并进行平均11个月的随访。同时以22例肝炎后肝硬化、11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了MAGE-1mRNA和AFP mRNA的对比检测。结果 MAGE-1mRNA在12例肝转移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为33.3%(4/12);肝炎后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均未检出。AFP mRNA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为13.6%(3/22),在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均未检出。45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MAGE-1mRNA/AFP mRNA的检出率分别是术前42.2%(19/45)/51.1%(23/45),术后7d20%(9/45)/24.4%(11/45),术后28d15.6%(7/45)/22.2%(10/45)。统计分析提示,术后28d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检出MAGE-1 mRNA/AFPmRNA预示患者近期复发。并且双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标志物检测对预测复发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采用巢式RT—PCR的方法联合检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8d外周血中癌特异性的MAGE-1 mRNA和肝细胞特异性的AFP mRNA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3.
洪波 《西部医学》2010,22(5):883-884
目的探讨在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0例正常组和198例肝病组进行血清AF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伴腹水、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水平非常地高于正常组(P〈0.01),后经治疗后AFP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无腹水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血管瘤组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血清中AFP的检测不仅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而且是监测肝病活动的一个较好指标,对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联合免疫磁珠分类与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肝细胞癌(45例)、肝硬化(16例)、肝炎(20例)患者及健康人(18例)的外周血,以CD15和Ber-EP4免疫磁珠富集血液中的癌细胞,用巢式RT-PCR检测其外周血甲胎蛋白(AFP)mRNA水平。结果 AFPmRNA在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炎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2.1%.43.8%和25.0%,肝细胞癌组与肝硬化组和肝炎组比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联合免疫磁珠分类与巢式RT-PCR法可提高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血清MDK对于肝癌诊断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临床样本(包含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及7种不同肝癌细胞系中MDK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定量检测120例不同受试人群的血清样本,分析血清MDK在诊断肝癌中的初步临床意义。结果 肝癌组织中MDK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77% vs. 30%,P<0.01)及正常肝组织(77% vs. 0%,P<0.001);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MDK在多株肝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此外,HCC患者血清MDK的中位数水平(1.195 ng/mL,0.84~1.71)较正常人(0.102 ng/mL,0.02~0.53;P<0.01)、 HBV相关肝硬化(0.57 ng/mL,0.26~0.67;P<0.05)和HCV相关肝硬化(0.34 ng/mL,0.09~0.56;P<0.01)患者显著升高。 结论 MDK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血清检测MDK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2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正常人组(P<0.01)。AFP、AFU、CA199三项指标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09%、71.74%、80.43%,AFP AFU、AFP CA199、AFP AFU 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9.13%、84.78%、95.6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肝癌患者血浆RASSF1A异常甲基化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4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浆中游离Ras相关结构域家族蛋白1A(RASSF1A)异常高甲基化情况,探讨血浆RASSF1A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患者血浆,提取游离DNA,亚硫酸氢钠修饰并纯化,以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及非甲基化引物进行PCR. 结果: 41例患者血浆中有17例RASSF1A呈现异常高甲基化(41.5%),对照血浆均为阴性. 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病理资料等与血浆中RASSF1A异常高甲基化检测结果无关(P>0.05);在10例AFP阴性的HCC患者中,有7例结果为阳性. 结论:血浆RASSF1A甲基化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筛选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