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血清酶学检测可以作为肝脏疾病诊断及了解其病情进展的重要生化指标。肝硬化早期诊断非侵入性方法(noinvasive methods)的探讨是个提出颇早,但迄今未能满意解决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硬化时血清酶谱研究的进展,作一综合介绍。肝硬化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由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显色多肽基质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67例,结果进一步证明AFU 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72例)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75. 0%及90. 5%;在 AFP 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PHC 病例中的阳性率达83. 3%;AFU 与AFP 联合检测使诊断 PHC 的阳性率上升为93. 1%。且随病情好转和恶化而下降和上升。血清AFU 值 EdmondsonⅡ级肝癌明显高于Ⅲ级。PHC 肿瘤组织 AFU 含量明显低于非肿瘤组织,提示 AFU 为分泌型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酶联火箭电泳法测定了90例各种肝病的血清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PAIF)。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HC)的PAIF(511.79±484.92ng/ml)显著高於肝炎(259.38±143.43ng/mlp<0.005)及肝良性占位性病变(58.75±45.88ng/mlp<0.05),诊断敏感性69.23%,特异性86.89%,可靠性80%。小肝癌(直径≤5cm)检出率80%,AFP阴性PHC的阳性率85.71%,5例PHC治疗前后PAIF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测定90例肝病血清常规铁蛋白(SF)的结果显示,对PHC的诊断阳性率79.49%,特异性65.91%,可靠性65.9%。二种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在PHC诊断中均可取,尤其在AFP阴性时,对小肝癌治疗的监测也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PAIF的测定在PHC诊断中优于SF。p<0.001以SF≥300ng/ml,PAIF≥300ng/ml为诊断PHC的判别值,各组结果见表2。SF及PAIF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79.49%、69.23%、65.91%、86.89%、65.9%及80%、47.73%、1  相似文献   
4.
大黄酸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60%的CCl4及5%的乙醇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用小剂量、大剂量大黄酸干预,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肝组织胶原面积及病理变化。 结果(1)血清ALT(U/L)、HA(μg/L)、PCⅢ(μg/L)水平及肝组织中MDA(nmol/mg)含量,大黄酸大剂量组分别为78±18、217±75、16±6和1.88±0.34,模型对照组分别为150±16、321±97、31±14和3.67±0.68,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7.831、2.977、3.249和6.75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NU/mg蛋白)大黄酸大剂量组为91.26±14.04,模型对照组为62.45±8.74(t=4.453,P<0.01)。(2)肝组织中TGFβ1、α-SM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3)肝组织胶原面积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大黄酸具有保肝作用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抑制TGFβ1的活性、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9例原发性肝癌(HCC)和97例其他肝病及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肿瘤酶标志物的联合测定。结果显示HCC组的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及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活力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四种酶联合检测对AFP(一)HCC的诊断阳性率为80%,与AFP联合检测对HCC总的诊断检出率达95.7%  相似文献   
6.
尿液假尿嘧啶核苷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2例原发性肝癌(PHC),65例其它各种肝病,1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尿液假尿嘧啶核苷(假尿苷,Ψ)PHC组的尿Ψ浓度(7.0±4.2nmol/μmol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2±0.7nmol/μmol肌酐)肝炎组(3.3±0.7nmol/μmol肌酐)肝硬化组(3.0±1.1nmol/μmol肌酐)及肝良性占位病变组(3.0±0.8nmol/μm  相似文献   
7.
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谢先火,沈鼎明,沈薇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对原发性肝癌(PHC)有诊断价值的血清肝癌标志物,如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LCA结合型异质体(LCA-AAT)、α-L-岩藻糖苷酶(AFU)及γ-谷氨酰转肽酶II(GGTI...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方法检测AFP异质体(AFP-13),以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方法:应用抗体亲和印迹法检测95例各种肝病及消化道肿瘤,2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果:AFP-13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7%,87.5%。在低浓度AFP(<400μg/L)肝癌及小肝癌(<5.0cm)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2.5%。有2例胃癌和转移性肝癌出现AFP-12。正常对照均为阴性。结论:该法操作简单,标本用量少(2μl),省时(4小时),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可达4μ/gL),图像清晰,扫描定量准确,可同时成批检测多个标本,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动态观察HepG2细胞在顺铂压力下存活细胞中P53、C-myc、Bax、Bcl-2等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epG2顺铂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测定在顺铂压力下存活HepG2细胞内凋亡和抗凋亡因子P53、C-myc、Bax、Bcl-2、NF-κB的变化.结果在顺铂压力下存活HepG2细胞P53、C-myc等凋亡相关因子无明显变化.Bcl-2持续升高,Bax逐渐下降,Bcl-2/Bax的比率值呈进行性升高.NF-κB mRNA在7 d后出现明显阳性.结论在顺铂持续压力下HepG2细胞的存活机制与Bcl-2持续升高、Bax逐渐下降有关,NF-κB mRNA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细胞存活的后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