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重症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MODS患者行CRRT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时间是否超过15 d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对器官衰竭数目及类型、APACHEⅡ评分、从出现肾功能不全至开始行CRRT的时间、行CRRT总时间及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器官衰竭数目及类型、APACHEⅡ评分、从出现肾功能不全至行CRRT时间、治疗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CRRT为MODS的急救手段之一,早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和剂量应用CRRT可提高MODS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对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炎症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置换液剂量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24例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12)。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和P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加用CRR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指标hs-CRP、IL-6及TNF-α,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明显下降(r=11.136、9.261、10.919、8.056、3.669,P<0.05),且观察组的炎症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9.432、12.950、20.597、19.757、15.738,P<0.05)。12例观察组中35 mL/(kg·h)组、65 mL/(kg·h)组、100 mL/(kg·h)组各4例;肾功能指标BUN、SCr水平与置换液剂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0.3246、0.3158,P>0.05)。结论 CCRT联合PE可降低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的hs-CRP、IL-6、TNF-α、BUN及SCr水平,改善预后,置且换液剂量对CCRT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床边血液净化(CRRT)对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L-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24h、48h、72h后APACHEII评分、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MAP)、乳酸、血肌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腹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15例患者经CRRT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有3例患者病情加重,其中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肺水肿,氧合指数下降行机械通气。治疗24h、48h、72h后两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MAP)、乳酸、血钙、血肌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RRT可以有效清除急性重症胰腺炎所产生的一系列炎性因子,降低甘油三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其对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CRRT治疗53例,非CRRT治疗5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炎症、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WBC计数、体温、心率、血小板压积、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RRT组患者除体温外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非CRRT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管襻形态积分、总积分均降低,襻顶血管直径增大,且CRRT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非CRRT组(均P<0.05).结论 CRRT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状况,促进微循环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体外肝素、枸橼酸及低分子肝素抗凝在危重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CRRT治疗患者60例,除外活动性出血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分为3组,局部体外肝素组14例,行CRRT 30例次;枸橼酸组25例,行CRRT 81例次;低分子肝素组21例,行CRRT 53例次.监测治疗前后血肌酐、电解质、酸碱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记录治疗中患者生命体征、血滤器凝血情况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均显著下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解质酸碱指标均趋于稳定.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凝血程度较另外2组重(P<0.05).局部体外肝素组治疗后PLT显著下降(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APTT延长、PLT下降(P<0.05).局部体外肝素组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有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局部体外肝素、枸橼酸及低分子肝素抗凝均能有效应用于危重症患者CRRT治疗,加强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凝血紊乱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9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抗凝CRRT治疗组及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7 d分别抽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同时观察比较三组患者SOFA评分及ICU病死率的差异。结果CRRT治疗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血浆CRP明显下降,且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P<0.05),其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组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CRRT治疗组患者较常规治疗组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明显缩短,SOFA评分及病死率均有显著下降,但低分子肝素抗凝组与无肝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RRT治疗应用于重症脓毒症患者能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紊乱状态,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颖  周红卫 《广西医学》2011,33(5):576-57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 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日间CRRT,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生理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9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组成CRRT组,31例行常规药物治疗,组成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脑钠肽水平、C-反应蛋白含量、血清肌酐、血钾、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对比CRRT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结果:对比两组血浆脑钠肽水平、C-反应蛋白含量、血清肌酐、血钾、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CRRT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CRRT组治疗前后各指标,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RRT治疗伴急性肾损伤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明显调节血液生化指标,改善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将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38例予常规治疗;CRRT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CRRT,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的变化。结果:(1)并发症和疗效评价:对照组好转28例,死亡8例(21.1%)。并发症21例(55.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心衰5例、胰周脓肿2例、休克3例,肾衰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CRRT组好转31例,死亡5例(13.9%)。并发症7例(19.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心衰2例,肾衰2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和CRRT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分别为1.19±0.59 g/L,0.85±0.56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分别为21.65±3.69 mg/L,24.23±3.2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能降低C-反应蛋白及升高脂联素,改善急性胰腺炎症状,减轻胰及胰外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各类重症疾病的治疗效果,以使CRRT技术能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从而提高疗效。方法:CRRT治疗的22例重症患者按病因分类,并分别分析了各类疾病CRRT前后神志、肾功能、电解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7例肝衰竭及4例多脏器衰竭者经CRRT治疗,2例肝昏迷者神志恢复,4例肾功改善,治疗中生命体征稳定,低血压者血压逐渐平稳,但成活率低。3例因脑卒中所致的高钠血症者在行CRRT治疗4-12h后血钠恢复正常,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成活。3例肾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CRRT治疗后6-12h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①对肝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患者,CRRT可改善神志及肾功能,延缓死亡时间,为行肝移植起过渡作用,但不能降低死亡率。②CRRT对脑卒中所致的高钠血症治疗效果好,可为病人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③肾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CRRT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常规透析。④对肝衰、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越早行CRRT,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枸橼酸钠与肝素抗凝在CRRT 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枸橼酸钠,低分子肝素预冲CRRT,同步抗凝,比较凝血指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滤器管路寿命。结果枸橼酸盐组血液透析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枸橼酸盐组在血液透析中APTT、PT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后血滤管道内血液的凝血指标(APTT、PT)延长,经过滤器后凝血指标变化不大(P>0.05),体内静脉血凝血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内;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前后管道中凝血指标变化不大(P>0.05),与枸橼酸钠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在体内的( APTT、PT)均延长。结论枸橼酸钠抗凝方式安全有效,适于推广。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依据动脉血气,电解质结果调整枸橼酸钠剂量,使每次血液滤过治疗顺利有效地进行,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柴芩温胆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柴芩温胆汤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结合抑郁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米替林对照组、柴芩温胆汤低剂量组、柴芩温胆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用抖笼法检测小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抑郁模型小鼠的自主活动(82.50±14.98)次与空白对照组(336.00±46.85)次比较明显减少(P<0.01),其激惹次数(5.75±0.95)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高、低剂量柴芩温胆汤、阿米替林均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自主活动和降低激惹次数,但在改善自主活动方面柴芩温胆汤高剂量(323.75±63.40)次作用更为显著,与阿米替林组(254.25±28.34)次和柴芩温胆汤低剂量组(251.50±15.87)次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降低激惹次数方面阿米替林(0.28±0.60)次和高剂量柴芩温胆汤(0.25±0.58)次作用相当(P>0.05),与低剂量柴芩温胆汤(1.25±0.50)次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柴芩温胆汤能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CRRT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住ICU的重症胰腺炎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重症胰腺炎常规治疗,开放性液体复苏;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RRT 3 d及限制性液体复苏,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 d、3 d、5 d的腹内压、血乳酸、APACHEⅡ评分,计算复苏达标时液体总量、ACS需手术减压病例数。结果Ⅰ组复苏液体量为(7 540±250)ml,Ⅱ组复苏液体量为(4 200±165)ml,两组比较P〈0.05。Ⅰ组腹内压较Ⅱ组明显增高,P〈0.05;Ⅰ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Ⅱ组,P〈0.05;Ⅰ组需手术减压患者6例,Ⅱ组手术减压2例,P〈0.05;Ⅱ组较Ⅰ组血乳酸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RT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达到复苏效果,对患者的腹内压影响小,需要手术减压患者比例低,是SAP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embrane oxygenation,ECMO)病人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搜集124例ECMO支持超过24 h的病人资料,根据是否联合CRRT分为CRRT+ECMO组(n=74)及ECMO组(n=50),根据CRRT时长分为CRRT < 7 d组(n=30)及CRRT≥7 d组(n=44);心脏骤停病人52例根据是否联合CRRT分为CRRT+ECMO组(n=38)及ECMO组(n=14);心脏骤停病人中根据CRRT时长分为CRRT < 7 d组(n=17)及CRRT≥7 d组(n=21)。分别分析各组病人的ECMO辅助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存活率。结果124例成年病人中CRRT+ECMO组较单纯ECMO组ECMO辅助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出院存活率更低(P < 0.05~P < 0.01),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RT < 7 d组较CRRT≥7 d组ECMO辅助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出院存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心脏骤停病人中CRRT+ECMO组较单纯ECMO组ECMO辅助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存活率更低(P < 0.01);心脏骤停病人中CRRT < 7 d组较CRRT≥7 d组ECMO辅助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P < 0.01),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支持同时需要CRRT治疗的病人有着更低的出院存活率,可能与其肾损伤更严重有关;对于需要CRRT支持的多数病人而言CRRT支持≥7 d的病人出院存活率较高,而出现心脏骤停的病人CRRT时长与病人存活率无明确关系,需要更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预防急性动脉闭塞术后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的作用。方法收集24例急性动脉闭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CRRT组(n=11)和对照组(n=13)。两组患者均行取栓或血管重建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抗感染、补充血容量、抗凝、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CRR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术中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治疗6 h,术后继续连续性血液净化24 h。结果对照组术后24 h的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肌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CRRT组,血碳酸氢根浓度低于CRRT组(均P<0.05)。CRRT组MNMS发生率、截肢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能有效预防急性动脉闭塞术后MNMS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截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紫珠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紫珠 5,10 ,2 0 g生药·kg- 1体重给小鼠连续灌胃 1周 ,分别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 ,并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紫珠各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 ,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P <0 0 1,P <0 0 0 1) ,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P <0 0 5,P <0 0 1)。结果表明 :紫珠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和升高血小板作用 ,提示紫珠升高血小板作用是其止血机理之一 ,也是其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加CRRT治疗的20例CLS患者为观察组,而同期未进行CRRT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d的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d的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RRT可有效改善CLS患者的炎性状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Yao LQ  Jin ZC  Ji MS  Xia CY  Yu ZX  Liu J  Hu XL  Y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4):1663-1667
目的 研究不同的时机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综合ICU收治并行CRRT治疗的MODS患者34例,根据患者发生MODS到进行CRRT治疗的时间为0~3 d的归为早期组16例,4~10 d的归为晚期组18例.两组MODS患者除CRRT治疗外,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CRRT治疗前(0 h)及治疗后6、12、18、24、48、72 h测定血清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IL-10,同时进行动态APACHEⅡ评分.结果 (1)早期组在72 h较0 h血清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降低,IL-1Ra及IL-1Ra/IL-1β比值明显升高(P<0.05).晚期组血清IL-1β、IL-6、TNF-α、IL-10的水平的降低,IL-1Ra及IL-1Ra/IL-1β比值的升高,主要集中出现在最初的24 h内(P<0.05).在72 h早期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25±12) ng/L比(51±33) ng/L] (P<0.05),而IL-1Ra及IL-1Ra/IL-1β比值明显高于晚期组[分别为(1382±899) ng/L比(683±188) ng/L,(54±10)比(23±6)] (均P<0.05).(2)早期组0 h 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72 h APACHEⅡ评分较0 h明显降低(P<0.05),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0 h脏器功能障碍数≥4个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7 d脏器功能障碍数≥4个的患者数较0 h明显下降(P<0.05),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节抗炎/致炎因子的比值是CRRT调节免疫状态的关键,在MODS发生早期行CRRT治疗能够获得更大的临床收益.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on serum cytokines and prognosis i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patients based on different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Methods A total of 34 MODS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RRT after admission to ICU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08 and October 2010 were recruited. Based on the time interval from the onset of MODS to the initiation of CRRT, th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early group (0-3 days, n=16) and late group (4-10 days, n=18). Both groups of MODS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72 hours of high-volume hemofiltration (HVHF). The serum levels of such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 interleukin (IL)-1β,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 (sTNFR1) and IL-10 were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before CRRT (0 h) and 6, 12, 18, 24, 48 and 72 h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RRT. Dynamic APACHEⅡ scores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1) The early group had lower serum levels of IL-1β, IL-6, IL-10 and higher IL-1Ra, L-1Ra/IL-1β ratio at 72 h than those of 0 h (P<0.05). And the late group had a declining serum level of IL-1β, IL-6, TNF-α and IL-10 and a rising ratio of IL-1Ra and IL-1Ra/IL-1β during the first 24 h (P<0.05). As compared with the late group, the early group had a lower level of IL-10 [(25±12) vs (51±33) ng/L] and higher ratios of IL-1Ra and IL-1Ra/IL-1β at 72 h [(1382±899 vs (683±188) ng/L, (54±10) vs (23±6)] (both P<0.05). (2) The early group had a lower APACHEⅡscore than the late group at 0 h (P<0.05). APACHEⅡscore at 72 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0 h in the early group.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late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s of MODS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al organs number ≥ 4 at 0 h in both groups. The number of MODS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al organs number ≥ 4 at 72 h was lower than 0 h in the early group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late group. Conclusion Regulating the ratio of anti-inflammatory/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is critical in the immunomodulation of CRRT. And CRRT may provide more clinical benefits in the early phase (0-3 days) of M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