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丹棱县板桥村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试验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且易于泥敷的环境,采用氯硝柳胺0g/m^2(作为对照)、4g/m^2、6g/m^2、8g/m^2、10g/m^2共计5个药物剂量组进行现场泥敷灭螺,在灭螺前及灭螺后7d、15d、30d、90d和180d观察钉螺密度和活螺密度。结果各浓度组均有大量钉螺死亡,死亡率在60%~100%之间;活螺密度下降率90%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幅度大,维持时间较长。建议现场使用6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2.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试验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且易于泥敷的环境,采用氯硝柳胺0g/m^2(设为对照)、4g/m^2、6g/m^2、8g/m^2、10g/m^25个药物剂量组进行现场泥敷灭螺,在灭螺前及灭螺后7d、15d、30d、90d和180d分别调查钉螺密度和活螺密度。结果各浓度组均有大量钉螺死亡,死亡率在60%100%之间;活螺密度下降率96%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幅度大,维持时间较长。建议现场使用6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3.
山区梯田石垒田埂泥敷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山区石垒梯田埂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方法选择2片钉螺较多的山区石垒梯田埂,分别采用氯硝柳胺4 g/m3泥敷及2 g/m3喷洒(作为对照),在灭螺前及灭螺后7 d、30 d、180 d和360 d观察活螺密度及钉螺面积。结果灭螺后360 d,泥敷法活螺密度下降96.13%,喷洒法下降7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钉螺面积泥敷法下降87.52%,喷洒法下降7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5)结论山区石垒梯田埂采用氯硝柳胺泥敷法灭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四川省德阳地区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德阳市血吸虫病流行区,春季或秋季进行泥敷,灭螺前开展基线调查,用氯硝柳胺6g/m2剂量泥敷灭螺;同时设立喷洒灭螺对照.观察灭螺后30 d灭螺效果,并观察钉螺1年后的远期效果.结果 泥敷灭螺优于喷洒灭螺,2法灭螺30 d后有螺面积下降率分别为79.60%和53.51%,钉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6.85%和62.66%;泥敷灭螺1年后的钉螺密度平均下降约80%.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对土表钉螺、土内钉螺有较好的效果,建议在现场泥敷灭螺中使用6g/m2的剂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的环境,使用氯硝柳胺4 g/m^2、6 g/m^2、8 g/m^2、10 g/m^2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现场泥敷灭螺,灭螺后7 d、15 d、30 d、90 d和180 d观察钉螺变化情况。结果钉螺死亡率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死亡率为800%;钉螺密度下降率95%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具有效果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大,建议现场使用6 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泥敷、堆敷灭螺中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灭螺效果的关系。方法土壤样品分别采自四川省普格县的4个地区,经超声萃取、离心、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含量;灭螺试验分别计算3d和7d钉螺死亡率。结果各组土壤中的氯硝柳胺含量分布很不均匀,采用堆敷灭螺的特兹乡甲木村先锋组、长寿村新建组表层土与深层土氯硝柳胺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泥敷灭螺的荞窝镇安木足村五组与特兹乡长寿村米石组因间隔时间不同,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堆敷灭螺法在灭螺13个月后,土壤中仍残留一些氯硝柳胺,并且还有一定的灭螺效果,钉螺死亡率最高达21.26%;钉螺3、7d死亡率与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54、0.306(P均〈0.05)。结论堆敷灭螺法因结合了环境改造,灭螺效果优于泥敷法;2种灭螺方法的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均匀,其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灭螺效果与氯硝柳胺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云南大山区的试验效果。方法在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氯硝柳胺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现场泥敷灭螺,灭螺后180 d内连续观察6次钉螺变化情况和泥敷药泥对钉螺的持续灭螺效果。结果鹤庆县泥敷灭螺试区各药物组钉螺死亡率为51.28%~100.00%,各药物组60 d钉螺死亡率达到76.74%以上,90 d钉螺死亡率达到92.11%以上。药泥室内浸出液和现场沟渠浸出液杀螺试验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钉螺死亡率增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钉螺的死亡率降低。灭螺15、30 d后8 g/m2组及12 g/m2组仍有较强的杀螺效果,90 d各组仍有一定的杀螺作用。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在云南高原平坝地区和高原峡谷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χ^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评价在有螺江滩、 河道、 渠道连续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后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丹阳市后巷镇北魏 江滩、 陵口镇肖梁河、 云阳镇老庙渠道作为研究现场, 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 和26%四聚杀螺胺 (2~4) g/m2 实施灭螺。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评价连续应用灭螺药物后的效果。结果 结果 至2013年, 北魏江滩、 肖梁河、 老庙渠道钉螺面积较首次复现时分别下降了82.80%、 63.14%和70.00%, 钉螺面积与钉螺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r = 0.931、 0.975、 0.916, P均<0.05); 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较首次复现时下降了92.34%、 87.91%和97.66%。灭螺后钉螺校正死亡率 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r = -0.998、 -0.999、 -0.970); 活螺密度下降率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 (r = -0.997、 -0.998、 -0.868)。结论 结论 药物灭螺在压缩钉螺面积、 降低钉螺密度、 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评价在有螺江滩、 河道、 渠道连续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后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丹阳市后巷镇北魏 江滩、 陵口镇肖梁河、 云阳镇老庙渠道作为研究现场, 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 和26%四聚杀螺胺 (2~4) g/m2 实施灭螺。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评价连续应用灭螺药物后的效果。结果 结果 至2013年, 北魏江滩、 肖梁河、 老庙渠道钉螺面积较首次复现时分别下降了82.80%、 63.14%和70.00%, 钉螺面积与钉螺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r = 0.931、 0.975、 0.916, P均<0.05); 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较首次复现时下降了92.34%、 87.91%和97.66%。灭螺后钉螺校正死亡率 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r = -0.998、 -0.999、 -0.970); 活螺密度下降率与次年活螺平均密度均呈负相关 (r = -0.997、 -0.998、 -0.868)。结论 结论 药物灭螺在压缩钉螺面积、 降低钉螺密度、 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 (TDS) 在山丘地区现场灭螺效果, 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南京市江 宁区湖山村选择钉螺密度相对较高的环境, 采用5 g/m2 TDS和2 g/m2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比 较不同时间不同药物的现场灭螺效果。结果 结果 灭螺后1、 3、 7、 15 d TDS组钉螺死亡率为56.47%、 57.32%和90.58%、 93.41%, WPN组钉螺死亡率为49.22%、 53.37%、 95.92%和97.26%, 灭螺后1、 7 d和15 d两组钉螺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均<0.05); 灭螺后15 d, TDS组和WPN组活螺密度分别由20.30±16.20只/0.1 m2 和23.67±21.22只/0.1 m2 下降至 2.28±2.17只/0.1 m2 和1.27±0.76只/0.1 m2 , 钉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77%和94.63%。结论 结论 TDS可作为山丘地区的备选灭 螺药物之一,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4种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湖沼地区垸内环境的现场灭螺效果,并计算其单位面积的灭螺成本,为流行区制定灭螺药物使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江陵县同区域内1条有螺大型排水渠和1条无水渠作为试验现场。将排水渠分为9段,1段设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其余8段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无水沟渠分为4段,1段设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其余3段作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前及施药后7、15 d均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以观察灭螺药物效果。采用单位成本法,计算灭螺药单位面积(1 m~2)成本。结果在有水沟渠灭螺现场,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40 g/m~2、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 g/m~2与4 g/m~2,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79.52%~97.87%,施药后15 d钉螺死亡率为71.00%~96.30%,与灭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一剂型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剂量2 g/m~2与4 g/m~2比较,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无水沟渠灭螺现场,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97.14%~100%,15 d为94.32%~100%,与灭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上述灭螺药物每1 m~2的单位成本在0.280~0.416元之间。结论粉剂与颗粒剂适用于湖沼地区垸内无水或水位不稳定环境灭螺,悬浮剂与可湿性粉剂适用于有水环境灭螺。粉剂单位成本最低,但施药时粉雾飘移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获得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应用的技术指标, 为血吸虫感染高危环境应急处置提供钉螺控制新技术。 方法 方法 在扬州市邗江区 (小现场) 和仪征市 (大现场) 各选择1个环境进行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灭螺试验, 比较不同剂量、 不同时间和是否环境清障条件下的杀螺效果。 结果 结果 小现场试验显示, 30、 40、 50 g/m2 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1、 3 d和7 d后, 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4.55%、 68.41%和73.45%, 57.27%、 68.59%和80.28%, 63.49%、 77.58%和85.55%; 其中30 g/m2 与40 g/m2 剂量组在喷撒后1、 3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 喷撒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549, P < 0.05), 40 g/m2 与50 g/m2 剂量组喷撒后1、 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大现场试验显示, 未清障和清障环境采用40 g/m2 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3、 7 d和15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 85.29%、 83.89%、 83.41%和87.70%、 91.02%、 91.84%; 清障组喷撒后3~15 d钉螺总体死亡率为90.02%, 显著高于未清障组 (84.28%)(χ2 = 9.950, P < 0.05); 清障与未清障组喷撒15 d后活螺密度分别由19.90只/0.1 m2 和19.83只/0.1 m2 下降至0.60只/0.1 m2 和2.60只/0.1 m2 , 分别下降了96.98%和86.89%。 结论 结论 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喷撒灭螺适宜剂量为40 g/m2 , 对环境中高于50 cm的植被清障将提高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观察土埋氯硝柳胺缓释法在云南山区梯田环境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在云南山区选择一块梯田, 分隔后随机分成A、 B、 C、 D 4组, 其中A、 B、 C 3组为实验组, D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按剂量6、 12、 24 g/m2 实施土埋氯硝柳胺缓释法灭螺, 对照组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 g/m2 喷洒灭螺。结果 结果 施药6个月和1年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 土埋氯硝柳胺缓释法24 g/m2 组分别为89.90%和96.80%, 对照组为40.35%和59.1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0.5年 = 151.24,χ2 1年 =117.14, P均<0.01)。结论 结论 土埋氯硝柳胺缓释法灭螺效果较好, 适用于缺水的山区梯田等环境灭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在沟渠环境的灭螺效果,为现场扩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有钉螺孳生的5条垸内沟渠,随机选择其中2条沟渠为4%杀螺胺乙醇胺盐(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powder,4%NEP)试验组,2条分别为26%四聚·杀螺胺悬浮液(sus-pension concentrate of 26% metaldehyde and niclosamide,26%SCMN)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etable powder of 50%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50%WPNES)对照组,1条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25、50 g/m2两种剂量的4%NEP剂进行喷粉法灭螺,与26%SCMN、50%WPNES喷洒灭螺效果进行比较.施药前及施药1、3、7d后,采用系统抽样法对5条沟渠按框距10 m设框进行钉螺调查,检测所有拣获钉螺,统计钉螺数量和死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施药后的钉螺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药物的灭螺费用. 结果 施药后,各组钉螺死亡率均逐渐上升,25、50 g/m2两种剂量的4%NEP组施药1、3、7 d后钉螺死亡率依次为73.68%(336/456)、81.84% (383/468)、80.75%(344/426)和74.76%(391/523)、85.86% (425/495)、82.99% (366/441);26%SCMN组施药1、3、7d后的钉螺死亡率依次为70.77% (351/496)、80.59% (353/438)、82.01% (319/389);50%WPNES组施药1、3、7d后的钉螺死亡率依次为69.95%(291/416)、81.35%(314/386)、75.61% (248/328).经统计学分析,施药后1d,4%NEP 25 g/m2组、4%NEP50 g/m2组分别与50% WPNES和26% 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t48,1.500,1.007,2.696,2.052,P均>0.05);施药后3d,4%NEP 50 g/m2组与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0,P<0.05);4%NEP 25 g/m2组分别与4%NEP 50 g/m2组、50%WPNES组和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80,0.034,0.230,P均>0.05);4% NEP50 g/m2组与50%WPNES组比较,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5,P> 0.05).施药后7d,4%NEP 50 g/m2组与50%WPNES组比较,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2,P< 0.05);4%NEP 25 g/m2 组分别与4%NEP 50 g/m2组、50%WPNES组和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734,2.904,0.211;P均>0.05);4%NEP 50 g/m2组与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0,P> 0.05).灭螺效果均优于对照组.4%NEP 25 g/m2、50 g/m2组灭螺费用分别为16.31元/100 m2、27.28元/100 m2;26%SCMN组费用为30.84元/100 m2;50%WPNES组费用为32.24元/100 m2. 结论 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可在缺少充足水源的沟渠环境实施灭螺,效果较好且较为便宜.  相似文献   

16.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悬浮剂杀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25%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悬浮剂(SCNE)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SC-NE浸杀、喷洒法灭螺,并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室内浸杀:SCNE 24、48 h和72 h LC50值分别为0.058 3、0.044 2 mg/L和0.038 5 mg/L,SCN分别为0.047 4、0.041 2mg/L和0.041 2 mg/L,WPN分别为0.094 7、0.058 3 mg/L和0.044 2 mg/L,清水对照组钉螺死亡率均为0;室内喷洒:SC-NE剂量为2、4、8 g/m^2,用药3 d后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相应剂量组SCNE杀螺效果均高于WPN,与SCN相一致。现场浸杀:除1 g/m3浸杀钉螺1 d钉螺死亡率为93.33%外,SCNE 2、4、8 g/m^3浸杀钉螺1、2、3 d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SCNE剂量〉2 g/m^2,用药3 d后钉螺死亡率均〉89%,相应剂量组SCNE杀螺效果均高于WPN。结论SCNE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为新型高效、使用方便的灭螺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评价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 (LDS) 在我国主要血吸虫病疫区现场杀灭湖北钉螺效果。 方法 方法 在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等8省选择有螺环境, 开展LDS现场浸杀、 喷洒和喷粉灭螺试验。现场浸杀法: 将LDS配成有效含量分别为0.1、 0.2、 0.4、 0.6、 0.8、 1.0 g/m3 等6个浓度组, 同时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有效含量为1.0 g/m3 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清水), 分别观察LDS现场浸杀湖北钉螺24、 48、 72 h灭螺效果; 现场喷洒法和喷粉法: 将LDS配成有效剂量分别为0.2、 0.4、 0.6、 0.8、 1.0 g/m2 等5个浓度组, 同时设1.0 g/m2 WPN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清水), 分别观察LDS现场喷洒及喷粉后1、 3、 7 d的灭螺效果。 结果 结果 0.1 g/m3 LDS在四川、 江西、 江苏、 浙江, 0.2 g/m3 LDS在云南、 湖南、 湖北, 0.4 g/m3 LDS在安徽现场浸杀钉螺72 h, 钉螺死亡率均>95%; 0.2 g/m2 LDS在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0.4 g/m2 LDS在四川、 安徽, 0.6 g/m2 LDS在云南、 江苏现场喷洒后7 d, 钉螺死亡率均>85%; 0.6 g/m2 LDS在云南、 四川、 湖北、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7省现场喷粉后7 d, 钉螺死亡率均>85%。按照 《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 T 1617?2008) 中的标准, LDS为合格灭螺药。 结论 结论 LDS现场浸杀、 喷洒或喷粉均有较好的杀螺效果, 适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种有螺环境灭螺。现场使用推荐剂量: 浸杀法为0.1~0.2 g/m3 , 喷洒法为0.2~0.4 g/m2 , 喷粉法为0.4~0.6 g/m2 。  相似文献   

18.
喷粉灭螺法控制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感染性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感染性的方法.方法选择有感染性钉螺的河滩为试验现场,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进行喷粉灭螺,连续2次,每次间隔15 d,观察对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杀灭效果,并采用哨鼠法进行易感地带水体感染性测定.结果第1次喷粉后15天,感染螺密度即降为0,钉螺感染率亦降为0,感染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第2次喷粉后15天,感染螺密度为0,钉螺感染率为0,活螺密度下降率为99.08%,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9.03%.哨鼠测定均为阴性.结论喷粉灭螺法可快速杀灭感染性钉螺,且简单易行、省工高效,可作为控制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感染性的常规方法及防止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