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山市2011―2020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HIV/AIDS新报告病例数据和人口数据,利用Satscan 10.0.2对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中山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10万,具有线性增长趋势(P<0.01);异性传播感染病例所占比例为62.4%~72.6%,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1);同性传播感染病例所占比例为18.8%~34.6%,呈上升趋势(P<0.01)。报告病例地区分布不均衡,时空扫描结果探测到2015—2019年在中山市西北部出现一级聚集区,包括横栏镇、沙溪镇、大涌镇、东升镇、古镇镇、小榄镇、西区街道、南区街道共8个镇街(LLR=63.53,RR=1.54,P<0.01);异性传播感染病例出现2类聚集区,一级聚集区的聚集时间和区域范围与总体病例的情况一致(LLR=35.93,RR=1.50,P<0.01),次级聚集区2018—2020年出现在的民众镇(LLR=8.94,RR=2.09,P<0.05);同性传播感染病例2015―2019年出现聚集区,包括西区街道与沙溪镇(LLR=45.37,RR=2.91,P<0.01)。结论2011―2020年中山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存在时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对于聚集区域的防控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测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时空动态趋势.方法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对1989-2006年广西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时空动态趋势分析.结果 反距离加权插值地图直观显示,1989-2006年广西乙脑时空格局可分为4个阶段:1989-1996年高发区聚集在桂东南地区;1997-1998年呈离散分布;1999年高发区又重新聚集到灵山、浦北、博白等桂南地区;2000-2006年高发聚集区转移到桂西北地区.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探测到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以109°54′E、22°28′N的浦北县为中心,辐射半径45.24 km,集中于1999年的一级时空聚集区(LLR=253.25,P=0.001,RR=4.62);以105°23′E、24°68′N的隆林县为中心,辐射半径199.85km,始于2000年止于2006年的次级时空聚集区(LLR=75.91,P=0.001,RR=1.88);以110°94′E、24°03′N的昭平县为中心,辐射半径229.12 km,始于1989年止于1996年的次级时空聚集区(LLR=46.29,P=0.001,RR=1.16).结论 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定量探测乙脑的时空动态趋势,1989-2006年广西乙脑高发时空聚集性由桂东南及桂南地区向桂西北地区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tween 1989 and 2006.Methods Retrospective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interpolation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Guangxi,from the year 1989 to 2006.Result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wa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by IDW interpolation maps,from 1989 to 2006.The first phase was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southeast region,from 1989 to 1996.The second phase showed discrete distribution from 1997 to 1998.The third phase of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Lingshan county,Pubei county and Bobai county,in 1999.And the last phase was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northwest region from 2000 to 2006.Thre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clusters were detected by retrospective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The primary cluster appeared in 1999 (LLR=253.25,P=0.001,RR=4.62),with 109°54′ E,22°28′ N (located in Pubei county) as its center and radiated 45.24 km.From 2000 to 2006,the secondary cluster showed in northwest (LLR=75.91,P=0.001,RR = 1.88),with center located at 105°23′ E,24°68′ N (Longlin county),and radiated 199.85 kn.From 1989 to 1996,the other secondary cluster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 area(LLR=46.29,P=0.001,RR= 1.16),with center located at 110°94′ E,24°03′N(Zhaoping county) and radiated 229.12 km.Conclusion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ould b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potentially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the disease.The spatiotemporal cluster shift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from 1989 to 20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测2011-2018年兰州市艾滋病(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流行特征及县区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分布的时空聚集性,为兰州市HIV/AID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采用时空扫描计量法对HIV/AIDS报告数时空聚集性进行探测、检验、分析,获得艾滋病疫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聚集特征,并用ArcGIS 10.3实现探测结果的可视化。  结果  2011-2018年,兰州市HIV/AIDS分布共存在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为城关区、安宁区和皋兰县,聚集时间为2015-2018年(LLR=108.63,RR=2.02,P < 0.001);二类聚集区为七里河区,聚集时间为2015-2018年(LLR=60.93,RR=2.11,P < 0.001)。探测到七里河区在2014-2017年出现了异性传播的一类聚集,皋兰县、安宁区和城关区在2015-2018年出现了异性传播二类聚集;探测到皋兰县、安宁区和城关区在2015-2018年出现了同性传播一类聚集;七里河区在2017-2018年出现了同性传播二类聚集。  结论  兰州市HIV/AIDS疫情无论是病例报告数还是不同传播途径均存在时空聚集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该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探讨2008—2017年温州市学生肺结核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学生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rc GIS 10.1和Sa TScan 9.3软件对温州市2008—2017年以乡镇级为单位的学生肺结核病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呈现学生肺结核病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2008—2017年温州市学生肺结核病登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发现,学生结核病存在明显聚集现象,温州大学城所在地茶山街道为学生肺结核病主要聚集区域,单纯空间扫描分析实际病例数83例(RR=4.67,LLR=61.77,P<0.01);永嘉中部以及北部、乐清市南部3个区域较其他地区高发,为次要聚集区域,单纯空间扫描分析实际病例数分别为139,159,179例(RR值分别为2.31,1.49,1.43,LLR值分别为36.14,10.48,9.49,P值均<0.01).时间聚集性扫描发现,每年4—5月为学生肺结核病例高发时段,时间扫描分析实际病例数688例(RR=2.12,LLR=121.48,P<0.01).结论 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学生肺结核病高发重点区域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示发病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势和预测时空聚集性, 为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发病数进行时空趋势分析和预测。   结果   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报告发病数为293例, 无死亡。各时间点累计报告县(区)数(累计报告数)依次为:1月19日22个(35例)、1月26日53个(159例)、2月2日57个(244例)、2月18日61个(293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示, 截至2月18日, 鼓楼、仓山、闽侯、福清等福州县(区)热点性质为高聚集区。截至1月26日, 时空聚集区快速蔓延, 一级和二级聚集区多达7个, 分别以鲤城、涵江、思明、连江、沙县、古田和湄北为中心, 其中以鲤城和思明为中心预测发生于1月27日―2月18日, 期望发病数分别为54和24例。截至2月18日, 时空聚集区减少至2个, 分别以城厢和南安为中心。   结论   泉州、福州、莆田等市的部分县(区)COVID-19时空聚集风险较大, 应重点防控, 但低风险聚集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聊城市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特点,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8年全市丙肝疫情资料三间(人间、时间、空间)分布;使用ArcGis 10.2、SaTScan v 9.6进行空间分析及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4~2018年聊城市丙肝逐年逐月发病例数较为平稳,有逐步增加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70岁组,年龄呈双峰分布,其中存在20~29、40~69岁组2个高发年龄阶段;人群分类以农民为主;东昌府区发病例数最多,莘县、阳谷、高唐次之;发现东昌府区1个时空聚集区(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包括10个乡镇(街道)(古楼、柳园、新区、凤凰、侯营、闫寺、朱老庄、湖西、道口铺、东城、九州)聚集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25,P0.01);莘县1个时空聚集区(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包括5个乡镇(街道)(燕店、大王寨、张鲁、俎店、燕塔)聚集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58,P0.01);高唐县1个时空聚集区(2016年7~8月),包括7个乡镇(街道)(鱼邱、人和、汇鑫、梁村、三十里铺、赵寨子、清平)聚集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4.21,P0.05)。结论 2014~2018年聊城市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例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江西省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时空聚集性,为流感暴发和流行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传染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江西省报告的流感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江西省存在流感冬春季季节性流行高峰; 以赣南地区高发,年发病率均在全省平均发病率的2倍以上; 15岁以下人群占比逐年升高,自2017年的53.90%升至2019年的72.24%。探测到四类时空聚集区域:一类聚集区域为2018年12月19日至2019年4月25日赣南地区的16个县区(RR=9.72, LLR=15 061.27, P < 0.001),二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18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北地区的13个县区(RR=20.68, LLR=3 867.86, P < 0.001),三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月9日至2019年3月27日赣东北地区的18个县区(RR=3.13,LLR=1 297.439,P < 0.001),四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西地区的17个县区(RR=5.09, LLR=1 233.47, P < 0.001)。  结论  2017―2019年江西省流感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但是不同地区的聚集时段有差异,聚集时段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和时空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AS 9.2、ArcGIS 10.3、SaTScan 9.4等软件对福建省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空间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报告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28人,病死率25.93%。疫情以散发为主,占96.30%,冬春季病例多,农村病例占比多于城市。县级层面病例主要聚集在沿海,全局自相关(Z=3.74,P < 0.001)和高/低聚类分析(Z=5.26,P < 0.001)结果提示存在空间聚集性。长乐区、福清市、晋江市和思明区是高-高聚集区和局部热点。2014年12月-2015年3月,存在2个时空聚集区域,最大可能集聚区是以漳浦县为圆心,63.04 km为半径(RR=4.72,LLR=11.41,P < 0.001)的区域;二级可能聚集区是以福清市为圆心,81.98 km为半径(RR=4.07,LLR=7.96,P=0.037)的区域。  结论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存在时间和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应向高发季节、重点区域倾斜,并加强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流行期江西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我省2013-2017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其中2017年发病数的73.08%;男女性别比例为1.47∶1,2017年前后病例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049,P=0.82);2017年前后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1);前瞻性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探测到2个时空聚集区域,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赣东北地区存在聚集性(RR=26.43,LLR=37.88,P<0.01),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聚集地为赣西北地区(RR=28.07,LLR=20.52,P<0.01)。结论尽管病例的大部分流行性别学相关指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2017年1-3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存在较强的时空聚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菌阳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应用空间扫描统计和克里格插值分析研究中国菌阳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研究结果可视化。结果中国菌阳肺结核空间分布非随机化,存在一个高发聚集区(LLR=16.54,RR=1.62,P=0.001)和一个低发聚集区(LLR=15.66,RR=0.43,P=0.001)。绘制我国菌阳肺结核发病风险比的连续平滑克里格插值地图。结论空间扫描统计和克里格插值分析方法可联合应用于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间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的时空聚集性.方法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方法,对2004-2011年间云南省各个地区报告的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相对危险度及对数似然比.结果 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的空间相关性较强,2004-2011年间开远市、陇川县、蒙自县、个旧市等13个县市区为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侦测出5类聚集区,其中瑞丽市、盈江县、芒市、陇川县聚集的可能性最大(RR=12.98,LLR=4 901.22),个旧市、开远市为第2可能聚集区(RR=12.11,LLR=3 468.14),大理市和昆明市东川区为第3、第5可能聚集区.富民县、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安宁市、官渡区构成2008年后唯一时空聚集区,为第4可能聚集区.结论 初步判断艾滋病在云南省注射吸毒者中的流行情况有所缓解,防控策略可有所调整.利用时空分析技术对艾滋病监测数据进行时空聚集性研究可以为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判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4 -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布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济南市2014 - 2018年布病疫情资料,采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不同年份各乡镇(街道)布病发病的RR值,绘制RR值等高线地图。结果 2014 - 2018年济南市累计报告布病 1 424例。5月为发病高峰。74.93%的病例集中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69%。男女性别比2.72∶1。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探测到7个时空聚集区, 2016年4月 - 2018年8月商河地区的聚集性最强(RR = 22.31,LLR = 298.37,P<0.001)。2014 - 2018年RR值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位于济南北部,均为商河县沙河乡(RR = 32.61、14.30、14.11、35.82、65.81)。结论 2014 - 2018年济南市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济南北部、中西部和中南部存在聚集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山东省各县手足口的分布及时空聚集性,为提高山东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高效性、针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对每个年份的疫情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使用了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Geti-Ord)、时空扫描分析以研究手足口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MoranⅠ均大于0)提示存在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均提示鲁中、鲁西北存在局部聚集性;时空扫描得出2014-2016年间的多级聚集性区域,其中一级聚集区(RR=1.33,LLR=2045.94)和二级聚集区(RR=2.43,LLR=1321.5)包含鲁中、西北的44个区县,并且主要于温度回暖的月份出现。结论 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今后的防治工作、医疗资源配置应更加针对人口流动大的地区以及气候回暖的高风险季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05—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病例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小波频率谱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分别探索江西省HFRS流行的人群特征、时间周期性及空间聚集性规律。结果 2005—2020年江西省共报告HFRS病例8 596例,发病人群以40~69岁人群为主(4 963例,58%),2010年之后发病率的热点区域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全局及局部小波功率谱显示,HFRS的流行在时间尺度上呈现6个月左右、12个月左右和36个月左右的周期性(P均小于0.01);时空扫描分析显示,HFRS在空间上形成以宜春(LLR=3 291,P均小于0.001)、上饶东部(LLR=511,P<0.001)、抚州(LLR=80,P<0.001)为中心的三个聚集区域。结论 江西省今后在HFRS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60岁以上人群,在上饶市和抚州市增设HFRS监测哨点,同时进一步探索近十年来疫情上升的原因,提出因地适宜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衢州市2015—2017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5—2017年衢州市流感病例资料,采用ArcGIS 10.3软件建立衢州市流感病例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衢州市共报告流感病例1 922例,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8月、11月和12月;探测到一类聚集区1个,为柯城区的万田乡、浮石街道、白云街道和信安街道,对数似然比(LLR)值为310.563,RR值为15.873,P值0.001;二类聚集区11个,在该市中、西、南部的部分乡镇,LLR值为11.433~187.355,RR值为3.951~25.212,P值均0.05。结论 2015—2017年衢州市流感在夏季和冬季高发,主要聚集区为柯城区及人口密集的乡镇。  相似文献   

17.
张翔  移钱华  罗锋  戴文军  张琪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368-4369,4385
目的探讨2005-2013年泰州市猩红热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和高发聚集区域,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a TScan9.2进行时空扫描分析,通过Arc GIS10.2呈现猩红热时空聚集区域。结果泰州市猩红热在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泰州市中部(海陵区和姜堰区)存在一个最可能聚集区域(LLR=390.12,RR=7.21,P0.001)。结论时空扫描分析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更加全面直观的展示泰州市猩红热高发聚集区域分析,为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探索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空间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数据, 建立GIS数据库, 应用空间相关分析软件(GeoDa 1.8.12)和时空扫描软件(SaTScan 9.4)对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河南省COVID-19存在空间聚集性; 5个时段共探测到50个高-高聚集区; 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共识别到5个时空聚集区。   结论   河南省COVID-19传播风险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过程, 采取的应急防控策略不但阻止了疫情在时间上的增长, 还有效遏止了其在空间上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比较南京市和扬州市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并整理南京市和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的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并比较南京市和扬州市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结果 2021年7月20日―8月26日,南京市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235例,扬州市共报告570例。除性别外,两市确诊病例在年龄(χ2=65.292,P<0.001)、居住地区(χ2=696.964,P<0.001)、发现途径(χ2=159.880,P<0.001)、暴露方式(χ2=52.359,P<0.001)和临床分型(χ2=70.124,P<0.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南京市共完成7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累计检测4 000余万人次,扬州市共完成7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多轮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近2 500万人次。结论 南京市和扬州市COVID-19疫情传播模式及确诊病例人群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空间热点,探讨其报告病例的聚集性,为制定区域化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COVID-19公告病例数进行管理,采用全局经验贝叶斯平滑、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山东省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20日共报告COVID-19病例548人,77.19%的病例集中在15~59岁,男性病例占56.02%;报告病例数呈现空间差异性,其中青岛、威海、济南等市的县区报告发病例数较多,超额危险(ER) > 1的县区有45个;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未发现COVID-19存在自相关(Moran's I=-0.027,P >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1个热点区域(HH地区),7个冷点区域(LL地区),4个空间异常点(HL或LH地区);空间扫描分析得到9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聚集区,其中前3个聚集区分别出现在济南市中区(RR=8.65,P < 0.01)、潍坊奎文区(RR=9.02,P < 0.01)和泰安泰山区(RR=6.41,P < 0.01)。
  结论  山东省COVID-19总体分布呈离散性,有1/3县区存在发病超额风险,存在局部聚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