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六棱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棱菊属植物在民间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我国有3种,分别为六棱菊Laggera alata、假六棱菊L.inter-media和翼齿六棱菊L.pterodonta。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翼齿六棱菊(臭灵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10余年来,对本属化学成分的研究已鉴定100余种化合物。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本属植物,作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CA4P)溶液的光解机制及光解动力学规律。方法在不同光源下对CA4P溶液进行加速实验,HPLC测定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溶液在相同光源下的光解动力学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光源下相同浓度溶液的光解动力学也有显著差异。在汞灯下,随pH增大,CA4P溶液光解速率变大;在日光灯下,随pH增大,CA4P溶液光解速率变小。CA4P水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k=0.0027h-1)小于CA4P甲醇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k=0.0058h-1)。β-CD、HP-β-CD、Tween80对CA4P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影响:kblank(1×10-6L·mol-1·h-1)>kHP-β-CD(7×10-7L·mol-1·h-1)=kTween80(7×10-7L·mol-1·h-1)>kβ-CD(6×10-7L·mol-1·h-1)。结论光源、浓度、pH、溶剂对CA4P溶液的光解过程有显著影响,β-CD、HP-β-CD,Tween80对CA4P溶液的光解过程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国昌  杨军  陈志刚  周婷  陈勇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330-133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以及与CYP2D6基因多态性是否有关。方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范围:汉族为18-665pg·L-1和0.04-106ng·L-1,维吾尔族为19~1020pg·L-1和0.05~112ng·L-1,哈萨克族为21~1014pg·L-1和0.11~94ng·L-1。结论TNF-α的浓度在汉族与维吾尔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汉族与哈萨克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浓度在汉族与维吾尔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汉族与哈萨克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魔芋属7种植物中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魔芋属7种植物进行了魔芋葡甘露聚糖(简称KGM)检测,发现除花魔芋Amorpho phalluskonjac外,白魔芋A.albus,攸落魔芋A.yuloensis,西盟魔芋A.xemengensis和甜魔芋A.dunnii亦可作为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资源.并用薄层层析进一步证明,疏毛魔芋A.sinensis和滇魔芋A.yunnanensis中不含有KGM,不能与其它5种魔芋混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重组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表达、纯化方法,了解rSEB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IPTG(1.0mmol·L-1)诱导SEB原核表达系统pET32a-SEB-E.coliBL21DE3表达rSEB,10%SDS-PAGE检测其产量,Ni-NTA亲和色谱法纯化rSEB。采用Vero细胞测定rSEB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TCIC50值。通过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B体外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株HepG2、HeLa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所构建的SEB原核表达系统中,rSEB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rSEB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02μg。5.0~20.0mg·L-1的rSEB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mg·L-1rSEB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结论建立了SEB高效表达、纯化方法,获得rSEB蛋白。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后续进一步分析SEB分子中相关活性位点及其减毒SEB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萱草根的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考证表明古代萱草根的原植物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重辦萱草H.fulva var.kwanso,黄花菜H.citrina,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和小黄花菜H.minor。对萱草、藜芦、鹿葱的原植物及混淆原因进行了考辨;对近代中药文献中北黄花菜、麝香草等学名错误进行了考订,并提出增补桔红萱草H.aurantiaca作为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镁铝匹林在健康国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汉族男性受试者28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81 mg·d-1(n=9)、162mg·d-1(n=9)及324mg·d-1(n=10),连续服药7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阿司匹林及水杨酸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阿司匹林tmax为30~40min,t1/2为17.4~29.8min;水杨酸tmax为33.3~53.3min,t1/2为168.2~209.6min。各组tmax,ρmax,t1/2,AUC和CL/F在给药d1和d7无显著性差异;t1/2CL/F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镁铝匹林抑制血小板TXB2生成作用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呈线性动力学,连续服药未见体内蓄积,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8.
党参对犬的胃酸及血清胃泌素、血浆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带有海氏小胃的犬,灌入党参后海氏小胃的胃排酸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0.05)。灌入党参10g后150min,灌入党参20g后90,150min以及灌入党参40g后30,60,150min,血清胃泌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05或<0.01)。灌入党参后血浆生长抑素浓度无明显变化(>0.05)。  相似文献   

9.
血塞通滴丸抗大鼠血栓形成及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塞通滴丸抗血栓、溶栓作用,并从该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血塞通滴丸90,30,10 mg.kg-13个剂量组,血塞通片30 mg.kg-1组,运用动静脉环路法测定血塞通滴丸对大鼠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血塞通滴丸90,30,10 mg.kg-13个剂量组,血塞通片90,30 mg.kg-1组,蚓激酶胶囊组,以颈总动脉温度测定法测定血塞通滴丸对大鼠总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溶栓作用;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塞通滴丸80,40 mg.kg-12个剂量组,血塞通片40,20 mg.kg-12个剂量组,以急性应激大鼠模型观察血塞通滴丸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血塞通滴丸90,30 mg.kg-1可使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下降(P<0.01),且剂量之间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血塞通滴丸90mg.kg-1有明确的溶栓作用(P<0.01)。血塞通滴丸80,40,20 mg.kg-1对红细胞聚集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对低切全血黏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80,40 mg.kg-1血塞通滴丸分别对中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80 mg.kg-1血塞通滴丸分别对高切黏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结论:血塞通滴丸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与溶栓作用,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是抗血栓与溶栓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覆盆子的品种延续与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考证认为覆盆子的历史始于汉代,原与蓬为同一种药材,晋代分化为两种药材。历代覆盆子的品种为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多种植物的果实,其中使用历史最长是复盆子R.idaeus、山莓R.corchorifolius和插田泡R.coreanus;华东覆盆子R.chingi是现代覆盆子的新兴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三叶半夏的2种病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主产地栽培及野生三叶半夏的2种病毒病害发生情况和病毒种类。方法:症状观察法,DAS-ELISA及RT-PCR。结果与结论:侵染我国半夏的病毒主要为黄瓜花叶病毒CMV(cucumber mosaic virus)的天南星科株系和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en mosaic virus)的天南星科株系,后者与以前报道的芋花叶病毒DsMV(dasheen mosaic virus)和SMV都有血清学阳性反应。人工栽培的三叶半夏普遍受到这2种病毒的侵染。其中,在早春检测的浙江宁波栽培半夏21个样品中CMV与SMV的检出率分别为71.4%和14.3%,浙江萧山栽培半夏18个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4.4%;河北栽培半夏21个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1.9%和33.3%;安徽栽培半夏12个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41.7%;四川栽培半夏12个样品中2种病毒的检出率均为16.7%;北京栽培半夏16个样品中SMV的检出率为31.3%,未检测到CMV。2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野生三叶半夏样品中CMV和SMV的平均检出率为2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总结辽宁省白头翁属植物种类,为合理开发保护白头翁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从植物形态、花粉粒、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三方面对辽宁省白头翁属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研究。结果: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笔者经实地调查白头翁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花粉粒微观形态、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等,确证了一新种白头翁-岩生白头翁(Pulsatilla saxatilis)的存在;确证了兴安白头翁(P.dahurica),白花白头翁(P.chinensis)两种辽宁省新记录;确证了在大连市大黑山、鞍山市千山有金县白头翁(P.chinensis var.kissii)的存在。结论:辽宁地区为白头翁的主产区之一,白头翁药材基本都为野生,价格逐年上涨,加之开荒种地等原因,辽宁地区白头翁属资源正在逐年锐减,更加造成了白头翁属植物资源的匮乏,急需加快栽培技术研究,保护白头翁属植物野生资源的多样性和保证白头翁药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强正泽  王燕  王明伟  李成义 《中草药》2015,46(22):3409-3413
目的以甘肃不同产区栽培红芪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营养成分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与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uncan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对土壤营养成分量及红芪活性成分量进行分析。结果毛蕊异黄酮与土壤中全氮、全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质、速效磷呈正相关,与速效钾、全磷呈负相关;芒柄花素与土壤中全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全氮、速效磷呈正相关,与速效钾、有机质、全磷呈负相关。结论红芪对土壤中不同营养成分具有选择性,全钾、全氮、速效磷量高的土壤适合于红芪中毛蕊异黄酮与芒柄花素成分的累积,说明全钾、全氮、速效磷较高的土壤有利于红芪药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从药用植物凤丹根部分离、纯化内生菌,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分离得到内生菌129株,其中内生真菌4属、6种、58株,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细菌3属、9种、7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F.nematophilum,Bacillus megaterium内生菌发酵液各自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5.0,20.2,24.0 mm,F.nematophilum对青霉、黑线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到达了90.6%,83.3%,P.chlororaphis对西瓜枯萎病原菌以及毛霉的抑制效果好,抑菌率分别为80.0%,84.9%。凤丹内生菌组成丰富,P.chlororaphis和F.nematophilum是具有较好的杀菌剂出发菌种。  相似文献   

16.
陈娟  谷巍  段金廒  宿树兰  邵婧  孙红梅  耿超 《中草药》2014,45(21):3149-3152
目的对主产地广东遂溪、福建漳浦及引种栽培地区江苏南京、淮安的不同生长期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活性成分及关键酶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穿心莲活性成分积累动态,探讨其最佳采收期及分子机制。方法用HPLC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从m RNA水平比较研究不同生长期穿心莲关键酶ent-柯巴基焦磷酸合酶(CP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产地穿心莲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在营养生长时期生长迅速,进入生殖生长后生长趋于平缓。4个产地穿心莲样品中活性成分变化趋势相近,穿心莲内酯量均在始花期达到最高,脱水穿心莲内酯量变化较平缓;穿心莲C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蕾期至始花期相对较高,与穿心莲内酯量呈显著正相关。4个产地穿心莲的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之和均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结论穿心莲最佳采收期应以物候期为评判依据,其最佳采收期为始花期。  相似文献   

17.
王庆  李丹丹  陈艾萌  侯凯  李兴  吴卫 《中草药》2018,49(11):2646-2652
目的对西南不同产区3种天麻变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和主成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天麻资源和评价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HPLC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麻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天麻资源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天麻多糖含量最小,为18.025%,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达48.978%。其中,四川北川的乌天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和天麻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873%、0.805%和0.862%,与其他产区样品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贵州大方的绿天麻多糖含量最高,为29.225%,显著高于北川的乌天麻,并极显著高于其余天麻;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最高的为云南昭通的乌天麻,其次为四川广元的红天麻,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天麻中各成分在地区或变型间差异不显著,从主要化学成分角度分析,四川北川的乌天麻药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杏仁为主药,杏仁类药对为载体,采用HPLC-DAD法对水煎剂中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及相对转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伍明显影响其有毒-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异构化进程;异构化(L-型/D-型)系数与配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碱性是异构化的重要化学因素,符合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杏仁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三七药材品质可能与种植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有关,研究土壤中无机元素与三七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三七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云南省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和曲靖市4个产地16个样点种植三七的根及根际土壤,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三七根及根际土壤无机元素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三七根中皂苷类成分含量。结果:文山州土壤和药材中人体健康必需微量元素含量较其他3个产地高,4个产地的三七根际土壤和药材中有害元素镉(Cd)含量均较高;三七药材中人体健康必需微量元素,如铝(Al),铁(Fe),硒(Se)多与土壤中镁(Mg),钾(K)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砷(As),汞(Hg)呈显著负相关;4个产地的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文山州与曲靖市较高,红河州次之,玉溪市最低;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与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有关,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无机元素通过影响三七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影响三七药材品质,建议三七种植选择Mg,K含量较高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寻找青海省不同产地之间冬虫夏草的核苷类含量变化。方法采用Beckman P/ ACETMMDQ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熔融石英毛细管57cm×75μm,有效长度50cm,自动压力(500 kPa)进样5s,检测波长254 nm,分离电压20 kV,温度25℃,运行缓冲液为0.2 mol/·L-1硼酸(用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pH 8.5)。进样前,毛细管分别以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运行缓冲液冲洗5 min。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青海省不同产地间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方法能有效鉴别天然冬虫夏草中的核苷类成分,而冬虫夏草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