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瑞香Daphne giraldii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ODS以及MCI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瑞香茎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丁基丁香苷(1)、β-香树脂酮(2)、β-谷甾醇棕榈酸酯(3)、β-香树脂醇乙酸酯(4)、瑞香多林A(5)、狼毒双香豆素(6)、木犀草素(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6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分子水平研究我国仙茅属(Curculigo Gaertn.)植物的遗传关系。方法 对我国仙茅属植物7个国产种30个单株进行RAPD分析。运用Popgene Version1.31软件计算相关参数,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1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有145条呈多态性。我国仙茅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2.36%,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93 7,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0 1,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sp为0.457 7。在种内水平上,PPB=5.09%,Ne=1.036 6,H=0.020 4,种内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pop)为0.029 8。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种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931 3)与Shannon’s分化系数(0.934 9)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间。种间基因流(Nm)为0.036 9,说明种间基因流动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两种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的范围为0.520 8~0.823 7。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结论 我国仙茅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且种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种内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5, 7,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浙南忍冬属Lonicera L. 药材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5种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NTSYS软件处理数据,UPGMA构建聚类图;Mantel检测法对2种标记进行相关性检验;用引物分辨力(RP)、多态性条带比率(PPB)等参数对标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6条ISSR引物和22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232、215条带;UPGMA可将5种忍冬属药材聚为2大类,一类为金银花基原植物,另一类则为山银花基原植物,两种标记技术相关系数(r)为0.970 3。结论 ISSR和SRAP均可有效地分析忍冬属药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且ISSR标记技术优于SRAP。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和花木蓝I. kirilowii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NMR、MS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木蓝属两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从苏木蓝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半乳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基齐墩果酸-28-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酯(Ⅰ)、木栓酮(Ⅱ)、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Ⅲ);从花木蓝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八角枫苷A(alangioside A,Ⅳ)、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Ⅴ);从花木蓝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亚油酸乙酯(Ⅵ)、咖啡酸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烷醇酯的混合物(Ⅶ)、1-棕榈酸单甘油酯(Ⅷ)、乙酰齐墩果酸(Ⅸ)、丁香酸葡萄糖苷(Ⅹ)和橙皮苷(Ⅺ)。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Ⅳ分别为三萜皂苷类和紫罗烷(megastigmane)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从木蓝属植物首次报道的两种类型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血藤属植物丰城鸡血藤Callerya nitita Benth.var.hirsutissima.Z.Wei.藤茎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从两个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个三萜类化合物和20个黄酮类化合物,即蒲公英赛酮(1)、槐角苷(2)、saikoisoflavonoside A(3)、鹰嘴豆芽素A 7-O-β-D-呋喃芹菜糖基-(1→5)-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刺芒柄花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5)、3′-O-甲基红车轴草素(6)、鹰嘴豆芽素A 7-O-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槐属双苷(8)、黄甘草苷(9)、4′-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樱黄素(11)、樱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红车轴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8-甲氧基异刺芒柄花素(14)、染料木素(15)、红车轴草素(16)、鹰嘴豆芽素A(17)、5,7-二羟基-3′,5′-二甲氧基异黄酮(18)、芒柄花苷(19)、异芒柄花素(20)、木犀草素(21)。其中化合物1 ~ 10、12 ~ 14、16 ~ 18、20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一株植物内生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真菌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及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羟基疣孢菌素A(1)、疣孢菌素A(2)、乙酰基疣孢菌素L(3)、疣孢菌素J(4)、疣孢菌素K(5)、漆斑菌素A(6)、漆斑菌素D(7)、漆斑菌素H(8)、漆斑菌素J(9)、verrol 4-acetate (10)、(3S, 3aS, 6α, 6aR)-dihydrosporothrioride (11)和4,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12)。其中,化合物1、5、9 ~ 12为首次从漆斑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7和8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50分别是0.318、0.218、0.047、0.569和0.558 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重楼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量的差异性,为探讨品种及产地对重楼属植物活性成分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重楼属6种药材中偏诺皂苷-3-O-α-L-Rha (1→2) [α-L-Rha (1→4)]-β-D-Glc(PGRR),重楼皂苷I、II、VI、VII、H及纤细薯蓣皂苷的量。结果 不同重楼属植物中的皂苷种类及其量存在较大差异,滇重楼、巴山重楼以及长药隔重楼的皂苷种类及其量较多;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重楼药材,其皂苷的种类及其量亦不同,湖北恩施的金线重楼较重庆巫溪产的皂苷量高,贵州安顺的长药隔重楼皂苷量明显高于湖北来凤产。结论 重楼属植物的品种及产地对其活性成分的量及类型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花稔属Sida Linn.植物含有甾醇类、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该属的多种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广泛用于治疗哮喘、肾炎、感冒、发烧、头痛、溃疡等。在国外,用该属植物黄花稔Sida acuta Burm. F. 治疗疟疾。对其有效成分白叶藤碱(cryptolepine)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该成分有抗炎、抗虐、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国内对拔毒散S. szechuensis Matsuda的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提取、分离到8个甾醇类化合物、1个甾体皂苷、1个黄酮苷、1个单萜、1个吲哚类生物碱,并对其乙醇提取物做了抗菌实验。综述了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的活性成分。方法 酸浆的宿萼经乙醇渗漉提取,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酸浆苦素A(Ⅱ)、酸浆苦素B(Ⅲ)、酸浆苦素O(Ⅳ)、酸浆苦素L(Ⅴ)、酸浆苦素M(Ⅵ)、胡萝卜苷(Ⅶ)、商陆素(Ⅷ)、5,4′,5′-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醇(Ⅸ)、木犀草素(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Ⅸ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浆黄酮醇(physaflavono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祁木香药材中有效成分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c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为194 n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60∶4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75~4.75 μg(r=0.999 2)和0.38~3.8 μg(r=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8.0%。所收集的5个来源的祁木香药材中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量无明显差异,且异土木香内酯的量均高于土木香内酯的量。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祁木香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宿萼内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光谱、MS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咖啡酸乙酯(1)、25,27-二脱氢酸浆苦素L(2)、酸浆苦素D(3)、大血藤苷E(cuneataside E,4)。结论 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量,研究不同产地枳壳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朱栾枳壳未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江枳壳、川枳壳、湘枳壳和常山胡柚均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陕西枳壳未检出新橙皮苷。江枳壳含7.5%柚皮苷、5.6%新橙皮皮苷,量均为最高。结论 朱栾枳壳与其他产地枳壳的成分有差异,不含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HPLC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teglycoside D(1)、咖啡酸甲酯(2)、香草醛(3)、没食子酸(4)、咖啡酸(5)、β-谷甾醇(6)、对羟基苯甲醛(7)、阿魏酸(8)。结论 化合物27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台湾传统中药材小叶山葡萄Vitis thunbergii var. taiwan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小叶山葡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1)、trans-ε-viniferin(2)、(7R, 8R)-threo-4, 7, 9, 9′-tetra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 7-O-β-D-glucopyranoside(3)、(7S, 8R)-urolignoside(4)、schizandriside(5)、vitisin A(6)、vitisin B(7)、davidiol A(8)、3, 5, 4′-trihydroxystilbene 4′-O-β-D-glucopyranoside(9)、蛇葡萄素C(10)、(7R, 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11)、表儿茶素(12)。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葡萄属中分离,化合物891112为首次从小叶山葡萄中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 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 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北鹤虱(天名精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北鹤虱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特勒内酯(1)、3-epiisotelekin(2)、11β,13-dihydro-1-epi-inuviscolide(3)、天名精内酯酮(4)、天名精内酯醇(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苏木Caesalpinia sappa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苏木心材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1)、2-羟基呫吨酮(2)、1, 5-二羟基呫吨酮(3)、1, 7-二羟基呫吨酮(4)、大黄酚(5)、木栓酮(6)、熊果酸(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麦角甾烷-4, 6, 8(14), 22 (23)-四烯-3-酮(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结论 除化合物1011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的呫吨酮和蒽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