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台湾传统中药材小叶山葡萄Vitis thunbergii var. taiwan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小叶山葡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1)、trans-ε-viniferin(2)、(7R, 8R)-threo-4, 7, 9, 9′-tetra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 7-O-β-D-glucopyranoside(3)、(7S, 8R)-urolignoside(4)、schizandriside(5)、vitisin A(6)、vitisin B(7)、davidiol A(8)、3, 5, 4′-trihydroxystilbene 4′-O-β-D-glucopyranoside(9)、蛇葡萄素C(10)、(7R, 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11)、表儿茶素(12)。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葡萄属中分离,化合物891112为首次从小叶山葡萄中分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0例MA患者、30例MDS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DH,TBIL,IBIL和Hcy水平,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MA组LDH,TBIL,IBIL和Hcy四项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DS组LD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DS组TBIL,IBIL和Hcy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的LDH,TBIL,IBIL和Hcy升高的阳性率高于MDS组,其中LDH和Hcy最为显著,两组间四项生化指标升高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LDH,TBIL,IBIL和Hcy四项生化指标水平对MA和MDS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预后判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40例,经临床治疗后达到缓解26例,未缓解14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30例,对40例初诊组应用国际分期系统(ISS)进行临床分期,ISSⅠ期患者10例,ISSⅡ期患者13例,ISSⅢ期患者17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VWF、D-二聚体、FDP及AT-Ⅲ,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处理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①=1\*GB3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组VWF(277.84±98.08)%、D-二聚体(6.94±3.84)mg/L、FDP(45.33±27.08)μg/mL含量升高,AT-Ⅲ(64.65±16.49)%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治疗后缓解组VWF(139.07±35.54)%、D-二聚体(0.43±0.25)mg/L、 FDP(2.86±1.78)μg/mL降低,AT-Ⅲ(132.15±31.6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GB3与ISSⅠ期比较,ISSⅡ、Ⅲ期VWF、D-二聚体、FDP均升高,AT-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SSⅡ期比较,Ⅲ期VWF、D-二聚体、FDP升高 ,AT-Ⅲ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异常,动态观察可为病情观察、疾病分期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时凝血指标的差异,并总结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白血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凝血指标PT、APTT、D-D、FDP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中霍奇金组与非霍奇金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通过测定FIB、D-D、FDP等指标,可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为及时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PT、APTT的监测,可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临床用药监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预后判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40例,经临床治疗后达到缓解26例,未缓解14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30例,对40例初诊组应用国际分期系统(ISS)进行临床分期,ISSⅠ期患者10例,ISSⅡ期患者13例,ISSⅢ期患者17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VWF、D-二聚体、FDP及AT-Ⅲ,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处理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组VWF(277.84 ±98.08)%、D-二聚体(6.94 ±3.84)mg/L、FDP(45.33 ±27.08)μg/mL含量升高,AT-Ⅲ(64.65 ± 16.49)%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治疗后缓解组VWF(139.07 ±35.54)%、D-二聚体(0.43 ± 0.25)mg/L、FDP(2.86 ±1.78)μg/mL降低,AT-Ⅲ(132.15 ±31.6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SSⅠ期比较,ISSⅡ、Ⅲ期VWF、D-二聚体、FDP均升高,AT-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SSⅡ期比较,Ⅲ期VWF、D-二聚体、FDP升高,AT-Ⅲ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异常,动态观察可为病情观察、疾病分期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对于传统教学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1979年至2013年3月)、VIP (1989年至2013年3月)、万方数据库(1982年至2013年3月),收集有关PBL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研究。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使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59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2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合并效应量[SMD 合并=0.79,95%CI (0.55,1.03),P=0.000],提示PBL与传统教学相比,能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成绩。结论 PBL教学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差异较大,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的应用,能够提供的血细胞参数鞍多,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们应用HC-2200型血细胞分析仪提供的红细胞MCV、MCH、MCHC、RDW四项参数,对贫血患进行鉴别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5499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27年Arinkin将骨髓穿刺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细胞形态学变化,对开展血液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分析我院1994-2003年10年问骨髓检查5499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CM分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形态学采用Wright染色,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POX)、糖原染色(PAS)、非特异性酯酶加氟化钠抑制试验(NSE+NaF)、特异性酯酶(CE)染色按常规方法;应用免疫酶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学分型;用24 h短期培养法G带方法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用RT-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 61例APL中粗颗粒型17例、细颗粒型12例、混合颗粒型30例、变异型2例,POX、NSE、NSE+NaF、PAS、CE阳性率分别为99.7%、82.4%、71%、97%、99.6%;33例免疫学分型:CD13 90.8%、CD14 91.8%、CD33 96.6%、CD68 86%、MPO 96.6%、HLA-DR 28.7%、CD19 15%、CD10 12%、CD3不表达;31例染色体分析中21例具有t(15;17),其中1例还具有额外累及17号染色体异常,6例正常核型,4例培养无分裂象;24例APL中17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4例阴性,3例失败.结论 MICM分型使APL的诊断更准确,便于临床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黄明杨桂斌解悍东郑顶运张夏黄传荣沈孟贤家族性白血病较少见,我院自1973年至今发现有18例,现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一般资料18例家族性白血病病例均符合1986年国内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所订标准。其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